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胤禛突然觉得,自己好穷。

这么多兄弟当中,胤禛原以为自己就算不是最富有的那个,也比大多兄弟来得更有钱。是让他手上有着佟贵妃大半的产业收入,又得了康熙不少赏赐?

然而不过一个托儿所而已,他就突然发现,自己也许很快就会变成所有兄弟当中最穷的那个。

他小心地咽了下口水,语气有着自己都不曾察觉到的沙哑:“你买这么多玻璃干什么?不过一栋房子而已,就算填充那么多玻璃,不一样只是栋住人的房子吗?”

宝珠看着胤禛强撑的表情,憋笑道:“四爷,可是之前妾身将图纸拿给您过目的时候,您还说这个房子建造出来后肯定亮堂,小阿哥小格格们肯定会喜欢。您还说了,就算是阴雨天,孩子们也不至于上课时只能点着蜡烛上课……”

胤禛默了,这确实是他说的话。

因为以前上课的时候,一到阴雨天,屋子里就暗得字都看不清,若不点蜡烛,除了背诵之前学习的内容,完全不能上课。而且那黑沉沉的天空屋子,也给了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所以当宝珠将托儿所的设计图拿出来,他看到上面有很多玻璃,宝珠又特意说明了这些玻璃的作用后,他就直接答应了下来。

但胤禛怎么也没想到,这些玻璃竟然会耗费这么多的银子。

不,应该说他在看到图纸的时候就猜到建造这个托儿所会花费许多银子,但当时他对府上财政估计不足,以为府上的银子不但足够将托儿所建造起来,而且还会剩下日常所需。

然而现实教他做了回人!

胤禛一向简朴,平日也没什么奢侈爱好,如今咋一看建造一栋房子而已就要耗费这么多银子,自然觉得有些受不住。

但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嘛。

这个托儿所可是为他的孩子们建造的,以后他的所有孩子都将在这个托儿所里度过最初的五年时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况且福晋也并未克扣隐瞒,所有银子都花在了刀刃儿上。

再者说,这个托儿所建造起来后,若是真的可以让他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那他也大可以将这个托儿所禀报给父皇,然后推广全国。

胤禛舔了舔唇,忍着肉痛,正想开口将自己的私人产业又拿出许多来填补亏空。谁知福晋的声音再次在他耳边响起——

“四爷,妾身不得不提醒您一句,等府上这些小阿哥小格格们长大后,是要去上学的。而学校的选址,妾身也已经告诉了您并征得了您的同意。”

胤禛愣了愣,因为打击太大,暂时还没反应过来宝珠这话的深层意思。

过了一会儿,就在宝珠犹豫着是否要将话点名的时候,她就见胤禛双眼瞪大,不敢置信地转头瞪了过来:“还要建学校?”

宝珠心里已经笑得直打滚儿了,然而面上却不敢显露分毫:“爷,妾身提过不止一次,您都同意了。”

胤禛:“……”

他已经不想再说话,拿着账本儿转身就要离开福晋这院子——

这一次次的,每次见到福晋都会损失不少产业和银子,胤禛现在见到宝珠都忍不住生出几分不可言说的惧意。

然而宝珠叫住了他:“四爷您走什么呀?妾身这不是已经想到了暂时解决的办法,所以才会想着封那些道士的口吗?”

胤禛眼神恍惚地回头,看着宝珠,有些不敢置信:“你想到解决办法了?”

除了从他口袋里面掏银子去添补亏空,福晋竟然还有其他办法?

宝珠笑着点点头:“前些日子乌喇那拉夫人过来探望妾身,无意间说了一个趣闻。说是额娘之前去道观里上香时,因一位道长讲道颇得她心意,所以想要赏赐那位道长。可惜当天额娘出门是不曾带什么贵重物品,又不想抱憾而归,于是干脆将自己平日使用的镜子赏给了那位道长。谁知那位道长却是个擅长炼丹的……”

“炼丹?”胤禛皱了皱眉。

宝珠看着胤禛表情,恍惚间想起这位未来的雍正大帝似乎对佛道一事颇为推崇,甚至许多野史还记载他是死于丹药,不由生出几分了然。

她点了点头:“确实。那位道长颇为擅长炼丹之术。”

胤禛将这点记在心里,想着以后一定要仔细打探一下这位道长的名号。转头,他又问起:“难道你还想让那位道长炼丹,然后售卖给权贵?”

虽然胤禛自己对神佛一道十分信服,但他也知道,相信丹药的人绝对是极少数,不可能有多少人愿意花大价钱购买丹药的。

宝珠笑了笑:“妾身自然不会产生这般荒谬的想法。”

胤禛皱眉,但迟疑片刻,到底不曾说什么。

宝珠继续说道,“这解决办法的点儿,也不在丹药之上。妾身说起那位道长擅长炼丹,却是因为这位道长对炼丹所需的材料十分熟悉,所以很轻易就认出了那镜子背面的那一层涂料,正是他日日都要打交道的水银。”

胤禛猛地一震:“水银?”

“正是。”宝珠点头,“那道长还说,那镜子也就是多加了一道涂抹水银的工序,实则本质仍旧是玻璃。只要参透如何将水银均匀涂抹在玻璃上,而不滑落,这玻璃轻易就能制成镜子。”

宝珠也不是随手拍了一下脑袋,就决定将这口锅扣在原主的娘家,以及娘家供奉的道观上。早在她决定将镜子之事交给道士研究的时候,她就特意找来了原主的母亲,与之串好了口供,就是为了防止被胤禛发现这个万一。

当然,她与原主母亲说话的时候,用的就是“这东西是我发现的,但害怕被四爷忌惮,所以只能假托在母亲身上”的借口了。

而且将镜子一事与原主娘家扯上关系,不但以后卖镜子所得收益可以分给娘家一些,还能让胤禛领原主娘家的情——

也算是替原主尽了一点孝。

至于她为什么选择道士背锅,而不是其他什么人,自然也是这群道士真的日日与铅汞这些东西打交道,若有机会,认出制作镜子的关窍是水银也不稀奇。

这不,她说水银是道士发现的,胤禛就没有一点儿怀疑。

胤禛甚至觉得只是发现原材料还不够:“那他可参透了其中关键?”

宝珠无奈:“四爷,妾身都说了,额娘只当这是一桩趣闻,并未深究其中根由。”

当即,胤禛看向宝珠的眼神就充满了欲言又止的嫌弃。

可能是顾忌对方是福晋嫡亲额娘的身份,如今又是在宝珠面前,而且他还需要宝珠说出这所谓的关键,所以到底不曾真正口出恶言。

宝珠看着胤禛神态,打心里生出一股畅快。

她笑了笑,道:“虽然额娘不曾放在心上,但妾身却觉得其中大有可图,于是问明额娘究竟是哪位道长后,就让人与之联系上了,然后托请对方帮忙研究如何将玻璃变成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