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册 第十六章 故国故人(第4/6页)

“你怎么躺下了?可是看累了?”公子利进来时,我正躺在竹简堆里发呆。

“政事处理好了?”我问。

“我是人,总也要休息的。你要找的东西可找到了?”公子利在我身旁跪坐了下来。

“没有。”我起身将竹简重新卷好,塞进了书架,“我娘只是范氏府上一名寄居的外家女,她若是嫁了贵卿、大夫,兴许还有迹可寻,可我阿爹应该只是个普通人,秦国的密档里不可能会有他们的记录。”

“阿拾,其实我倒有个猜测。”公子利迟疑道。

“什么猜测?”

“以前我问过你为什么要在贴身的帕子上绣木槿花,你说,你喜欢木槿,因为那是你娘最喜欢的花,对吗?”

“对,可这与我的身世有什么关系?”

“若你娘只是泾阳城中一个普通商人的庶妾,自然没有关系。可你今日同我说,她是晋人,又与晋国范氏宗主有亲,我就想起了小时候听过的一件旧事。”

“什么旧事?”我立马打起了精神。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我记得那会儿百里大夫刚娶了我姑姑冉嬴为妻,却瞒着君父追求宫中一个叫韶的舞伎。可那舞伎心高气傲,似乎存了要收服我君父的心思。我母亲是卫侯之女,自然不屑与一个舞伎争宠。但虽不屑,却也不想君父有了新人,冷落了自己。于是,竟另辟蹊径给百里大夫支了一招儿,教他在雍城之外的山林里种了十里梅林,又邀君父与那舞伎同往赏梅。舞伎爱梅成痴,见百里大夫这样对她,自然心动。君父亦感百里大夫深情,梅林一舞后,就把舞伎送给了百里大夫。事后,君父得知真相,非但没有责怪母亲,反倒夸她机敏聪慧。那日君父走后,我也学着他的样子夸赞母亲,母亲却抱我在膝上,苦笑着说:‘邯郸城外千株木槿,渭水河畔十里梅林,人间至境我都赏过,可惜没有一朵花是我的。’”

“邯郸城外千株木槿?”

“嗯,邯郸城与帝丘城隔河相望,我母亲当年回卫国访亲时,曾见过邯郸少主赵稷为自己心爱女子手植的千株木槿。初夏时节,大河11之畔,万花争妍,想来定是当时的盛景叫我母亲一见难忘,才有了后来她为百里大夫支招儿求美之说。”

“大河之畔,千株木槿……”我看着身旁的公子利,眼前不断晃动的却是另一个男人的影子。他修长的凤目、眼角的泪痣,他绣在袖缘上的木槿花和他暗夜里遗留下的江离香。是他吗?他会是我阿爹吗?

“阿拾?”公子利轻唤了我一声。

“舜,我娘名叫阿舜。”我喃喃道。

“木槿之名?”

“对,木槿之名……”我低下头扶住自己眩晕的脑袋,忽然有些想笑又有些想哭,我想起那夜商丘暗巷之中男人消失前说的最后一句话,他说:“小儿,不管是谁把你养大,是谁教你成人,他做得真不错。”

赵稷,你真的是我阿爹吗?如果你是我爹,为什么那么多年你不来找我,为什么你要在齐国百般设计陷害我,为什么你见了我却不问问我阿娘是怎么死的?

“邯郸城外的木槿园,现在还在吗?”我深吸了一口气,抬起头来。

公子利担忧地看着我,摇头道:“早已是一片焦土了。赵鞅当年杀了邯郸大夫赵午,又派人将赵午的尸身送进了邯郸城,威胁赵午的儿子赵稷即刻押送五百户卫国俘虏到晋阳。赵稷不愿,一怒之下就将赵家的使者赶出了邯郸城。那使者受辱,出城经过木槿园时,竟一把火烧了园中千株木槿。赵稷盛怒之下,起兵反叛。后来,就有了晋国的六卿大乱。”

“原来是这样……”

邯郸城,大河之畔最美的城池。我曾无数次在竹简上,在别人的嘴里听到过它的名字,可我从未想过,那里会是我的家,我阿娘、阿爹生活的家。我也无法想象,这世上曾有千株木槿,万朵繁花,只为我可怜的阿娘一人盛开。因为如果那是真的,那么那日阳光下偷望墙头木槿时的回忆,对阿娘而言何其残忍。

“阿拾,你说邯郸君赵稷会是你父亲吗?”公子利见我久久不语,小声问道。

我直直地盯着他的眼睛,没有回应。赵稷不可能是我的父亲,绝不可能。

我扶着木架站了起来,成千上万的竹简在我身旁不断地摇晃,我行走在无数的秘密之中,只觉得自己眩晕得几乎要吐出来。

这一夜,过了鸡鸣之后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院中落叶之上,噼里啪啦格外响。我拥着锦被躺在床榻上,瞪着眼睛看着黑漆漆的窗户。我什么也看不见,可我已经这样看了整整一夜。

不久后,天亮了。眼前的一切开始变得清晰起来,我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昏昏沉沉不知睡了多久,醒来时窗外的雨依旧在下,沙沙地,缠绵得紧。合了衣服坐起身,刚下床,门外就有人轻声问:“巫士起了吗?”

“起了。”我披上外袍走到门边,轻轻地拉开了门。

门外躬身立着一个寺人,素白的麻衣已经湿了大半。他见我开门,连忙抬手行了一礼道:“君上昨日替巫士找了一个二十年前邯郸城的旧民,若巫士要见,奴即刻将人送进宫来。”

“邯郸人?在哪里?”我一把抓住了房门。

寺人担忧地看了我一眼,低头道:“现下城内馆驿之中,巫士若是要见……”

“我要出宫,替我备车!”

“唯!”

国君初丧,雍城大街之上一片缟素,市集之上亦不见往日嬉笑追逐的幼童和喝酒打架的游侠儿,人人身着麻衣,一脸肃穆。

我下了轺车,在寺人的指引下进了馆驿。馆驿的主事一见到我们立马迎了上来。身旁的寺人与他一番对答,他便躬身引我们上楼。

“人呢?人呢?没有酒,肉也没有吗?”大堂之中有一桌衣饰奇异的客人正拍案大叫。

“这些都是什么人?”我问。

“被发左衽的狄人,一点儿不识礼数,说是来吊唁先君的,可顿顿要酒要肉。”主事看着堂中之人,愤愤道。

寺人小声对我道:“应该都是北方鲜虞国的人。鲜虞国主复国后,这次也遣了幼子入宫吊唁。那贵人觐见君上时倒还识礼,秦语说得也不错。”

“贵人识礼,可他不爱说话啊,也不管教手下人。唉,闹了这么多天,可总算要走了。巫士,这边请,人就在屋里。”主事说话间已引我来到一间小室外。

寺人颔首道:“奴就在这里等着,君上吩咐了,巫士只管细问,晚些回宫也无妨。”

“好。”我心中急切,一点头就推门走了进去。

赵鞅当年从晋阳城脱困后,曾举赵氏全族之力围攻邯郸,却屡攻不下。一来,是因为邯郸君赵稷善用兵,善守城;二来,也是因为邯郸城民真心拥护赵稷父子。卫君失德,赵家三次攻打帝丘,每次攻城耗时都不过半月。可当年的邯郸城在赵鞅的猛攻之下,竟奇迹般地守了五年。五年,一千八百多个日夜,赵稷困守邯郸,直守到箭绝粮尽、饿殍满街才最终无奈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