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生孩子不光是一件痛事,还是件累差事,躺在床上的刘枫脸颊上的汗已经被擦干了,可额头上的碎发还是湿的,样子瞧上去很是憔悴。

魏时侧坐在一旁,不敢发出一点儿声音来,生怕吵醒了夫人。

一只手就搭在棉被上,一动不动。

男女之间的感情还真是奇妙,新婚之夜,两个人就从陌生人变成了夫妻,而小孩子的孕育,则是让两个人心贴得更近。

如今孩子生下来了,魏时不光是心里有一种圆满感,跟夫人的感情好似也更加契合了。

好像原本的夫妻之情又得到了一次升华一样。

魏时不知道是不是天底下所有的夫妻都是这样,还是说只有像他和夫人这样,亲情的比重远大于爱情的夫妻,才会在孩子这件事情上有这种感觉。

又或者是只有他才有这种感觉,毕竟这个继承了他血脉的孩子,让他对这个世界更多了几分真实感和依恋感。

刘夫人没去打扰小两口,哪怕自家闺女还睡着呢,这样静谧的时光,对于夫妻俩而言应该都是不可多得的。

至于这躺在襁褓里的小外孙,小家伙还挺能睡的,看样子,一时半会儿怕是都醒不了。

——

明明是熬到半夜才睡,亲眼瞧着孩子醒过来,夫人喝了大半碗米粥,又喂孩子吃了奶水。

魏时应当是全家人里最后一个睡的,不过第二天却醒的比往日还要早,瞧过了熟睡的妻儿,这才打马去衙门办差。

沈涛昨晚上就收到了师侄那边的喜信儿,这会儿是特意过来贺喜的,虽说是在当值的时间里头,可说几句话的功夫也是不碍什么事儿的。

“你这该不是欢喜的一晚上都没睡吧,黑眼圈都出来了,昨儿还没有呢。”沈涛哭笑不得的道。

他收到喜信儿的时候可不晚,连夜宵都还没用呢,因此,师侄肯定不是因为守着孩子出生熬出两个黑眼圈来,怕是欢喜到睡不着觉了。

到底是年轻人,如今又已经顺顺利利的步入仕途了,才可以在家事上放那么多的心思。

当年他第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那会儿也年轻的很,不过整日忙着备考科举,对第一个孩子的出生,欢喜是欢喜,但也着实没放多少心思在上面,该学的学,该睡的睡,没什么影响。

说到孩子,魏时脸上立马就露出了笑容,半点都没觉得不好意思。

“还是师伯懂我,放榜的时候都没这么亢奋过,但是瞧见了自个儿的孩子,感觉心跳的速度都比平时快了。”

这也太夸张了点,沈涛头一次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人生四喜,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

这里边可不包括第一次瞧见自个儿孩子,怎么着,这初次看到自己孩子的喜悦,也不应该放在金榜题名的前头。

做了父亲,也做了祖父的沈涛,这会儿还真不能完全理解师侄的心情。

师伯不说话,但是并不影响魏时的谈性,“岳母昨儿瞧了孩子,说孩子的眉毛眼睛都像我,鼻子大体上也随了我,小家伙哭声还挺响亮的,一开始的时候吓我一大跳,就跟那晴天打雷一样……”

往日在当值的时候,魏时可不会跟师伯巴拉巴拉的说这么多私事,今儿算是头一回。

刚出生的小孩子,沈涛见过,真心算不上好看,当然了自家孩子,就算是不好看,瞧着也会觉得顺眼,在师侄这儿大抵是尤为顺眼。

不过,哪怕沈涛的年纪已经快要致仕了,一心也仍旧扑在户部的差事和算学上,真没几分饴含抱孙的心思,不管是对着自家子孙,还是对着师侄的孩子,都是如此。

所以魏时说的这些话,他老人家真是提不起兴致来听,有这个功夫,还不如琢磨道算学题呢。

有子万事足,说的大概就是魏时了。

除了当值的时间之外,就是回府围着妻儿转,一开始还不敢上手抱孩子呢,到了洗三的时候,已经抱着孩子在屋里头来回晃悠了。

这孩子在娘亲肚子里的时候,还是挺老实的,不怎么折腾人,可出生之后,才发现是个小霸王的性子。

哭声响亮,而且相当难哄,一旦醒了,若是还躺在小床上,那肯定是要哭起来没完没了的,哪怕吃饱了也是一样。

须得人抱着,晃着,来回在屋里转悠着,嘴巴里还得哼个歌谣,才能慢慢把这小霸王给哄好。

魏时是乐意做这事儿的,耐心好到简直不像是十七岁的人。

连孩子他娘,有时候听着哭闹声都会觉得烦,可又舍不得把孩子单独放一个屋子里。

两个乳母,还有两个嬷嬷,能派上用场的时候还真不是很多。

夫人坚持要亲自喂养小少爷,最起码在白天如此,老爷呢,状元郎出身,堂堂朝廷正六品主事,回到府里抱着孩子不撒手,连换尿布这种事情都能亲自来。

百姓家养孩子,男子都未必做得到这样。

刘夫人在闺女生子第二日就回去了,这孩子生都生下来了,也就没什么风险了,那么多丫鬟婆子在,根本就不需要她搭手。

所以在洗三礼这日,刘夫人瞧着熟练抱孩子的女婿,才会相当讶然。

‘熟练’这两个字,真的不太应该出现在头几天连孩子都不敢抱到女婿身上。

可这会儿呢,抱孩子的动作熟练,来回踱步的样子熟练,哄孩子的童谣哼的也熟练。

让人瞧了简直不敢相信。

自家老爷,五子一女,到现在抱孩子的姿势都还生涩着呢。

洗三礼,又被称之为三朝洗儿,为的是给出生第三日的婴儿洗涤污秽、祈求平安、消除灾难。

对于婴儿来说,这绝对是个大日子。

闺女在月子里,不能出门儿,做外祖母的当然得全程跟着了。

是以,刘夫人只能按捺住心里头的疑惑,跟抱着外孙子的女婿一块儿出去。

魏家就只有魏时一个小家在京城,不管是柳州城,还是燕县那边儿,洗三礼都是赶不过来的。

过来捧场的,除了刘家和沈家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是魏时的同窗和同年。

文人参加洗三礼跟武人大有不同。

在本朝,洗三礼应当是最不炫富的一个礼了,武人过来庆贺,基本上只需要带两样东西——葱和铜钱。

量不必大,有这么个意思就行,为的是祈祷孩子聪明、有财源。

文人是真不好意思拿着葱进门,拿铜钱就更不好意思了,在绝大多数文人眼里,书墨的香气跟铜臭味儿都是相悖的。

所以洗三礼上,文人大都是赠诗。

一人一首诗,这心意就全在诗里头了。

《贺友人得子》

《庆魏家小儿洗三之喜》

《赠状元郎》

……

不管是题目,还是诗句,都还是挺应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