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8章 万彩魅眼(一)
面对那灰黑色的气体被我打爆后出现的魅惑眼神,我想起了药典上曾经有过这样一种药材的记载,因为是记载在整本药典的最后边几页当中,所以我记得比较清楚。
那药典上的第一句就是:此物稀有,为可遇不可求之物。
传闻之中,在明末清初之时,因为权力交替,导致社会动荡,各种邪祟横行,有的甚至可以祸及朝纲。
当时有外族从海上来我天邦,走到一半的时候便被打劫了,船上许多贡品便在这次的打劫之中消失于民间。
在那个年代,这种情况下丢失的东西是很难寻回的,更何况还是在海上。
后来在海盗清查这批贡品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特别制作的盒子,那盒子做工精细,而且封锁的极为严密,那钥匙孔似乎都是特制的,海盗们费尽心机也没能打开,四处寻找钥匙没有找到,估计是被当时船上的人给丢进了海里。
海盗们为了打开这个盒子,又下海里四处打捞,可是茫茫大海,寻找一把钥匙跟大海捞针有什么区别?
这无疑是徒劳的做法。
几经折腾无果,又怕用蛮力开启会把那盒子里面的珍贵物件给毁坏,最后万般无奈,海盗们只好就这样把那盒子带回内陆贩卖。
因为无法开启,这盒子辗转了很久,落入了数位富商之手,却毫无价值可言,只好转手,一直到最后被一位盐商所得。
那个时候的盐商是非常有钱的,而且大多是暴发户,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有钱任性。
这位有钱任性的富商干脆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用蛮力开启这个盒子,反正摆着收藏着也没啥用处,直接砸开,就算毁了里面的稀世珍宝又能如何,如果运气好没毁掉,至少一件稀珍面世,也是一大喜事。
不成想,开启这个盒子,便是灾难的来临。
这位富商高价请了十几位锁匠开锁。
首先在开这个盒子的时候,有人将配置的钥匙塞进了钥匙孔中,那盒子立刻喷出了一股毒液,开盒子的人当时就面毁人亡。
但是在人命如草芥的那个年代,死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把尸体脱下去好好掩埋,重新上来一个人继续开盒子。
第二个人看到第一个人死的那个惨,心里已经后悔,可是收了钱不能不办事,更何况那富商带着大量的家丁,跑,是不现实的,他也只好硬着头皮上了,只能期盼自己运气好点,不要被机关伤害。
有了第一个开锁人的经验,第二个开锁人用木棍的一端卡住钥匙柄往钥匙孔里塞。
那木棍很长,可是再长的距离也不及利箭的射程。
第二个人就死在了那盒子突然迸射出来的利箭之下。
到了第三个人的时候,他已经吓得浑身打抖了,这家伙干脆全身武装,穿上了铠甲,拿上了盾牌,这一套装备,在当时就堪比防暴警察了。
可惜,装备的再精良,也改变不了他的命运,因为出现了两次意外,第三次的钥匙入孔,那开锁匠既没有用手去插钥匙,也没有用木棍去开,只是用镊子夹着钥匙,从反方向把钥匙塞进了钥匙孔,结果就是那盒子里喷出了一股子浓雾,猝不及防的开锁匠连哼都没哼一声就栽倒在了盒子上。
开一个盒子,死了三个人,这位盐商当时脸都吓绿了,他甚至一度以为是不是有人故意要害他,可是想想卖给他盒子的那位同样是一位富商,他们两个之间似乎没什么恩怨,而且那位富商也曾尝试过开启这个盒子,还不知道有没有死人。
他仔细的回想着那位富商卖给他这盒子时的表情和说过的话,瞬间明白了,这盒子之前就被人用很多种犯法尝试开启过,已经不知道死了多少人才落到了他的手里。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能成为富商,那也是需要一定的头脑和眼力的,这位富商第一时间就分析出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当机咬牙决定,开,一定要开,已经死了三个人了,就算是砸,也要把这盒子砸开!
富商的魄力和一往无前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但是明知不可为而硬要为之的想法就太过偏极端,最后的结果就是凄惨。
第四位开锁匠几乎是被强硬的按在了那盒子上。
事到临头了,这位开锁匠也有些疯了,一边摆着几十锭金元宝,一边是深渊,就算不开也是死,这位开锁匠只好豁出去了。
既然那富商说了,砸也要把这盒子砸开,那就用砸的吧。
他当然不敢真的手拿大斧来砍这盒子,那样做的话富商还不如自己找两个人来砸,哪里还需要开锁匠。
他用的是凿子和小锤子,还有锯子。
“乒乒乓乓”的一顿敲砸,那盒子再坚硬,也抗住不会数个小时的折腾。
在凿子钝了,锤子磨平,锯子拉坏了十余把之后,这盒子终于被“切”开了。
更幸运的是,他这一番砸敲凿锯,居然对立面东西一丝一毫的伤害都没有。
当开锁匠颤巍巍的把里面的包裹着黄丝绸布的东西拿出来的时候,那位富商激动的一下子跳了起来,而那位开锁匠,也因为精神归于紧张,当场疯了,咿咿呀呀的唱着,跳着,不知何时离开了富商的院子。
因为所有人都被富商手里的东西吸引,想看看那黄绸布下究竟是什么东西,所以没有人注意到这位开锁匠。
而这位开锁匠,也成为了目睹整个事件后唯一活下来的人。
毫无疑问,他当时是装疯的,因为那盒子的开启,连死三个人,这位开锁匠也不敢掉以轻心,危机感一直环绕的开锁匠无疑是最聪明的,他装疯离开了富商家之后,便绕道到了富商家的后院。
要不怎么说好奇心害死人呢?他费劲了力气打开的盒子,不看一眼里面是什么东西,他是绝对不会心甘情愿的。
当这位开锁匠爬上墙头的那一刻,刚刚好看到富商揭开黄绸布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