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听政
随着太子的话落, 陈福领着人进去,然后带着内阁的阁臣和众人走了进来。如今大魏的朝堂,内阁的阁臣也就是宰辅一共是三位, 分别是章三姑娘的祖父章万钧,另外两位分别是彭阁老彭时和杨阁老杨廷和。
剩下来的几位重臣, 分别是户部和刑部的两位尚书, 以及大理寺卿和左都御史。
在大魏, 农事都是归户部掌管的,而如今的土地兼并之案频出, 身为主管案件的刑部和大理寺自然也要派人前来。
薛夷光坐在屏风后面, 太子给她选择的位置很是巧妙,她能够看见外面的朝臣,但是这些朝臣却看不到她。
这是薛夷光第一次听政, 难免有些紧张, 说起来她对政事的了解多是来自史书中,但是史书的记载很多不能全信,至于她前世,只听过新闻,观看过每年的两会, 看着那些代表提出的一个又一个观点, 薛夷光觉得那是值得人敬佩的,因为代表们提出的很多问题都十分客观, 也是广大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
她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够像那些人一样,真真正正地为人民,为百姓办实事。
关于土地兼并一案, 薛夷光做了很多的功课, 她请教过自己的老师张微, 也看过太子给她的很多案例,所以做足了功课后,再听这些大臣们议政最起码能够听懂。
另一边,众人进来后对着太子行了礼,太子指了指自己下面的位置,让朝臣们落座。
朝臣们落座后,首先说话的便是首辅杨廷和,“殿下,这是近日各地方报上来的土地兼并之案,其中最瞩目的便是宋国公府的案子。”
“孤看到了。”太子点头,说道:“孤之前不是让宋国公的案子移交大理寺处理吗?怎么到现在都还没有结果吗?”
薛夷光听到宋国公府,便知道太子为什么让自己来听今日的议事了,宋国公府和安国公府一样是开国就有的爵位,只是宋国公府这两代不行了,家中没有太拿得出的子弟,本来这样的府邸会沦落到和宣平侯府一样,但是宋国公府会走捷径,他们选择了走后宫的路子。
如今的五皇子之母安嫔便是如今的宋国公之女,而且颇得圣宠,五皇子虽然在一众皇子中母妃的嫔位最低,但到底是皇子,景佑帝对五皇子还是颇为宠爱的,而安嫔之所以是嫔位,主要还是因为四个妃位已满,安嫔无法进位,所以至今还是嫔位。
而以安嫔的资质又不是和文贵妃一样是潜在府邸的老人,所以即便圣宠眷顾,也坐不上贵妃之位,在后宫上,景佑帝从不糊涂。这也是薛夷光觉得周皇后除了有太子这个儿子外,唯一值得安慰的一点了。
有了安嫔和五皇子,宋国公自然在朝中有了职位,而且仗着安嫔和五皇子,宋国公府这些年才没有从顶级的圈子中被清除。宋国公府如今所有的底气都来自安嫔和五皇子。
这些年,薛夷光倒是听到过宋国公府的风评不是很好,很有仗着安嫔和五皇子作威作福的意思,却是没有想到如今宋国公会撞上这个枪口。
说实在的,薛夷光对安嫔的印象还是不错的,五皇子给的印象也不错。五皇子生得憨直可爱,很是单纯,都不像是皇宫中养出来的孩子,是个直肠子。五皇子比六皇子大一岁,但是心眼儿什么的,完全没法和六皇子比。当初太后让她考虑五皇子,就是看中了五皇子单纯率真这一点。
若不是薛夷光不想嫁进皇家,又看着五皇子长大,拿五皇子当个孩子,不然以五皇子的性格,确实是个不错的成婚人选。
至于安嫔,在薛夷光的印象中,安嫔其实是个比较淡雅的人,安嫔身上有一种人淡如菊的感觉,安嫔的脾气很好,对周皇后十分恭敬,只从一个“安”字,便能看出周皇后和景佑帝对安嫔的评价,安者,静也,舒适稳妥,没有危险。
安嫔和五皇子不一样,她觉得安嫔是一个很通透的女子,她只是不明白,这样通透的女子为何不对娘家加以约束。后宫之中,无论是周皇后,还是想要儿子夺嫡的文贵妃,亦或是当初的淑妃,都对娘家有一定的约束,因为景佑帝并不希望外戚肆意妄为。
这确实是她想不通的一点,她觉得安嫔一定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薛夷光能够想到宋国公府和安嫔五皇子的关系,大理寺卿自然也能够想到,他听到太子的问话,只能苦笑着起身,道:“臣每次传唤宋国公给,宋国公都以公务繁忙为由推脱,每次只派了管家前来回话,管家自然是全盘否认,宋国公身有爵位,再加上他是安……,”说到这大理寺卿赶紧住了口,他点到为止就好,毕竟关系到后宫和皇子,他还是不能直接说出来。
大理寺卿的意思在座的都明白,随后大理寺卿接着诉苦道:“臣总不能将宋国公绑到大理寺,臣的品级比宋国公低上不少,就是臣想绑也绑不了。”
旁边的刑部尚书看到大理寺卿一脸苦涩,心中庆幸,幸亏当初太子没有将这个苦差事交到刑部,不然这个时候在太子面前交不了差的就是他了。
大理寺卿的难处大家都知道,毕竟宋国公的品级确实是高,大理寺卿才正三品,可不是低上不少吗?再加上宋国公后面的安嫔和五皇子,没有一个官员想要真的得罪宋国公。
他们按照律例办事,废了千难万难将宋国公拿下,到时候安嫔带着五皇子跑到圣上面前一顿哭诉,圣上再免了宋国公的罪责,到那个时候他们就是里外不是人,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都捞不着,还将宋国公,安嫔和五皇子得罪了,可谓是得不偿失。
就这些小心思,太子又岂能不知道,所以太子看向大理寺卿直接道:“是绑不了,还是不敢榜?亦或是不想绑?”
大理寺卿听到这句话,就知道太子知道他的小心思了,赶紧跪在地上请罪,道:“殿下恕罪。”
旁边的首辅杨廷和看到这样的情况,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殿下,现在的状况就是这样,也不是耿大人一个人有这么多的顾虑,如今地方上的诸多官员将这些案件上报,而不是直接审理,都是因为有顾虑。”大理寺卿名叫耿弘文。
太子当然知道杨廷和说的是实话,大理寺卿是既不想绑也不敢绑宋国公,他虽然理解,但是并不代表他同意,他是储君,他从不需要畏首畏尾不作为的官员。
“你是大理寺卿,若是接下来孤交给你的事你都办不了,那孤就换个人去做,堂堂大理寺,三法司之一,做事畏首畏尾,你们还如何掌天下刑狱?”太子训斥道。
耿弘文身上冷汗连连,他太子向来说到做到,他若是下次还做不好,等待他的绝对会是丢官免职,他好不容易混到这个位置,自然不愿意有人将自己的位置顶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