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搜集素材的咕咕精
织田作之助就连笔名起的都毫无新意。
是的,的笔名就是织田作,太宰治老这么叫他,索性他就用来当笔名了。
但是,这篇对他本来算写实的作品,带着他毫无新意的笔名一口气火了!
获奖作品本就读者众多,获奖本身就是个很好的宣传,之后某知名编辑部打电话来,不仅签约了这部作品的全国印刷与发表,甚至还请求授权翻译成外语进行国际出版。
翻译这东西,一个不小心就会弄错意思,本来一部好作品成了垃圾。编辑虽然有推荐的翻译,但织田作还是希望自己能读一遍再纠错一下。
到了此时,织田作才会感慨,原来杀手的那段生涯带给他的不仅仅是冰冷的回忆,也带给他其他的东西……如果不做杀手,他也不会学习外语。
可惜,他也只是口语可以,书面语一塌糊涂。看了翻译,发现一半以上单词自己不认识之后,织田作感到愧疚——他到底从哪里来的自信,认为自己可以去纠错专业翻译?
倒是前一段时间加班的坂口安吾,这段时间稍微闲下来,帮他看了一下文稿。专业搞情报的人就是不一样,坂口安吾纠错了几个口语跟书面语以及俚语的混用错误之后,连连称赞这是一篇出色作品。
“看似普通的一个镇子之中暗藏杀意,这是在讽刺战后表面安居,其实暗流涌动的社会?利用夸张的手法来进行辛辣讽刺,真有你的!”
安吾赞口不绝,他对织田作刮目相看。
织田作:“……?”
你在说什么,我为什么有听没有懂?
太宰治趴在桌上笑成一头猪,嘎嘎嘎嘎得极为夸张。
织田作不知道该作何解释,太宰治很故意的没做解释,导致安吾不知道这是纪实文学,认为这是一种夸张手法,把织田作夸了半天,最后织田作只能很狼狈的结账告辞——他实在不好意思听下去了。
然后,更夸张的事发生了,这篇作品,竟然被某国际奖项提名!
推荐这部作品的评委表示:“这是用夸张手法讽刺战后社会的暗流涌动,这篇作品非常出色!”
……
…………
织田作本人受到了打击。
为什么他写纪实文学,会被这么多人当做幻想跟夸张?难道自己真的这么不擅长写作的吗?
对此天藏接受良好:“我刚来你们这里的时候,也觉得异能力很夸张,不是生活在横滨是无法想象异能力者如此之多,能力还都这么夸张。我想,你故事里的普通人大约也是如此。没有去过米花镇的人无法想象,原来普通人如此有能力。你给了大家了解不同地区民俗的机会,这不是好事吗?”
织田作有被安慰到,随即他有点不好意思,竟然被六岁的小朋友安慰了,真是惭愧。
“你说的有道理,以后我多去一些不同的地方,写一些反应当地人民的作品,想必慢慢大家就会了解,我所写的都是事实。”
当然这只是理想,目前织田作是无法离开横滨,一来普通人的生活把他吓到了,他觉得还是熟悉的横滨比较安全,二来,当然是因为他有这么多小不点们要照顾,不可能带着一大群孩子来回移动,开销是一个问题,人身安全又是另一个问题,小孩还是比成年人更容易出事,光拐卖人口的就不少,更别提其他的危险存在。
太宰治对此不以为意:“这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问题?用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织田作你赶紧拿下国际大奖,然后写一篇灌水长篇小说大卖,我记得小说是按照字数给稿费的吧,写长一点换很多稿费不就好了?”
织田作哭笑不得:“不要把读者当傻瓜啊,太宰,跟长度没关系,只有真正优秀的作品才会热卖。”
太宰对此表示不屑:“热卖的不都是轻小说吗?大部分的读者都是金鱼,过于复杂的东西他们看不懂还会越看越不爽,给他们水就够了。”
其实太宰治说的有理有据,流行的东西多数是适应市场的作品,大部分人对严肃深刻的东西并不感兴趣。看书就是为了休闲,为什么不看轻松的让自己心情愉快的故事?喜欢思考哲理跟社会的只是很少一部分人,他们并不代表销量主体。也是赶巧了,织田作这篇文章写出来,哪怕是普通人看来不深入思考都会觉得很好笑,只能说正好歪打正着。
第一篇只是短篇,该办的手续都很快搞定。编辑那边竟然也妄想着让他写长篇,开始疯狂催稿,本来就是个咕咕精的织田作,陷入卡文瓶颈。
他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但他必须写,为了赏识他的人们,他也得写出一篇像模像样的东西来。
再说了,靠码字就能拿钱的感觉太好了,不用那么辛苦去冒险做黑手党的工作,有更多时间在家里陪伴孩子们。
最重要的是——他家最大的孩子,幸介本来的愿望是成为黑手党,现在,看他码字赚钱之后,又觉得当作家很帅,想要成为一名作家。
织田作深刻的感受到中国所说的那个成语,‘孟母三迁’的含义。周围环境对孩子的教育真的有很深远的影响。作为在黑暗中辛苦讨生活的人,他希望孩子们能有更美好的理想,跟更和平的生活。现在想来,幸介想成为黑手党是因为崇拜他,因为他这个不争气的大人给立下一个不够正直的例子。孩子们的思维都没定型,作为孩子们身边最为接近的成年人,自己必须做出表率。
因此第二篇作品也很重要,这是向世人证明,他不是偶然昙花一现的幸运儿,而是真的有能力,有才华,能够驾驭文字的职业作家。
……可是,还是好卡。
织田作闭门造车很多天,结果还是写不出。
写不出,怎办?
书店老板听说之后,给了他一个好建议:“你第一篇怎么写的,你可以参考当时灵感的来源再写不就好了?哪怕是续篇我想大家也肯定喜欢看。”
——灵感来源?
织田作看到路旁的招聘广告写着:武装侦探社,招募办事人员。
他陷入沉思。
他现在已经想通了,他真的不是写幻想系小说的人才。他只能写一写真实发生过的事。
上一篇作品,也是他看了新一的办案过程,被邀请去米花镇才写出来的。
再去米花镇找新一不现实,那么,加入武装侦探社,一边工作一边搜集现实案例做素材呢?
……不,那样好像也不太好。案子会涉及到很多个人**,随便把别人的**写出来实在不太应该。新一那次,是本身很多人看到也了解情况,算是公开的案例。侦探就不一样了,侦探应该对委托人有保密义务,如果他加入侦探社,就更不能写委托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