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大案
深夜,沈嘉趴在书桌上睡了,赵璋看完最后一份折子,将奏折收起来,然后抱着沈嘉上床去。
沈嘉吓了一跳,还以为是到时辰上朝了,等身体刚挨到床板,又闭上眼睛睡着了。
赵璋替他盖好被子,去外头交代一声,自己先回宫去了。
三天后,演武场一共通过了一百落选二十多人,这势必还要有人落选。
“皇上,老臣以为,多二十几人也没什么,教一百人是教,教一百二十人也是教,想必将军们也不舍得放弃那些好苗子的。”兵部尚书提议说,他巴不得多选些武将出来,否则每次战事都得为找将领求爷爷告奶奶。
赵璋问钱老将军,“此事由钱老做主,他想留便留,不过最后结业的考题难度要加深些,朝廷要的是武将不是武夫。”
钱老将军站出来谢恩:“臣一定会拼尽所能,争取培养出更多的武将人才。”
“钱老为国战斗几十年,临到老还要麻烦您出山教育后人,实在对不住,等此事结束后,朕就让钱老颐养天年。”
“臣不觉得辛苦,能为朝廷做事是臣的福气,臣已经老了,无法上战场,军队要交给年轻人才有希望,臣也希望能培养出足以接钱家军的统帅。”
“钱老这话就不对了,钱家军有建元领着朕很放心,只是武将不嫌多,万一发生战事,这些人总比普通人反应迅速的多,这天下看似太平,但难保什么时候就起了战事,朝廷要早做准备才是。”
“皇上忧虑的是,老臣一定会倾囊相授,尽快让他们成长起来。”
张禄被录取了,脸上的笑容好几天没下来过,离进学堂还有一天时间,沈芃替他整理要带去的东西,未来三个月,他都要在学堂里吃住,不得出门一步。
“真的不能带个下人去吗?你从小到大什么时候自己照顾过自己?”沈芃再怎么看不起自己的丈夫,也希望他过的好。
“钱老将军规定的呢,大家都一样,我一个成年人,有手有脚,怎么会照顾不好自己?你也别啰嗦了,我不在的这几个月,家里就交给你了。”张禄以前总觉得自己被妻子压了一头,尤其是沈嘉高中后,这种地位落差越来越明显,如今自己总算不用靠沈嘉,他瞬间觉得腰杆都直了,对沈芃也就不那么有耐心。
“你放心去吧,在里头要小心些,别对任何人都掏心掏肺,知人知面不知心,你们可是竞争关系。”
“知道啦知道啦,你也别总是回娘家,如今我们已经搬出来住了,爹娘年纪也大了,孩子还小,里外都是事,你得多管着点。”
沈芃斜了他一眼,“我自然知道。”
张禄去学堂那天一家子都去送了,沈芃原本想回沈府说一声,让沈嘉找熟人关照一下张禄,可话一说出口,婆婆脸就拉下来了,她立即改口说:“算了,学堂里应该很安全,嘉嘉一个文官肯定也照顾不到。”
一听是给儿子找关系,张老太太脸色一变,催促道:“还是去问问吧,你弟弟人脉广,肯定认识不少人,就算他不认识,他那位表妹夫肯定认识,多个人关照也是好的。”
沈芃点点头,勉为其难地说:“那我就去问问,很快就回来。”
沈嘉对姐姐的家事并不知道,得知张禄被录取也没觉得意外,因为那天只要是通过三关的人都被留下了,至于张禄能否顺利毕业,那他更管不到了。
不过他还是通过施野的关系拜托了一位年轻教官,帮他多看着点张禄,只要没生命危险就行,至于吃亏的事他是不管的。
又过了几天,西北新的军报才传来,鞑靼确实在集合军队,但并非要攻打大晋,而是内部的战争,自从老鞑靼王过世后,他的几个儿子就一直在内斗,否则大晋边境不可能许多年相安无事。
如今大王子一脉兵强马壮,也是时候统一鞑靼收回分散的兵马了。
消息传来后,文官们纷纷松了口气,武将们却没那么放松,反而对皇上提议说:“皇上,一直以来我朝都是被动反抗,从未对鞑靼主动出击过,臣以为此次是个绝好的机会,不如召集兵马对鞑靼用兵,将他们赶出嘉峪关,重新夺回天险要塞,如此一来,他们至少十年内都不可能再踏进大晋一步!”
文官集团立即反驳:“不可,如今鞑靼看似一盘散沙,由着他们自己内战内耗才最好,如果此时动兵,岂不是逼着鞑靼内部几个势力早一步汇聚起来,我们这不是给鞑靼大王子当垫脚石吗?”
武将们想想也有道理,但实在不甘愿错过这个大好机会,朝廷好几年都没对外用兵了,武将们也没有战功,没有战功就升不了官,而且太平日子是文官的天下,他们每天上朝都是当背景用的,自然心不甘情不愿。
赵璋坐在龙椅上深思,他确实也不喜欢强敌在侧,何况鞑靼这几年也没少侵扰边境,时不时来抢夺粮食女人,他也受够了,如果能一举将他们赶到更北边,打断他们的后路,那才是真正的安宁。
“让镇远侯时刻关注鞑靼内部动静,每隔三日汇报一次军报,八百里加急送入长安,同时,加紧军事训练,从西南调兵十万入西北,一半入宁夏卫,一半入大同府,全军由镇远侯统帅。”
徐首辅算了算,如此一来,镇远侯手中的兵马可就有三四十万了,这在全军都是独一份的,这兵权在手,曹家可就风头无量了。
赵璋没顾得上揣测大臣们心里怎么想,继续安排:“命镇远侯世子远赴西北,协同镇远侯作战,三个月后,从军事学堂毕业的第一批学员也送过去,从百夫长做起,后方粮草装备之事……”赵璋顿了顿,视线扫过兵部的几位大臣,又看了眼户部的几位官员,点了两个人出来,一个负责武器装备,一个负责准备粮草。
他刚才是想将这重任交给沈嘉的,不过战事未起,现在还是准备阶段,就不将沈嘉拖进来了,免得他风头太过。
但其实有曹家在前,沈嘉现在反而不那么引人注目了,大家都知道他与皇上是同门师兄弟,但他升官的速度还没曹瑞文快,更没有镇远侯府的背景,大臣们看他的目光都和蔼了许多。
而且这段时间沈嘉一直很低调,没再提出什么大动作来,想来是因为朝廷上下都被西北军事吸引了注意力,他也不好强出头了。
这样就很好,朝廷不需要天天来个大变动,他们这些老臣可不想别一个年轻后生牵着鼻子走。
但他们高兴的还是早了些,沈嘉这段时间都在写关于调整商税的方案,这其实并不是他的职权范围,但关系不大,冯丘贵想必会很乐意帮自己将这份方案提交上去的。
最炎热的夏天过去了,入秋后,沈府最重要的大事就是沈嘉成亲,从秋初起,沈府就开始大肆采买,府里又重新修饰了一番,动作不小,引得周围邻居都来围观,也纷纷羡慕沈嘉的好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