译后记

若热·亚马多·德·法里亚是巴西当代著名作家,他于一九一二年八月十日出生在巴西盛产可可的巴伊亚州南部伊塔布纳的一个农场。

一九二四年,巴西共产党领导的圣保罗起义遭到镇压,起义部队因战略转移,路经亚马多的家乡,这对年仅十二岁的亚马多后来的政治生活道路起了很大的影响。一九三〇年亚马多只身来到首都里约热内卢,在那里接触到共产主义青年团,加入了共产党所领导的群众组织——民族解放同盟,并曾在里约热内卢大学攻读法律。从一九三六年起,亚马多由于参加巴西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斗争,曾屡遭当局逮捕和流亡国外。一九四五年巴西共产党取得了合法地位,亚马多担任了圣保罗市该党主办的《圣保罗报》主编,同年以巴西共产党员的身份当选为国会议员。一九四八年,亚马多因政治原因被国会开除,被迫流亡欧洲。一九五〇年,在华沙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和平大会上,他当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一九五二年结束流亡生活回国。一九五五年,亚马多退出巴西共产党,开始专门从事文学创作,成了一名职业作家。一九五九年,亚马多因在文坛上的卓著成绩,被选为巴西文学院院士。

亚马多是我国人民所熟悉的作家。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曾先后两次来我国访问,对新中国的成就给予高度的赞扬。他早期的一些作品,如《无边的土地》等,也是在那个时候就通过其他语种转译成中文出版,受到了当时我国文艺界的高度评价和读者的热烈欢迎。

亚马多是一位多产作家,在世界文坛上也享有较高的声誉。他的主要作品有《狂欢节之国》(1931),《可可》(1933),《儒比亚巴》(1935),三部连续性长篇小说《无边的土地》(1943)、《黄金果的土地》(1944)和《饥饿的道路》(1946),三部曲《自由在地下》(1954)(包括《苦难的岁月》《黎明前的黑暗》和《地下的曙光》),《金卡斯的两次死亡》(1959),《老海员们》(1961),等等。亚马多的作品之多是惊人的,而且深受巴西国内外读者的欢迎。巴西报刊把他称为“百万书翁”。其文学作品曾多次被改编后搬上银幕,进入剧院、拍成电视剧,并译成四十余种文字出版,包括盲文和有声书。巴西国内外均有许多人对他的作品进行专门研究,仅在美国就出版了二十多篇有关其作品研究的专论。

《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原著扉页上除了书名,还有副题《内地一个城市的史话》)出版于一九五八年,是亚马多写得最成功的一部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小说一问世,立即受到文艺评论界的高度赞扬和读者的热烈欢迎,作品在出版的当年就获得了该年度的巴西利亚“费里亚·布里托”最佳小说奖、巴西图书协会“雅布蒂”最佳小说奖、巴西国际笔会俱乐部“路易斯·克劳迪斯·德·索萨”最佳作品奖、巴西全国图书社“马查多·德·阿西斯”最佳小说奖和巴西文学俱乐部“卡尔门·多洛雷斯·巴尔博扎”最佳作品奖五种文学大奖。《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还被改编成连环画、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在巴西举世闻名的狂欢节中也出现了以这部作品为主题的音乐舞蹈节目。可以说,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在巴西国内已经是家喻户晓。不仅如此,《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还很快被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西班牙文等二十余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引起了各国对巴西文学的浓厚兴趣。

《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为什么能吸引那么多的读者?为什么有那么多国家翻译出版?这部作品究竟好在哪里?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所反映的主题思想是进步的、健康的。小说以一九二五年巴西东北部地区盛产可可的伊列乌斯市为背景,通过主张革新的进步势力与反对革新的保守势力之间的一系列斗争,以文学艺术形式再现了伊列乌斯市的发展过程和随之而来的社会风俗方面的变化。二十世纪初期,从巴西各地来的冒险家们纷纷涌入伊列乌斯,为了争夺土地,彼此间展开了恐怖、激烈而又野蛮的搏斗。一些家族雇用凶残的武装打手,通过杀人放火等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暴行,占据了大量的土地,在无数的尸体上面开辟出一片片可可种植园,成了当地为所欲为、主宰一切的大庄园主。作品中的拉米罗上校就是这样的人物,他年轻时在争夺土地的武装械斗中成了大庄园主的首领,曾两次出任伊列乌斯市市长,后来又成为巴伊亚州参议员,他的全身像被悬挂在市政大厅里。二十多年来,以拉米罗为首的一批大庄园主一直以开创者自居,控制着市政大权,因循守旧,十分顽固保守。他们对新生事物看不入眼,对革新派恨之入骨。年轻的可可出口商蒙迪尼奥虽然家住首都里约热内卢,两位兄长又分别是国会议员和大企业家,生活条件非常优越,可是他立志靠个人努力去开辟自己的前程,独自来到伊列乌斯市做可可出口生意。他力主革新,并与拉米罗上校等人的保守势力展开了全面交锋。在蒙迪尼奥的努力下,市内修起了马路,创办了“进步俱乐部”,出版了《伊列乌斯日报》,疏通了港口,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城市建设和进步的革新做法。拉米罗上校认为蒙迪尼奥这些勇于创新的行为大逆不道、无法无天。他极为恼怒,于是策划了火烧报纸、谋杀伊塔布纳市市长等阴谋活动,但以彻底失败告终。以蒙迪尼奥为首的革新势力与以拉米罗上校为代表的保守势力之间的斗争是《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一书的主线,作者正是通过这条主线,客观地反映了巴西社会中下层阶级迫切要求改革的愿望,并指出了凡要阻挡社会前进的人终究是要失败的现实。此外,小说还有机地安插了酒店老板纳西布与他的厨娘加布里埃拉之间的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从而增添了小说的生活气息。加布里埃拉并不是作品中的主人公,小说之所以取这样一个书名,只是因为作者“觉得这个名字好听罢了”。

第二,《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故事情节引人入胜,通过各种错综复杂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来表现主题思想。作品的情节大致是这样展开的:漫长的雨季终于结束,快乐的晨曦预示着太阳就要冉冉升起,正是无巧不成书,一系列的故事恰恰都发生在这久雨初晴的第一天:连接伊列乌斯和伊塔布纳市的公共汽车试车成功就要开始正式运行,公路运输公司决定宴请包括两市市长在内的头面人物以示庆祝;酒店老板纳西布将承办这次宴会,而他的厨娘却辞职出走,告老还乡;可可出口商蒙迪尼奥乘船从首都回到伊列乌斯市,决定参加市长的竞选;庄园主热苏伊诺开枪打死了妻子西妮娅济娜和与她通奸的牙科大夫奥斯蒙多·皮门特尔;四处奔波、急于雇到一名新厨娘的纳西布在奴隶市场上巧遇刚刚到达该市、满身污垢的加布里埃拉。时隔一天,《伊列乌斯日报》发表醒目文章,猛烈抨击拉米罗,热烈赞扬蒙迪尼奥;新旧两派之间的斗争正式公开化;西妮娅济娜和奥斯蒙多·皮门特尔的葬礼一前一后紧紧相接;公路运输公司举办的宴会在剑拔弩张的气氛中开始,虽未发生什么乱子,却预示着一连串的斗争将不可避免;纳西布与新厨娘加布里埃拉的爱情故事开始。小说的前两章只讲述了两天之内所发生的事情,然而作家却通过众多的线索,开合自如地把各种人物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并随着作品故事情节的展开,把他们一一介绍出场,把伊列乌斯的历史和现状、社会风貌和习俗极为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故事脉络清晰,情节异常紧凑,矛盾一层层深入展开:《伊列乌斯日报》被焚;负责勘察港口的工程师抵达该市,却又因与玛尔维娜公开谈情说爱被迫逃离;疏通港口的工程终于动工;伊塔布纳市市长遇刺;纳西布与加布里埃拉结婚三个月后又分了手;从首都雇请的高级厨师在商业餐厅行将开业的前一天突然失踪;竞选市长的工作激烈进行;加布里埃拉再次戏剧性地成为纳西布的厨娘等。小说情节波澜起伏,悬念的设置既巧妙又扣人心弦,使读者产生一种非要一口气把它读完不可的兴头,这正是《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的艺术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