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7章 诸将来援
“大夏王朝已经在河中决战击败了黄金家族,将势力扩张至里海、阿富汗山区边缘。如果不尽快结束东瀛战事,万一大夏王朝用于河中决战的主力来援,我们的处境不妙。”
“你的火龙军团,在我们合众国实力排名第二,而我的狮鹫军团,排名第三,这一次,看谁可以立下更大的战功。”
“不可小看他们,我们火龙军团从高丽战场到东瀛战场,多次阻击夏军,还是失守。我们只有齐心协力,才有可能击败他们。”
“那是你们火龙军团,名不其实。”
“如果大意,排名第六的百夫长军团的下场,就是你我的下场。”
位于战场南边山地的合众国兵马,战力第二的火龙军团,第三的狮鹫军团,奉领主马歇尔的命令,支援织田信长。
马歇尔强势介入,意味着海上同盟与大夏王朝爆发战争。
合众国一共调遣了三个十万人级别的军团支援东瀛幕府,结果百夫长军团在关原合战被夏军的骑兵冲垮。
与白起对峙的不是排名第六的百夫长军团,而是排名第二的火龙军团、第三的狮鹫军团。
这两个军团有火器兵种,所以才会将阻击目标视为白起。
实力较弱的百夫长军团被派去阻击楚武,结果低估了楚武这一支偏师的战力,被冲的七零八落。
战场南部山地的合众国兵马,大约有二十万。
北部山地是尼德兰军团,只有几万人,主将却是拿骚的莫里斯,火器系武将。
拿骚的莫里斯的方阵,又称莫里斯方阵,是西班牙方阵的改良,对火器兵种有高额加成。
为了加强尼德兰军团的近战能力,织田信长派出镰仓幕府的武将源赖朝、源义经等源氏武将支援拿骚的莫里斯。
源赖朝开创第一个幕府,结束天皇以及公卿贵族掌握实际统治权的时代,在贵族时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历史舞台,拥有特性“幕府大将军”,也算是一个枭雄。
源义经则是悲情英雄,帮助源赖朝建立幕府,后来被作为亲人的源赖朝迫害而死。
“马歇尔许诺,如果可以赢下此战,可以将非洲的一片殖民地划分给我们尼德兰,同时下调关税。为了尼德兰联省的未来,只能全力作战。”
尼德兰领主拿骚的莫里斯,召集尼德兰军团的将领们,在安芸国决战开始前,向他们描绘获胜后的奖励。
合众国的马歇尔给尼德兰一片殖民地作为出战的条件。
尼德兰的领土、人口不多,基本上只能走掠夺殖民地这一条发展道路,因此,拿骚的莫里斯答应了马歇尔的条件。
这是一个让尼德兰人无法拒绝的理由。
拿骚的莫里斯摆出了得意的莫里斯方阵,加长火枪线列,减少长矛兵的数量,让火力更加密集。
只要乐毅的燕甲敢主动进攻他的阵地,莫里斯方阵会爆发强力的射击,重创燕甲军团。
倭军的中坚,织田信长、德川家康、武田忠义、真田昌幸、伊达政宗等大名们要亲自面对难缠的白起。
“中原有一个典故,整体实力不如对方时,可以上马对中马,中马对下马,下马对上马。而今,我们尽量拖住白起,让两翼的军团击败对面的敌人,与我们共同围攻白起。”
织田信长考虑的战术与楚武在关原合战的战术差不多,注重强化两翼,以两翼的突破,一战定胜负。
而正面,这群东瀛大名们需要扛住白起的正面进攻,不能轻易后退。
他们也不能后退。
后方的京都还有他们的老巢都被楚武打烂了,他们还能退到哪里?
至于正面突破的战术,他们不是没有想过,只是他们实在不确定正面可以打得过白起军团,所以也只能选择侧翼突破。
各个军团基本上在夜间就位,进行最后的休整。
夜间双方都不敢轻易发起进攻,毕竟这一战十分重要。
海上同盟若是输了这一战,后果虽然不如黄金家族在河中地区战败严重,但是,战败无疑会动摇海上同盟的决心。
“蒙恬、李信、章邯、王离奉命前来增援!”
白起麾下缺少副将,河中大战结束后,一群秦将与白起汇合,让白起麾下有副将可以调用。
至于王翦,因为防守刚刚得到的河中地区的缘故,所以没有参与安芸国决战。
大夏王朝各个武将,都有分工,而且因为战事频繁,调动也相当频繁。
有时候,即使前一天还在河中地区,第二天可能已经被调到万里之遥的东瀛战场。
白起得到一批副将,更具信心。
“听说东瀛也有几个猛将,陛下令我们前来对付。”
薛仁贵、赵云也出现在安芸国战场。
“陈庆之为何不来?”
“陈将军患病,卧榻在床,恐怕……”
“生死有命。”
白起得知陈庆之病倒,再看薛仁贵、赵云的脸色,便知道陈庆之恐怕难以挨过这个寒冬。
河中之战,也是白袍军的最后一战。
若是再过十年、二十年,会有更多名将因为寿命耗尽而陨落,所以楚天才会急于解决强敌吧。
“尽快解决他们。”
薛仁贵、赵云稍微振奋精神,全力准备与东瀛的猛将本多忠胜、真田幸村、高桥统虎等人交战。
岳飞、乐毅两个军团也陆续得到一批援军。
虽然夏军主力还是在河中地区集结,并且开始重建撒马尔罕等城池,但已经可以分出部分兵力参与东瀛决战。
岳飞持沥泉枪,站在战场南部的山丘之上,他的对手是合众国的两个军团,而且是战斗力排在前面的军团。
“待败强敌,朝天阙。”
“败强敌,朝天阙!”
岳家军齐声高呼,打破宁静。
战鼓声响起,在天色将亮未亮之际,岳飞率领岳家军,开始进攻合众国军团,而不是在天色彻底明亮以后再展开决战。
岳飞主动带兵突进,正式拉开东瀛决战的序幕,合众国、倭军、尼德兰组成海上同盟军被迫调动应战,一时间,风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