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第3/3页)

“那考察什么?”

楼茝正色道:“陛下,臣妹读过大盛各州地方志,也在各部待过一段时日,发现各地并非皆以耕种粮食见长。除沧州、江州、绵州、占州等地是全国粮仓外,其余州府,如吉州产煤,宜州产硫磺,屏州产铁,而湖州也可以凭借水利成为丝绸之乡,那么北境草原是否有其特殊之处呢?”

楼喻是真的有些惊讶了。

这些话他可没教过楼茝,她仅凭看过的书籍和在各部的见闻,便以此反驳态度消极的官员,实在让他感到惊喜。

楼喻面色不变,平静问道:“那你认为,朝廷应该派遣什么样的考察组前去北境?”

“这些年,农部已经考察过全国各州府,并为各州府提供了科学合理的耕种模式,就连西北云州都种起了棉花和土豆。云州与草原离得那么近,气候和土壤当真差距那么大?不如派遣农技小组、地质小组、测绘小组前去考察。”

她说完,似乎想说什么,但又欲言而止。

楼喻不由笑道:“想说什么便说。”

楼茝相当豪气道:“陛下,臣妹之前听说云州杨将军这些年尝试教化云州附近的牧民,已经初见成效。臣妹以为,要想牢牢控制一方地域,仅凭强横的武力是不能长久的。”

楼喻眸中笑意更甚。

“怎么说?”

楼茝有理有据道:“就拿南部三州为例。我朝建立之初便收服南部并规划三州纳入行政体系,可到陛下登基时,南部三州依旧没有对朝廷产生认同感。但这些年,在陛下的治理和教化下,南部三州日渐繁荣,近几年为朝廷培养了不少英才,他们对朝廷的归属感也越来越深。”

现在三州的百姓谁不感念陛下的恩德?谁不自豪地说一句他们是大盛子民?

若北境牧民也能依此归属大盛,漠北的乌帖木等人再想南下,恐怕难上加难。

朝臣们细细一想,确实颇有道理啊!

若这些道理是从某个大臣口中说出的,他们或许不觉得有什么,可这些道理是一个小姑娘说出的,那就实实在在让他们感到震惊了。

楼喻颔首:“这是荣乐的观点,那么瑞亲王呢?”

楼固眼眸发亮道:“臣弟赞同阿姐的观点,若朝廷派遣考察小组,臣弟想自请参与北境考察队伍!”

楼喻颇感欣慰:“诸位还有什么意见?”

话都被荣乐长公主说完了,还能有什么意见?

楼喻便道:“那就依荣乐所言,派遣农技小组、地质小组、测绘小组前去考察,文教小组则前往云州同杨将军交流教化牧民的经验。”

“臣等遵旨!”

散朝后,楼喻特意将楼茝和楼固叫到勤政殿。

两人已是知事的年纪,从小到大得楼喻亲自教导,思想观念与土生土长的盛人存在很大差别。

故,楼喻想开诚布公跟他们谈谈。

“阿茝,阿固,你们学习这么些年,对我大盛未来的发展可有想法?”

楼茝想也不想道:“阿兄,我对比了大盛开国以来各方面的情况,觉得阿兄的英明无人可比。”

少女眸光清澈,眼底透着浓浓的崇拜。

见识越多,她就越能体会到阿兄的博大胸怀和睿智仁德。

身为女子,感受尤为深刻。

如今各行各业都有女子的身影出现,她们同男子一样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大盛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巾帼不让须眉,在以前不过是一句空泛的赞誉女子的话,而现在,它已渐渐变成了现实。

楼茝深知此番变革极为不易。

阿兄尚在庆州时,便已为提高女子地位而做铺垫,其目光之深远、心怀之旷达,世上谁人能及?

楼喻不由笑道:“小马屁精。”

“我才不是拍马屁,我说的都是事实!”楼茝扭头问楼固,“阿弟,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对。”楼固真诚点头。

楼喻无奈:“我是让你们发表对大盛未来发展的看法,可没让你们夸我。”

楼茝坚定道:“我认为阿兄的革新之路是利国利民之创举,大盛的未来需要继续顺着这条康庄大道往前走。”

楼固再次点头。

“好。”楼喻神情倏然变得严肃,“如今你们都大了,有些话我必须要跟你们说清楚。”

“阿兄请说。”

“待我退位后,大盛需要一位继承人,既然你们都认为改革需要继续纵深,那么,你们有没有承接革新意志的勇气和决心?你们谁愿意带领大盛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退位?!”楼茝惊恐,“阿兄,你还这么年轻,怎么就想着退位了?”

楼固也道:“阿兄长命百岁,还能再当七十年。”

“你们是要累死我吗?”楼喻失笑道,“我从十三岁拼搏至今,一直都没能好好地休息一番,等年纪再大些,精力也会渐渐跟不上。”

“更何况,大盛的壮丽山河我还没机会好好欣赏游览,岂非遗憾?”

两人分别抱着他一边胳臂,眼中流露出强烈的不舍之意。

“阿兄,大盛离不开你。”楼茝眼睛浮起一层水雾。

楼喻拍拍她的小脑袋:“没有谁离不开谁,只要你们将大盛的未来放在心上,我就放心了。”

“我会的!”

“我也是。”

楼喻笑道:“好了,离退位还早,你们先回答一下方才的问题。谁愿意当下一个引路人?”

楼茝和楼固对视一眼。

楼固先道:“阿兄,我更喜欢研究格物造化之理,不喜欢同朝臣打交道,阿姐更合适。”

这是他的真心话,他不擅与人辩论,他只想安心做研究。

阿姐比他更适合领导群臣。

楼茝倒是没有虚伪地推脱,她睁着清澈明亮的双眸,坚定无畏道:“阿兄,若是你放心将这项重担交给我,我愿意做这个引路人,我立誓追随阿兄的意志,不让阿兄失望!”

楼喻欣慰笑起来。

“我知道了。你二人皆有宏愿,我很高兴。阿茝,阿固,你们是亲姐弟,日后不论如何,都得守望相助,互相扶持。你们走的是不同的道路,一条是制度和思想上的革新,一条是科学真理上的革新,这两者缺一不可,可明白了?”

两人眸光晶亮,豪气干云。

“明白!”

他们一定会努力学习,深刻领悟阿兄的高世之智,并将之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