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一04:突然温柔,无力招架(2更)
新城,池家
听说蒋家兄弟要住下,池家上下立刻忙碌起来。
其实池老有两个儿子,他是跟着老二一家住的,因为临近过年,喜事很多,池苏念父母出去参加某个朋友儿子的婚礼,暂时不在家而已。
池家老大一家则住在市区,其实池老已经是有曾孙的人了,池苏念堂哥的儿子已经上幼儿园了,加之夫妻两人工作原因,所以搬到了市区,预计年三十回来。
“池爷爷,真不用这么忙活,住酒店挺方便的。”蒋端砚直言。
“你和我客气什么,你是我看着长大的,和我亲孙子没两样,一家人说什么两家话。”
池老爷子佯装冷着脸。
“你要是再和我说这话,我可就生气了!”
蒋端砚这才没作声。
蒋二少坐在一侧,面无表情,比起死人,就多了一口气儿。
亲哥,您这套路太深了吧。
对,一家人,马上你们就真的成一家人了。
“那我们就打扰了。”蒋端砚颇为无奈的回了句。
“反正没什么事,再陪我聊会儿。”
老爷子爱紫砂,也好酒,只是年纪大了,酒量精简,也就能小酌几杯而已,即便吃完饭,还拉着蒋端砚聊了许久。
无非是问他在京城发展如何,遇到了什么人和事。
池苏念已经帮忙拾掇好屋子,坐在客厅,看似漫不经心的玩手机,其实正认真听着他们对话。
“……前些日子,我听说你和傅家老三的媳妇儿,传出了什么绯闻,我当时就觉得现在这些媒体真是不靠谱,什么人都能往一块儿掰扯。”
这就是蒋端砚在京大礼堂后台,救了宋风晚那次,因为他是新城人,当地媒体也会渲染报道。
“的确只是流言。”蒋端砚只是一笑置之。
“如果是奕晗啊,这事儿还有几分可信度。”
蒋二坐在一边,安静如鸡,乖巧得做个背景板,莫名被戳了一刀。
怎么变成他就正常了。
“奕晗啊,你年纪也不小了,也该收收心了,别整天出去鬼混,好好谈个女朋友。”蒋家父母早逝,老爷子也是真心关心他俩。
“我知道。”蒋二少揉了揉鼻子,他已经决定弃恶从良了。
池老想起蒋家的事,叹了口气,抿了口烈酒。
其实两兄弟性格变成这样,也是没办法的事,父母早逝,亲友想蚕食鲸吞了家里这点基业,蒋端砚只能站出来,自然没人肯管蒋二。
有些人会为了利益不择手段,蒋二因此遭过罪,差点命都没了。
蒋端砚这才把弟弟送出国,也让他性子变得散漫浪荡,而蒋端砚越发沉稳内敛。
当他将那些觊觎蒋家的人清理干净,在新城就落了个心狠手辣的恶名。
池家也想帮衬着,只是蒋端砚心气儿傲,拒绝了多次,只能暗中帮点忙,此番想来,感慨之余更多的是心疼。
“对了端砚啊,这么多年,处对象没?”
池苏念低头,心不在焉刷着新闻。
“没有。”
“年纪也不小了,怎么可能一个没处过啊。”池老显然是不信的,“京城那地方和我们这小地方不一样,你有事新秀,听说不少人家,都巴巴想把女儿嫁给你,就没有看对眼的?”
蒋二此时蹦了出来。
“池爷爷,我哥他一直忙着工作,压根没时间处对象。”
“这么多年啊,那叫一个洁身自好,别说女朋友了,就是他身边的秘书助理都是公的。”
“私生活别提多干净了。”
……
蒋二少这话是说给池苏念听的,她抿着嘴,低头继续刷微博,这心底,总是无端有点小雀跃。
可是池老听了这话就不高兴了。
“你哥都这岁数了,还不处对象,你瞎高兴什么,看你哥孤独终老,你就高兴了?”
“简直是瞎起哄。”
“自己一个劲儿谈恋爱,你也该和你哥哥说说,谈恋爱的好处,让他早点成家,你跟着捣什么乱,这把年纪还不处对象是什么光荣的事?”
蒋二莫名被训了一顿,乖乖做下,不再说话。
真是说什么都不对。
他拿起一侧的小金桔,低头吃东西。
蒋端砚只是一笑,“池爷爷,我心底有数的,您别操心。”
“我怎么能不操心啊,你这……”蒋家没人,他也是心疼这兄弟俩。
“我不是不想谈恋爱,不想结婚,只是人没追到而已。”
“呦,有目标了?”池老一听这话,来了兴致,他这把年纪,平日也没什么可操心的,就是忧心儿孙,“哪家姑娘啊?这要是京城的,我怕是帮不上忙。”
“不过我和老傅还算熟悉,能让他帮衬一点。”
“这要是新城人,那更好办了。”
……
老爷子显得很兴奋,一副马上就要帮忙去提亲的阵仗。
“说啊,哪里人?”他没问谁家姑娘,先问是哪个地方的。
“新城的。”
“我就说嘛,还是找本地姑娘好。”可能长辈都有这种地域思维,觉着本地姑娘小伙肯定比外地好,“发展得怎么样了?”
“还在追求中。”
“所以你过年回来了?”池老好像忽然get到了什么,笑得那叫一个灿烂。
某人没否认。
“可你过年马上就走了啊,那姑娘也在京城工作?”
“没有。”
“那怎么追?”
“所以我打算留在新城……”
“噗——”蒋二少觉得自己可能会成为第一个被桔子噎死的人。
池苏念更是吓得惊魂未定。
这人不是说过年就走?怎么又要留下了?
搞什么飞机。
“好啊,留在新城好。”池老倒是非常高兴,“这以后啊,要是真的谈婚论嫁,和爷爷说,我去给你提亲,保证给你办得妥妥当当。”
“池爷爷,您这话当真?”蒋端砚搓着面前的小酒盅,眼底俱是精光。
“这话还能有假?要不然,当天让你两个叔叔,大哥给你撑场子。”这说的自然是池苏念的大伯与父亲,以及堂哥了。
“咱们家的孩子,不能输了阵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