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翠榴石
最后,王崇两人被警察带走,市场的店老板们居然自发鼓掌起来。
很显然,只有玩家捡漏的消息越多,对他们市场才会越好。可开张了这么久,没怎么听说有捡漏的信息传开。
大家可以猜测,或许是有的,但被那两个家伙给偷偷吃了。
这不能忍呀!在外界,古玩爱好者们怎么看?会觉得他们这儿货不行,没什么真货,对生意的影响可就大了去。
而卖给许晴那个盒子的店老板,大肆宣扬,自己店里出了一个清朝的匏器,价值在二十万以上,捡大漏了。
得!都是人精。
这个时候,还不忘给自己店打广告。不说,还真吸引了不少顾客光顾。
胡杨一行人,也就成为了焦点,尤其是许晴,毕竟捡了漏,还把两个专家给送进了派出所。先不说这婆娘的运气和鉴宝能力,反正是挺狠的。
“嗯?她们怎么没跟上?”张庆良忽然发现,身边两个女孩子不见了。
她们回头一看,就看到方茹和林少芬正在身后的一家店铺挑选。得!女人,果然对亮晶晶的东西没有免疫力。
只见,她们正在挑一些类似宝石的东西,淡绿色的居多。
旁边,挂着一个纸牌子,上面写着:五十元任挑。
无奈,胡杨他们只好往回走。刚才,只顾着和许晴说话,没有留意身边,所以胡杨也没注意经过的店铺。
“有点像冰种的翡翠。”华仔忍不住评价道。
他跟胡哥接触过不少翡翠,所以眼力也逐渐有了一些。
不过,许晴告诉他:“这可不是翡翠,是葡萄石,不过,确实有人拿它冒充冰种翡翠。”
葡萄石,因石面上有一颗颗凸起的色块,形状像葡萄而得名。葡萄石的颜色有深绿、黄绿到无色,甚至优质的葡萄石会产生类似玻璃种翡翠一般的“荧光”,非常好看,极具观赏性。
葡萄石的颜色以绿色为主,而黄色为主的葡萄石则较为少见,并且黄色通常带有灰色调,像人们喜欢的明亮的金黄则是极为稀有的,很具收藏价值。
最近几年市场上掀起一股投资彩色宝石的旋风,而葡萄石本身的美感和稀奇也是让葡萄石成为追逐对象的原因之一。
葡萄石是一种海外的半宝石,知者不多,但是“冰种翡翠”相信大家比较熟悉了。因为葡萄石的色泽淡绿而带莹光,有商家以它冒充冰种翡翠。
不过,眼前的这些,品质不怎么好,而且颗粒不大。
否则,五十元一颗,是不可能的事情。
胡杨指点:“那颗黄色不错。”
话音刚落,就被方茹拿到手上,对着光照了一会,闪烁着美丽的光芒,而且这一颗的颗粒算是挺大的,可以做一个吊坠,她很喜欢。
看到两个女孩子挑,连许晴都忍不住了,也认真挑了一颗,打算弄个戒面。
结了账,离开那个店之后,方茹还在看胡杨指点给她的那颗葡萄石。
许晴惊讶:“这一颗,好像有点不一样。”
“当然不一样,黄色的。”
“我说的不是颜色,葡萄石以绿色的居多,黄色的很少,金黄的更是珍贵。不过,这一枚,好像不是葡萄石。”许晴说出自己的质疑。
除了胡杨,其他人微微一惊,不是葡萄石?假的?这可是胡哥指点的呀!
不过,他们还是想错了。
胡杨则是笑道:“晴姐好眼光,这确实不是葡萄石,而是石榴石中的翠榴石。”
许晴瞪着眼睛一大阵子,最后有点羡慕道:“我说呢!怎么不太像葡萄石。”
得!又是葡萄石,又是石榴石。这宝石,到底有多少种?而且还是以水果起名的。直播间的观众也很无语,有点乱呀!
“石榴石珍贵吗?”方茹忍不住问。
许晴告诉她:“葡萄石只能说是半宝石,石榴石则是被列入宝石的行列,尤其是石榴石里面的翠榴石。
一般的石榴石,按照克来计算,几百块一克,加比黄金,甚至高一两倍。
翠榴石就不一样,它能跟上国际宝石的计算标准,按照克拉来计算,一克拉几千块。你手上这一枚,肯定上万元。”
石榴石的评价与选购依颜色、透明度、粒度为依据。
总体来说,石榴石的价值依颜色从绿色、橙黄色、红色到暗红色依次降低。
宝石级石榴石的标准要求:透明度好,颜色鲜艳,粒径大于5毫米。翠绿色的翠榴石在国际宝石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纯净无暇,颜色鲜艳,晶莹剔透的翠榴石价值很高。
听到这话,方茹振奋不已,越看越喜欢。
果然,还是得胡哥指点。
胡杨跟大家说道:“虽然葡萄石是半宝石,但品质好的葡萄石,价格并不低。比如你说的黄金色的葡萄石,没有裂的,一克拉也能卖上万元。”
说完,又和方茹说道:“你这枚翠榴石,品质也不算太好。真正品质好的翠榴石,价格甚至能跟祖母绿掰手腕。”
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中珍藏着世界上最好的一颗褐黄色透明的翠榴石,是一个雕刻精巧的基督头像,重61.5克拉,堪称无价之宝。
可即便如此,方茹还是很高兴。
一行人,在市场内逛了一圈,没有发现特别值得入手的宝物。
当然,不是说没有宝物,一些古玩店里面,几百万、上千万的镇店之宝也有,但你有兴趣买吗?
就算有兴趣,除了胡杨,其他人也没有能力消费。
出来后,大家才发现,时间过去了两个多钟头,完全没感觉到时间的流逝呀!
“接下来,你们有什么计划?我准备回去了。”许晴问道。
胡杨看向张庆良,到外面,胡杨一向都是以当地人的建议为主。
张庆良和方茹他们,都不怎么想回去,天没黑之前,还想继续逛一逛,看有没有运气,多赚一点。
“我们在附近再逛一逛吧!”
许晴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给胡杨:“行,记一下我的电话号码!明天我请大家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