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讲规矩的菲克尼

残阳如血,落日的余晖挥洒在大地上,映照着满地残骸,空气中弥漫着血腥与硝烟。

不时还有暗棕鵟从天而降,从地上抢走一块肉。气氛格外的诡异,仿若置身于地狱之中。

忙碌着打扫战场的士兵,无心理会这么多。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大家都有些身心疲惫,只是想快点儿收敛战友的尸骸,送他们回归上帝的怀抱。

至于敌人的尸骸,就不用他们费心了,直接交给征招的祖鲁人处理,随便挖个坑埋了就是。

没有办法,战场上总有各种意外,比如说:遭遇意外晕倒了,或许是中弹受伤昏迷,这种情况要是交给不靠谱的祖鲁人处理,他们能够全部给活埋了。

要是敌人那无所谓,埋了也就埋了,要是自己的战友被这么处理,那就悲剧了。

所以打扫战场上的时候,都是“布尔共和国”士兵带着祖鲁人劳工进行,前者负责检察指挥,后者负责抬单架。

不远处一名“布尔人”军官带着几名士兵走了过来,这是一名年约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子,身材修长略有些偏瘦,一头金黄色的头发,加上那一对眼睛,显得格外苍劲有力。

来人正是巡视战场的菲克尼子爵,做戏就要做全套,参加战斗的人都换上了布尔共和国军装。

这批军装是临时赶制出来的,由于时间太紧,不少军装都是普通衣服染了一下色,就凑合着用了。

不要小看这点儿改变,到了战场上亮眼的军装就是活靶子,布尔共和国的黄绿色军装虽然不怎么好看,可是胜在实用。

随便往地上一爬,远远望去和当地的颜色差不多,更加容易隐蔽。

相比之下,对面的英军就非常骚包了,红色的军装制式美观是美观了。可惜和当地环境格格不入,就是一个个活靶子。

对常年混在非洲大陆的菲克尼子爵来说,美观那是什么,能够吃么?

作为一名实用主义者,菲克尼子爵从来都不在意军装是否美观。

即便是生活中,除了参加宴会,或者是某些活动他才会穿礼服,其余时间他都是一身军装,并且还是非洲适合丛林的迷彩服。

这是多年非洲生活总结下来的经验,衣服和自然环境越接近,就越容易活下来。

实际上这个时期奥地利的军装也是多样式,不同地区的驻军军装颜色都不一样。比如说:利比亚、西奈半岛的军队就是土黄色军服,而刚果地区的驻军则是多种颜色的迷彩服。

在南非地区作战,布尔共和国的黄绿色军装就比较合适。丑是丑了一点儿,可是胜在实用,自然没有必要标新立异。

英国人军装太耀眼的弱点,也被菲克尼子爵给利用上了,多次在丛林中打他们的伏击。

几次交战过后,英国人现在都学会了逢林莫入,主动收缩了战线只是在正面战场上和他们交战。

菲克尼子爵清楚这只是一个开始,要不了多久,恐怕英国人连交战都不会出来了。

这是战场上交战双方交换比决定的,正面战场上通常都是七比一、八比一,丛林之中十几比一都是常有的事情。

这么打下去,要不了多久英国人的优势兵力就不复存在了。德尔福总督已经很努力了,英军士兵也非常拼命。

可惜土著军队的战斗力就只有这么点儿,除了送人头外,他们在战场上就是打酱油的。

如果不是英军士兵在,连这个交换比都打不出来。不是说这些士兵不勇敢,实际上他们比大部分英军士兵都要勇敢。

然而现在不是冷兵器时代了,勇敢不等于战斗力强。军纪涣散、把命令当耳旁风,时常对着空气就放抢,根本就不看有没有敌人。

不光是19世纪,即便是到了21世纪,都有不少非洲军队是这么打仗的。两军对射的时候根本就不看敌人位置,枪口抬得老高,子弹都向天上飞。

冲锋的时候一拥而上,根本就没有队列。现在没有马克沁机枪,可是加特林奥地利还是不缺的,对付这种胡乱冲锋的对象最适合了。

他们都不把自己命当一回事,英国指挥官就更加不会在乎这帮炮灰的伤亡了。战争一开始,就拿英国人就拿土著炮灰的命往上填。

和欧洲的战争相比,这更像是一场儿戏。所以尽管这场战争打得非常激烈,可主要伤亡都是这帮炮灰提供的。

如果不是担心浪费弹药,增加后勤压力,菲克尼子爵也准备组建一支炮灰部队,送上门去和英国人对耗。

这种事情菲克尼子爵可是有经验的,当初清理土著部落的时候,为了减小损失,都是组建土著军队上去打的。

杀起自己人的时候,这些人可不手软。菲克尼子爵可以肯定死在殖民者手中的非洲人,绝对没有死在他们自己人手中的五分一,甚至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毕竟劳动力也是钱,殖民者们还是很重视自己钱包的,只有这些土著军队不会在乎。等仗打完了,这些土著军队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即便是如此,菲克尼子爵还是组建了一支土著冷兵器军队。每一次肉搏的时候,就把他们派上去。

如果发现英布战争中,两支黑人部队在火拼,后方还有两支白人军队在看戏,不要觉得奇怪,这都是正常操作。

这是双方的默契,英国人也希望通过这种战斗拉平双方的伤亡比,免得数据上不好看。

菲克尼子爵也不想立即结束战争,仅仅是把英国人赶出布尔共和国还不足以满足他的胃口,他现在盯上英属南非。

这种节节推进的小胜利,还不足以令英国人认怂,给他们留下了胜利的希望,战争才会持续下去。

等把战场推进到了英属南非腹地后,才是决战的时机。那个时候这支布尔共和国新兵也变成了老兵,一举爆发直接占领开普敦,造成既定事实。

到了那一步,就该两国外交部进行扯皮了。无论最终谈判结果如何,他们的军功都到手了。在这个问题上,所有参加这次战争的贵族们立场都空前的一致。

自从开启了这种新型的战斗模式后,双方的交换比迅速接近。从七比一八比一的超级数字,迅速缩小在二比一之内,偶尔还可以反超一下。

反正死得都不是自己人,双方都没有任何压力。

无论是德尔福总督,还是菲克尼子爵,他们送上去的战报,都不会有土著军队的伤亡情况,甚至这支部队的编制都可以一笔带过。

短短几个月时间内,英布战争的总伤亡人数都超过十万,如果都是白人士兵,无论是谁都受不了。

现在这样大家都好交差,吃了败仗没有关系,就逮着一支炮灰部队狠揍,凑够了人头就可以写战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