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父爱如山

至于凌旭的成绩为什么那么高……

高考出分后一段时间,高考满分作文开始在各大媒体间流传,社会关注度再一次集中到对高分作文的分析上,为什么这篇作文能得满分,它究竟好在哪里。

其中受到关注的是一篇受到语文特级教师、作文部分阅卷复审阅卷老师刘主任特别拿出来点评的作文。

这篇作文的名字叫做:《父爱如山,高山仰止》

“首先,从题目上来说,就紧紧地扣住了主题,这是一个得分点,很多作文写得很好的同学,没有注意到作文题上就注明了:三选二,作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郝可正在凌思睿住的这一边帮他整理东西,凌思睿打开论坛,在刷高考相关的帖子,屋里开着空调,凌思睿却并不觉得凉快。

“这什么啊,看着真叫人火大!”凌思睿嘟囔道,“不就是按照要求把题目抄了一遍嘛,值得写这么多废话表扬吗?”

郝可好奇地探过头:“你在看什么?”

凌思睿把电脑推过去一点,指给郝可看:“我在看今年的满分作文,看看我到底哪里不如人家了!”

凌思睿对此耿耿于怀,因为他的语文成绩比凌旭差了一大截,他左思右想,都不相信凌旭的基础成绩能比他高那么多,毕竟凌旭那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十分堪忧。

想来想去,也就只有差在作文上了。

“父爱如山”。

凌思睿也选了这个题目。

权衡多方面因素,凌思睿感觉自己对于“父爱”这个话题比较有话语权,正因为知道什么样的父爱是糟糕的,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心理阴影,所以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父爱的重要性,一个靠谱的爹对于孩子的前途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凌思睿就此展开,以凌旭为反面例子,写了一篇作文,题目叫《父爱如山,智者乐山》,其中,智者就是指凌思睿本人。

写完这篇作文后,凌思睿觉得自己简直是当代文豪,文笔与思想性并重,这作文不给打个50分以上就不合适了。

然而,语文分数一下来,凌思睿大跌眼镜,郝可帮他一复盘,发现作文可能只得了个20分左右。

可恶啊,到底是哪个混蛋阅卷老师干的好事!

凌思睿愤愤不平,在网上到处找各种阅卷组的消息,最后看到了这样一篇带着批语的满分作文。

“开篇以大山展开,讲述了大山中的父亲与儿子相依为命的生活状态,用词质朴,简洁有力,父亲为儿子用石子搭建棚屋一节,更是感人至深,表现了原始状态下的父子情。”

“父亲,是儿子的庇佑者、守护者。”

刘主任的批注占满了作文纸边上的空白处,几乎快要溢出来。

“不就是搭了个破房子吗,怎么能写出这么多感慨,到底是考生写作文还是阅卷老师写作文啊。”凌思睿气鼓鼓地说道。

郝可看了看作文内容,凌思睿说的也有一定道理,这个作文的开头就是在干巴巴的叙事,词汇量只有小学生水平,而且视角混乱不清,很难说到底是父亲的视角还是儿子的视角。

“可能后面有什么过人之处吧。”郝可说道。

两人接着往下看,考生写到孩子长大一些,要上学了,父亲在城里找了一份体力活,租了一个破房子,供孩子上学,孩子很高兴的样子,父亲也十分欣慰。

那个刘主任的字迹到这里有一些激动得颤抖了,他的语气也十分亢奋:

“感人至深的父爱!虽然自己穷困潦倒,但是还是希望孩子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学习,就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孩子不能错过这个机会,父亲宁可放弃乡下的宅基地,也要走出大山,宁可干苦力活,也要送孩子上学。”

“作者没有刻意渲染,但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克制的叙述产生了更为强大的冲击力……”

“什么克制的叙述啊,分明就是小学生文笔的流水账,这个我也会写!”凌思睿愤愤地说,“还有这个情节也很普通嘛,我也经历过!”

郝可摸了摸下巴,怎么觉得这个剧情有点眼熟呢。

还有这个干巴巴的文笔,流水账的叙事,莫名地让他联想到了某个人。

作文进行到中段,写到父亲经常通宵加班不归,孩子一个人在家里呆着,幸好有热心的班主任帮忙关照孩子,接孩子在自己家吃,在自己家住。

那个刘主任看到这里似乎都快哭出来了,他的批注也越来越激动:

“……人与人之间淳朴的感情,在现在快节奏的社会是多么难得,现在的班主任大多关注的都是自己班级的成绩如何如何,渐渐忘记了作为老师的职责,传道受业解惑,传道是第一位的,让学生感受到这种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感受到社会的善意才是最重要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位考生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主题是父爱如山,所以,班主任的内容只是一笔带过,但是,班主任作为父爱的补充,与文章中父亲的形象互相映照,让人感受到孟子所说的那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社会,在这里,班主任是“代父”,在父亲缺失的时候,发挥了父亲的作用,所以描写班主任,也是对主题的一种映照……”

看到此处,郝可都忍不住想说一声:“您也太能扯了!”

凌思睿却没有一开始那么愤愤不平了,他吃惊地望着屏幕:“真的有这么厉害吗,我完全没有想到,这也能联系在一起吗?难道这个考生他竟然考虑了这么多?我一点都没想到啊……”

郝可看了一眼凌思睿,小孩稚嫩的脸颊上带着天真的疑惑,然而他并不知道,语文老师的嘴,骗人的鬼,只要他想给谁打高分,他就能说出一万种理由。

作文进行到结尾处,考生来参加高考了,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过去种种,原来他从未走出大山,他一直在山中。

看到这个结尾,郝可有一点明白为什么阅卷老师会给高分了,这个考生扣题能力很强,开头、中间、结尾都扣着山来写,而且他非常机智地没有正面写为什么父爱如山,只是把父爱呈现出来,再和山穿插在一起,剩下的就靠阅卷老师自己想象,就算考生是小学生文笔,词汇量十分有限,这篇作文写出来分数也不会低。

就是这个流水账式描写,这个奇怪的人生经历,总是让郝可想起某个人……

但是凌旭应该没有这么机智吧,这篇作文明明是从孩子的角度写的,凌旭不是说从他自己的角度写的吗?

结尾处,刘主任又写了洋洋洒洒一大篇评论,甚至在其中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在村里的生活,对比到现在城市里孩子们幸福的童年,他的童年如何辛苦,这个考生的作文让他想到了那种质朴的生活,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文笔,在现在应试教育之下的考生中已经很难见到了,因此刘主任给了这篇作文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