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这桩事体骗去了小区里多少老太太的眼泪,百步桥恐怕是想不到的。人们从他嘴里一字一句扒拉出来的发家史,你传我,我传他,他再传给全家,不知不觉,小区里迎面朝他送过去的眼神,都含着说不清的意思。

百步桥不管。他搬一只矮方凳,坐在养老院对过的马路口,地上铺开蛇皮袋,暗暗做起了小本生意。路过的人喊,百步桥,怎么还烧香烟!

他笑得尴尬,破罐子破摔啦。

百步桥田里去得少了。并不是怕言语。一是老太太们都出师了,再一个,高血糖变成糖尿病,百步桥不适合挑水下地了。这可是个富贵病,得养着。人们见到那扁担出来就喊,百步桥,回屋去!

可是百步桥并不能闲着。当初为了给小儿子省钱,百步桥挑了这个最便宜的养老院来住。每个月几千块,儿子负担得起。早饭香烟,勉强自己解决。现而平白多了一笔医药费,百步桥不声不响动起了脑筋。

百步桥想得出,又吃得起苦,什么季节流行什么,他就去批发什么。比如入了秋,他隔几天要回百步桥一趟,去那个做糕点出名的小镇上买苏式月饼,椒盐的,五仁的,红丝绿丝的,样式来几筒。回来摆个摊,不黑心,每筒多加一块钱,卖给小区里的老人。

他不吆喝,路边一坐,照常寻人说话。人家看到了,就围过去看看。一个人买回去,在路上碰到三五个熟人,总有一两个见了也要去买。半天下来,附近都晓得百步桥最近在卖月饼了。生意好的时候,二三十筒月饼当天卖空。隔几天他一早出门,又去进货了。

五六月份的蚕豆,七八月份的菱角,年头上的锅巴粢饭,百步桥看上去没头没脑,却总是能捕捉到行情。城里人喜欢吃但又不容易买到正宗的时鲜货,他嗅得出,也搞得到,这是他的本事。可是他自己讲,我阿华没啥本事,大字不识一个,顶大本事就是种田。

百步桥和其他小贩一样,免不了游击。好在他有养老院做避难码头。来人检查的时候就躲进里面,人走了,又大摇大摆往马路边一坐。坐久了,他也成了小区里一个聚众聊天的窝点。

除了发家史和田里的事,人们并不喜欢听百步桥唠叨些别的。讨论大事,他的说辞太老掉牙,谈及邻里琐碎,百步桥又总是反应不及。有人一时兴起问问他,百步桥,香港好吗,澳门好吗。百步桥皱眉,有啥好白相的,房子小,地又少,蹲在高楼里厢,望出去连片田都看不着,没意思。

人们就讲他,老头子眼睛花,耳朵聋,出去白相譬如浪费。于是大部分时候,人们自顾自地聊,他就坐着听一听,极少发言。偶尔几个好心的老太太来买东西的时候问一句,阿华师傅,自家身体好吗。小儿子生意好吗。

百步桥诚惶诚恐,好!好!万事都好,大家放心!他生怕对方听不清,拎起喉咙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