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婚事

太尉府,秋暝居。

钟羡脱下今早和封他为御史的圣旨一道送来的官服,换回常服,让竹喧将官服好生挂起来。他自己来到窗边看着外头,目中思虑重重。

七八天前他就收到了卫崇的信,信中说了长安在芙蓉镇遇刺的事,据说刺客有一百多人。这般大规模的刺杀,盛京现在却一点儿风声都没有,连陛下都仿佛不知情的样子,为何会如此?难道是长安自己将自己遇刺的消息压下了?为了不让陛下担心?

可这般大规模的刺杀若是朝廷都无反应,对方组织更大规模的针对行动该怎么办?她身份如此,与陛下派去的将领士兵必不能太亲近,身边还有个不知道是敌是友的陈若霖,若是得不到朝廷的声援,情况只怕会越来越糟。

钟羡又是心焦又是纠结,上次去宫中讨官时他就想与陛下说道此事,但看他一副不冷不热的模样,长安当初又是在那般情形下离的京,他没好意思开口。

但此事一日不解决,便一日如鲠在喉,叫他坐立难安。他原本让长安每个月都要写信给他报平安的,两人分别早已满一个月,她却未有信来,也不知眼下情况到底如何。

“少爷,外头有个从福州来的人找您,说是奉安公公之命给您送信,要亲自把信交到您手上。”竹喧挂好了官服,出去了片刻回来禀道。

钟羡骤然回身,道:“快让他进来。”

不多时竹喧便领回一个风尘仆仆汗流浃背的大汉来,这大汉钟羡瞧着还有点眼熟,好像是长安身边那个脸上有疤的名叫袁冲的男子的手下。

汉子见了钟羡,先行了礼,然后就从背上带盖子的篓筐里拿出一包东西并一封信交给钟羡。

钟羡接了信和东西,命竹喧将人带下去好生招待,自己忙忙地回到内室,拆开信来看。

是长安的笔迹没错。

这真的只是一封报平安的信。长安在信中写了她在芙蓉镇的遭遇,告诉他刺客是赢烨派来的。她说这是她与赢烨之间的私人恩怨,与旁人无尤,陛下又给她增兵一千,足够她自保。末了问他尹衡还朝了没?

钟羡看得懂她信中的话外之音,说刺杀是她与赢烨的私人恩怨,与旁人无尤,大约就是希望他知道了这件事也不要往外说的意思。只是她最后问尹衡干什么?尹衡作为朝廷使者前往兖州与赢烨谈判,赢烨却在此时派人刺杀长安,这两者之间莫非有什么联系?

钟羡将信从头至尾翻来覆去地看了三遍,逐字逐句地分析长安的语气,确定她似乎真的并无大碍,这才放下心来。他想起信中说给他捎了件芙蓉镇的特产芙蓉帐,以为又是逗他的,结果拆开旁边的包裹一看,还真是一顶红罗帐,正哭笑不得,竹喧又报说夫人来了。

钟羡以前所未有的仓皇速度将帐子和信件都塞到自己床上的薄被中,然后才到外间迎接他娘。

不出所料,钟夫人又是来给他送补汤的。自他回来这一个多月,各种补药补汤,毫不夸张地说,他灌了至少得有一水缸那么多。但是看看他离家这一年钟夫人头上新长出来的白发,他能怎么办呢?只能继续当水缸……不对,是继续喝补汤啊。

“娘,日头这么大,您叫下人送来就是了,何必亲自跑一趟。”钟羡扶着钟夫人在桌旁坐下,关切道。

钟夫人笑着拍拍他的手,道:“娘还没到经不起风吹日晒的年纪,过来,自是有话对你说。对了,那官服你试过了没?合不合身?不合身赶紧叫府里的绣娘改一改。”

“试过了,合身的,不用改。”钟羡在钟夫人对面坐下,乖觉地捧起补汤来喝。

钟夫人瞧他这般顺从,心中甚为熨帖,随口问道:“听下人说,方才府里来了个信差?”

钟羡放下汤盅,掏出帕子拭了拭唇角,看着钟夫人道:“是我外面的一个朋友,我回来之前见过他,托他给我捎一封信去给陶家老二。他到云州了,回信跟我说一声。”

听他提起陶家老二,钟夫人又不免叹息:“你说你们这些孩子,为了抱负前途,一个个都跑那么远,全然不顾爷娘在家日思夜想,眼睛都要望穿。”

“娘,我这不是回来了吗?”钟羡笑道。

“是啊,你可回来了。这御史虽也不算什么好差事,但好歹是京官,你若想为娘多活两年,以后你就好生留在盛京,再不要一时心血来潮便往外跑了。”钟夫人想起这一年种种担心难熬之处,还忍不住眼眶发红。

“我知道了,娘。”钟羡温声道,“对了,您刚才说有话要同我说?”

“啊,就是那个,大司农家的小女儿,你不是说想见上一见吗?娘已经跟慕容夫人约好了,明天上午,天清寺。”提起钟羡的婚姻大事,钟夫人瞬间又精神起来。

“嗯。”钟羡点了点头,就移开目光去拿桌上的茶杯。

钟夫人仔细地打量着他,道:“羡儿,为娘怎么觉得你对这门亲事好似不是很感兴趣啊,明日见面,该不是你为了推脱找的借口吧?我告诉你,那慕容姑娘我可见过了,容貌端丽人也温柔,虽比不上……”钟夫人下意识地想说比不上张竞华来着,但一想张竞华都成别人家媳妇了,提起来也没意思,就及时打住,改口道“但也算得上是一位品貌上佳的闺秀了。这次你若无站得住脚的理由,我可不会由着你的性子乱来。”

“我都答应同你去相看了,又岂会乱来?只不过,娘,我也实话告诉您,比起这京里旁的闺秀,我对慕容姑娘的要求会高上一些。”钟羡道。

钟夫人不解:“为何?”

钟羡道:“因为她爹乃是庶子出身。”

钟夫人懵了一会儿,愈发不理解道:“羡儿,你交友都不问嫡庶只重品德学问,怎么到了自己的婚姻大事上,反倒计较起岳家的出身来了?这大司农虽是庶子出身,但他如今乃是皇亲,官位也不低,论家世门户,还是配得上咱家的。”

“娘您说到重点了,比起嫡庶,我的确是更重品德。大司农是庶子出身这原不要紧,要紧的是,他一介庶子,是如何爬到今天这位置的?是为朝廷立下过什么汗马功劳因功受禄,还是为百姓谋过什么福祉利益而受到推崇?都没有吧。那他从一介庶子到如今的大司农,靠的无非就是两方面,一,钻营,二裙带。

“以我们钟家如今的地位,已经没有必要也没有余地更上层楼了。我不想成了别人的助力还要背负攀龙附凤的名声。再有就是,陛下和太后的关系一直不是那么和睦,若以后冲突加剧,大司农是太后同父异母的弟兄,有今天的地位想必受太后助益颇多,届时必然站在太后那边。若我们跟他结了亲家,到时候岂不是要被迫站队?与其到时候大义灭亲,如今又何必冒着风险结这门亲呢?”钟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