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河图洛书

李冰想了一下,惊异地问道:“先祖,这九宫莫非就是我们现在数学中提到的九宫图?中间放数字五,边角和斜线相加都等值,是那个吗?”

李淳风微笑道:“李冰,确实是这样。八卦加轴心称之为九宫,配九宫数为乾九,坤一,巽二,兑四,艮六,震八,离三,坎七,中央为五。”

他顿了一下笑道:“你听说过河图、洛书吗?”

李冰恭敬地说道:“这个河图和洛书,小时的启蒙童话故事中就听过了,虽然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却是一直崇拜和向往的。据说上古时期,人皇伏羲对日月星辰,季节气候,草木兴衰等等,有一番深入的观察。不过,这些观察并未为他理出所以然来。一天,黄河中忽然跑出了一匹龙马,他发现龙马身上的图案,与自己一直观察万物自然的意象心得竟然相当暗合。”

“就这样,伏羲通过龙马身上的图案,与自己的观察,画出了八卦图,而龙马身上的图案就叫做河图。伏羲先天八卦源于阴阳概念一分为二,文王八卦源于天文历法,但万法归宗,文王后天八卦的根仍是‘河图’。”

“至于洛书嘛,传说人皇伏羲日视山河、夜观星象,为如何分类并找到其中的规律烦恼。正当他在洛水边苦苦思索时,传说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此图象,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人皇伏羲从龟甲上而悟,这神龟背上花纹图案便被称为洛书。”

李淳风颔首而道:“李冰所说极是,这正是河图和洛书的由来。第一副河图写成数字是外围分别为7和2,8和3,4和9,1和6,中间之数为5,被10圈之。这图共有十个数12345678910。这图是两个圈第一圈是12345第二圈是678910第一圈和第二圈在相同的位置方向他们都相差5比如中间的5和10下面的1和6。”

“而洛书则更为形象易懂,按一方向旋转,外围之数分别为4、9、2、7、6、1、8、3,中间则为数字5。如果把这些数字都减去5,则中间是零,他两边的数相加都是0,这是正负阴阳的世界。中间为平衡点,两侧分别为阴阳对立。”

李冰恭敬地说道:“先祖,我资质愚钝,一时不能理解。我记住先祖的开导了,容我慢慢而悟。再向师祖请教,一切归十方又是什么意思?”

李淳风哈哈大笑道:“十方,是道家与佛门相融相补之说,即上天、下地、东、西、南、北、生门、死位、过去、未来。你进入乾陵之后,泄了乾陵阴气、毁了龙脉,即是了了我和袁天罡斗法的一切恩怨,世界回归平静,你犹如梦醒一般,乾陵不再神秘,一切回归十方。”

李冰道:“先祖,你说你在乾陵内部设了八卦之阵,那我们现在经历的一切,都是袁天罡在乾陵外所设吗?”

李淳风黯然道:“是的,当年我意气风发,年少不更事,总想胜出师傅袁天罡一筹。因此,在乾陵选址上,我才铸下大错。袁天罡为了弥补我的过失,在乾陵外围设下八卦变易之阵,就是为了抑制乾陵内的阴气和龙脉。”

李冰小声问道:“先祖,那我从完全不知情开始,这就相当于无极;后来的一系列事,就是历经了太极阴阳;到了安徽严氏墓,那就是破了两仪之阵;后来在破四象之阵时,又经历了丰都鬼城之游,悟了三才;现在正是五行之阵,往后肯定还有六合、七星、九宫,最后回归十方。”

“只是我疑惑了,先祖既在乾陵内设置了八卦之阵,那我们在外围是不是可以跳过八卦了?”

李淳风摇头道:“李冰,你想错了。你们经历的一切,并不是什么破阵,而是让你们经历这许多事,接触了解一下变易八卦,为进入乾陵地宫作好准备而已。”

“我在乾陵内设置的是阳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艮山,兑泽,坎水,离火。而袁天罡所设八卦为阴八卦,你接受之后,进入乾陵内而悟,阴阳调和,不为八卦而迷。”

李冰惊讶道:“八卦也有阴阳之分?请先祖指点!”

李淳风道:“所谓阴八卦就是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和阳八卦分别对应,遥相呼应!”

李冰讶然道:“这个我好熟悉,三国演义中就看到过,曹仁在新野城摆过这个八门金锁阵;其他评书中也常听闻这个阵法,只是没想到所谓八门,其实就是八卦,只不过是阴八卦而已。”

李淳风叹道:“李冰,此去乾陵,路途凶险。不过你不得放弃,机关已经启动,为保天机不可泄,你们几人如不完成任务,进入乾陵地宫,你们几个都将从这个世上消失。”

李冰神色坚定地点了下头,应道:“先祖放心,我一定会坚持的,不管前途有多坎坷!只是我不明白,既然这个历程都与太极八卦有关,我又不是学道之人,为什么会选中我,而不是象张大哥这样的修道之人呢?难道这一切都因为我是你的子孙后代的缘故?”

李淳风笑道:“后世之人,虽然修道,却因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修道之人自然也为之所惑,很少有得道成功者。张远山虽为茅山弟子,可惜他资质愚钝,根骨欠佳,自不能当此大任。你虽为我子孙,却并不是你踏上乾陵之旅的原因。你还记得你在南京栖霞寺千佛洞内的奇遇吗?”

李冰讶然道:“先祖果然神人,竟然连这个都知道。那道佛光为什么会照到我?为什么我体内会吸附六颗舍利?我为之一直迷惑,还请先祖开导。”

李淳风缓缓道:“佛教传入中土以后,与道家相得益彰,渐成一体,佛道合一。你虽然没修道,却因你前世为修佛之人,根基深厚,故有此奇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