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各方反应
玉紫笑嘻嘻地望着摆在自己床塌之侧的木板,木板上,那几十个血红大字在幽暗的房中,散发着夺目的光芒。
纵是再夺目,毕竟只是在寝房中,一个小小姬妾的寝房中。除非别有用心,一般人是看不到她这些字的。
玉紫转过身,懒懒地睡去。
就在她睡去时,一个宫婢低低的对另一宫婢说道:“腹中不适,容暂离去。”
“然。”
殿中安静一些了。
约过了二刻钟后,低微的,却有点乱的呼吸声中,另一个宫婢悄悄地朝玉紫看了一眼,见她睡得香觉,她搓着手,有点不安地走动着。
这时,她听到了脚步声,却是那个宫婢回来了。
这个宫婢大为欢喜,她迎上去,低低地说道:“怎地才回,我已腹有不适了,你守着姬。”
“诺。”
听着第二个宫婢远去的脚步声,背对着她们,睡得好不香甜的玉紫,却突然睁开眼来。她盯着里侧的墙壁,得意地一笑,暗暗想道:我这一招,是应该叫做虚张声势,疑兵之计?还是叫做打草惊蛇?或者叫提醒提醒?
笑着笑着,她的笑容一收,暗暗沉呤:终不是长久之计啊!
就在第一个宫婢离去不久,土台腾腾的火把光中,一个宫妃皱着眉头,她盯着前方,疑惑地问道:“如此说来,那玉姬,与公子出有联系?”
她说到这里,也不用对方回答,便站了起来。
在原地踱了几步后,她揉搓着额心,喃喃说道:“也不似。公子出既已把她送出,怎会再理会于她?莫非,莫非,她真告知过公子出,她怀有身孕?因此,她的身边,已有公子出的剑客在暗中相护?可若真是如此,公子出为何会将她送入宫来?莫非,公子出别有他意?再则,她怎么一去南苑,便想到会有人刺杀?莫非?”
她已是越想越乱。那宫妃的眉头皱得更深了,她脚步一顿,沉声命令道:“葜!”
“臣在。”
“刺杀之事,暂且推后!等查明之后再行安排!”
“诺!”
二刻钟后,齐宫东苑明亮华丽的殿堂中,一个年轻的身影在喃喃说道:“这是何意?这是何意?”
齐太子宫中。
一个剑客叉着双手,朗声说道:“殿下一离去,此妇便有如此作为。”
齐太子皱着眉头,久久一动不动。
半晌后,他喃喃说道:“姬所言有理,南苑易招刺客。而姬,还不能死。”
那剑客正是刚才在玉紫的房中,对她举剑的那个,这时的他,已完全明白了太子的心意。当下他叉着手,惭愧地说道:“是臣鲁莽!”
如齐太子这样的人,如果不是玉紫有利用价值,或某种他放不下的缘故,他怎么会降驾屈尊,一而再地贴上她的冷脸呢?
若是因为她态度不恭便可杀,那玉紫,已可杀了无数次了!
顿了顿,那剑客说道:“臣愿暗中保护玉姬!”
齐太子没有回答,他皱着眉头,还在沉吟,“她为何在暗室中写上这么一句话给赵出?莫非,她与赵出本有约定?或者,她的身边,有赵出的眼线?”
那剑客见他沉吟不已,插嘴道:“赵出此人,手竟伸得这么长么?齐王宫中也有眼线?”
齐太子摇了摇头,他漫不经心地说道:“南苑本是是非之地,在那地方有眼线的,多着呢。”
“然!”
“去吧,小心一点,现在,姬不能死!”
“诺!”
“密切观察,是否有赵出的剑客在暗中相护!”
“诺!”
……
第二个宫婢去得太久,那个侯在玉紫身边的宫婢,有点不耐烦了,她悄悄地朝玉紫看了一眼,见她睡得甚香,便搓了搓手,悄手悄脚地,又走了出去。
直到一刻钟后,两个宫婢才同时回到房中。
而这时,玉紫已就着牛油灯,在塌上翻看着竹简。
没有想到她竟然醒来,两个宫婢心中七上八下,她们小心地看向玉紫,见她神色不动,心中很是不安。
这一晚上,玉紫睡得不好。
这木屋,建得不够严密,缝隙中,时不时有一缕阴寒的风吹进来。
寒风吹入也就罢了,木屋中燃有两个炭盆,暖和得紧。真正让玉紫睡得不好的,却是她的心中有点虚,她知道,这个南苑,真的真的很适合刺客混入。如果那有心人想杀了她,现在真是最好的动手时机啊!
胡思乱想中,玉紫朝床塌旁的那几十个丹砂写成的血红大字看了一眼。每次她心中不安,便会看向那些大字,从这些大字中,她可以得到一些力量。
别的人,她是无法估计的。可是公子出,据她了解,他一定在齐宫中安排有人。以时人的性格习惯,公子出在齐宫中的剑客,在看到她这行字后,不管有没有命令,都会在暗中对她保护一二。
因为,她这丹书中提到了‘大子’,除非公子出肯定地告诉众人,她绝对没有怀上他的孩子,否则的话,就算他不愿派人保护她,知道此事的剑客,也会顺便照顾她的!
寻思来寻思去,玉紫越想,越觉得自己今天的做法,没有出现漏洞,便放下心来,沉沉睡去。
她再次醒来时,外面依然是阴沉一片。玉紫本来以为天还没有亮,直听到人声喧哗,支起头朝沙漏看了看,才发现已近午时了。
居然这么晚了。
玉紫低下头,朝自己瞟了一眼,露出一个大大的欢笑:甚好甚好,手脚还在,脑袋更在!
跳下床塌,玉紫唤来宫婢,对着盆中清水中的自己,玉紫伸手拍了拍双颊,喃喃说道:“笑一个!再笑一个!”
一边说,她一边对着清水中的自己眦牙裂嘴的。
两宫婢看着这一幕,同时忍笑低头。
玉紫在脸颊上‘啪啪啪’地拍了一阵,发现自己脸孔红润了些,显得精神了些后,她呵出一口白气,搓着双手蹦跳着取暖。
看到她这样,两个宫婢忙活起来,一个燃起炭盘,另一个则从外面端来了一托盘的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