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寻找对手
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俄奥两国在庆祝胜利,伦敦政府内部的气氛就显得格外诡异。
政客也不好当,即便是心情再怎么不好,格莱斯顿首相还是强忍着发出了贺电。
没办法,英国民众还看着呢?暗中支持奥斯曼帝国是一回事,明面上屁股还是不能坐歪。
蝴蝶效应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矛盾远没有原时空那么激烈,大家的节操也相应高了那么一丢丢。
真的只有一丢丢,也就面子上过得去,暗地里该捅刀子、不该捅刀子的,都在互相捅刀子。
唐宁街首相官邸中,外交大臣乔治拿出了一份文件说道:“这是我们刚刚和奥地利人达成的协议,对两国在中东地区的势力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分。
我们以支持奥地利吞并奥斯曼帝国为条件,换取他们不在向波斯扩张。”
这份协议有意义么?
一纸合约真的能够约束奥地利么?
那就要看从什么角度上出发了。奥地利吞并奥斯曼帝国成为了定局,这不是英国政府反对能够起作用的。
不过有英国人承认,可以让这次扩张变得更有法理性。从这方面来说,维也纳政府有妥协的动机。
反过来看,这都是建立在维也纳政府注意吃相的前提下。
如果维也纳政府突然某一天放下了节操,不在顾忌国际社会的压力,这些协议就是废纸。
格莱斯顿吸了一口手中的雪茄烟,缓缓说道:“看来我们还有几年安稳日子,奥地利人消化小亚细亚半岛需要时间,这份协议短期内是有效的。”
外交大臣乔治补充道:“根据使馆搜集到的情报,俄奥两国正在进行秘密谈判。具体内容不得而知,不过肯定不只是战后分赃。
前不久维也纳政府还在小亚细亚半岛搞移民搬迁,目前已经有上百万人被遣送离开,仍然没有停下来,大有搬空奥斯曼帝国的意图。
真实目的尚且不知,反正肯定不是为了奥斯曼人的生命安全,才进行搬迁的。
我们已经派人核实过了,小亚细亚半岛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瘟疫,更没有什么黑死病。
花费了这么大代价迁移人口,奥地利人对小亚细亚半岛的重视程度,已经超乎常人的想象。
值得一提的是战争都结束了,沙皇政府没有向小亚细亚半岛派出行政官员,甚至连建立行政机构的意思的都没有。
这非常的不正常,或许和沙皇政府的财政有关系,无力承担战后的重建恢复工作。
根据这些迹象分析,外交部认为俄国人有可能放弃奥斯曼帝国的遗产,以换取奥地利人在资金上的补偿。”
不管之前的处置中,英国外交部显得多么被动,但是论外交专业水平来说,他们仍然处于这个时代的巅峰。
能够通过明面上的蛛丝马迹,将不相关的几件事情连在一起,分析出背后的目的,足以证明他们的专业能力。
听了这个解释,格莱斯顿直接站立起来,走到背后的地图跟前,死死的盯着小亚细亚半岛。
半晌过后,才无奈的说道:“我们未来的麻烦大了,一不留神奥地利就已经做大,无法限制了。
迁移奥斯曼人,恐怕维也纳政府是要把小亚细亚半岛纳入本土之中。到时候从维也纳到耶路撒冷,就连成一片了。
你们看地图,拿下奥斯曼帝国后,除了没有君士坦丁堡外,奥地利现在势力范围,和东罗马帝国有什么区别?”
区别么,肯定是有的。意大利鞋跟没了,保加利亚和克里米亚半岛也没了。
不过奥地利的版图深入到了中欧,又殖民了大半个非洲,控制的实力范围远超东罗马帝国。
综合来看就是更强了。在奥斯曼帝国灭亡前,大家的感触还不明显,现在随便一个打开地图就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海军大臣阿斯特利·库珀·基脱口而出道:“他们这是想要重建罗马帝国!”
紧接着又否定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欧洲各国都不会答应的,这么干是自寻死路。”
外交大臣乔治冷漠的说道:“重建罗马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是现在的奥地利帝国,已经丝毫不比罗马帝国逊色。
从中欧到中东地区,都是奥地利的领土,一旦消化了这些地区,奥地利的本土面积就增加了一倍。
如果加上阿拉伯半岛,和他们本土连成一片的土地就高达五百多万平方公里,巅峰时期的罗马帝国也不过如此。
然而,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计算上他们的海外殖民地,现在的奥地利实质上已经超过了巅峰时期的哈布斯堡王朝。
不同于以往任何帝国,奥地利帝国的内患非常小。维也纳政府坚定不移的人口迁移政策,让新扩张的领土不存在统治隐患。
这个帝国的稳定性,远超历史上的哈布斯堡王朝,指望他们内部崩溃根本就不可能。
如果让奥地利人继续发展下去,消化了这些地区,我们之前的所有计划都是笑话。”
别看中东、阿拉伯地区的自然条件恶劣,那也是相对而言的,起码比俄国人的西伯利亚适合人类生存。
真要是让奥地利开发出来,别的不能保证,以这个年代的生产力计算,养活两亿人口还是很轻松的。
再算上奥属非洲的话,这个人口承载力起码超过了五亿,发展潜力堪比整个欧洲大陆。
财政大臣晓治·柴尔德斯笑道:“爵士,你太悲观了。一个国家可不是领土面积越大,实力就越强大,要不然世界第一强国就是俄国人了。
然而,本土面积世界第一的俄国人,综合实力也就欧洲第四,并没有和领土相匹配的实力。
这不仅仅只是沙皇政府腐朽,更多还是地理条件决定的,冰雪国度的恶劣环境制从先天上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现在奥地利面临的情况差不多,看似通过扩张得到了一大片领土,但这些土地大都是沙漠,根本就无法开发利用。
条件略好的小亚细亚半岛也因为战争的缘故沦为白地,短期内无法产生效益。
想要发展经济,先得自己改善环境。要不然维也纳政府也不会在中东、阿拉伯半岛推行《土地休耕法》。
大自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都过去了这么多年,仍然没有任何成果传出来,维也纳政府的计划应该是失败了。”
外交大臣乔治摇了摇头:“不,奥地利人还是有成果的。别的地区我不清楚,但是耶路撒冷城外确实增加了大片森林。
现在沙暴已经无法威胁耶路撒冷,伦敦的报纸还刊登过,被宗教界人士一致认为这是上帝的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