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突破

对任为而言,发生了这么多事情,脑子实在有点乱。他几乎只是凭着本能,恍恍惚惚地走进办公室,但办公室里却到处欢声笑语。

他很快知道,昨夜,在他不停地做着噩梦的时候,脑科学所的攻关小组以及地球所做配合的同事们在通宵加班。凌晨的时候,他们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他们解绑了一条云球野狗的意识场。准确地说,他们“炸”出了那条野狗的意识场。然后,不出预料,“炸”出的意识场自动地绑定到了事先准备好的意识机上。

解绑意识场需要大脑猝死。然而,要让云球中的动物大脑猝死并不容易。

最简单的方法是将某个量子芯片断电,那么,这个量子芯片上的所有脑单元都会猝死,自然会产生很多被解绑的意识场。地球所很熟悉这种方式,不过并不是因为什么见鬼的解绑意识场。在过去的日子里,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多次制造过或大或小的物种灭绝。也通过这种方式,删除过云球人的边缘部落。当然,他们不是总这么干。他们也使用过制造生态灾难和传染病之类的手段。不过,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显然效率最高。

自从第一次听吕青讲到意识场以来,任为难以控制地试图想象,大量被解绑的意识场,在还没有死亡的短暂时间内,在云球机房中飘来飘去的样子。那到底是个什么情景?在他的梦中,经常出现他被一群厉鬼挤在中间的场景。厉鬼们悲哭哀号、刺心泣血,他们越挤越紧。最终,他被挤得喘不过气来,猛然从梦中醒来,不停地大口喘气,仿佛离死亡只有一线之隔。

但是这种效率最高的方法,在这里并不适用。那时他们不需要很精确,现在他们需要非常精确。那时他们要毁灭的是一大片生命,并不在乎几个不在计划内的无辜者。现在他们的目标是某一个精确的个体,而且不能牵扯无辜。

他们也曾经采用更精确的手段进行杀戮。他们通过软件,精确地找到某个脑单元,然后动用根用户权限,强行删除这个脑单元。那么理论上,只有这一个脑单元对应的云球动物大脑死亡,不会牵连无辜。其实最早,他们在云球上的杀戮通常就这么干。但是,对于他们那时的大规模行动来说,这么干太麻烦了。一方面效率非常低,另一方面这种精确并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后来,他们才逐渐开始,采用更加粗暴的给量子芯片断电的方法。不过,现在看起来,这种精确却变成了很关键的优势。

在云球影像子系统中,确定一个云球动物的目标,接着,在云球操作系统中,查找该目标对应的脑单元。这个过程需要一点搜索排查的时间,但技术上并不困难。不仅仅为了杀戮,也为了对云球目标的记忆及计算过程进行记录从而形成思维日志,这是必需的技术。所以很久以前,地球所已经可以很容易地完成这件事。

很不幸,实验证明,找到脑单元并且强行删除,脑单元确实从软件系统里消失了,但意识场并没有解绑,事实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回事。仔细想一下,这也很正常,这种情况下,脑单元只是从操作系统管理的角度消失了,在没有被分配新的计算任务和存储数据之前,脑单元对应的量子微网络本身仍然存在,并且仍然通电,具有能量,甚至还在运作,仅仅是已经脱离了操作系统的管理。这并不是云球动物的猝死,只是在云球阎王爷的生死簿上划了一笔。索命的使节都还没有出发,正站在阎王爷的台阶下等待着出发的令牌。直到操作系统对这部分量子微网络分配了新的任务和数据,它不得不开始执行新任务,旧数据也被新数据所替代,对应的云球宿主才会真正死亡。这种死亡的方式总是很奇怪,因为各种功能的丧失是间歇性的、抽疯式的。但无论如何,和猝死没什么关系。这期间,等待死亡的时间长度,取决于操作系统,完全无法预测。

高级一点的想法也不难想到。现在,对地球动物实施猝死的方法是电磁刺激,自然对云球动物也可以用同样的思路。云球脑单元本来就是电磁设备,理论上比脑细胞的构成简单,电磁刺激的思路肯定没有错。

地球所和脑科学所对此却束手无策。他们实在找不到一只手,可以伸到云球中去实施云球意义上的电磁刺激。云球中的电磁刺激,虽然对地球来说只是一种软件虚拟的电磁刺激,但对云球来说却是真实的。云球人还没有发明电这种东西,更谈不上什么电磁了。

地球上真正的电磁刺激,至少目前的方法,对地球动物管用,但对云球脑单元却并不适用。

地球动物在进行电磁刺激时,将会待在实验室里,带上一个特制的电磁头盔。这个电磁头盔,即用于在头盔内产生电磁刺激,也用于防止头盔内任何电磁场的能量外溢,同时并不会影响意识场的迁移。所以在地球上,电磁刺激的目标定位和范围控制都很简单。而且电磁刺激本身,对地球动物的脑细胞只是一个麻痹作用,制造了假猝死或者产生了诱导效应,骗过了意识场,但其实并没有对脑细胞产生真正的物理伤害。地球动物的部分体细胞,和脑细胞一样也会经历这种麻痹,不过同样,并不会造成什么恶果。

云球脑单元,以纳米尺度密密麻麻地排列在量子计算机中。在这样的尺度上,精确的目标定位和范围控制都无法完成。错误的目标定位当然不会带来成功结果,不当的范围扩大将不可避免地伤害周围的脑单元,同样也不可接受。

对电磁场进行精确的目标定位和范围控制,这是问题的核心。地球所和脑科学所对这事并不在行。不过,他们找到了强大的外援,在脑科学所的努力下,前沿院的另一个研究所,微观物理所,加入了他们的研究。微观物理所很快想出了办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研制出了一种东西:量子炸弹。

量子炸弹,很酷的名字。它由两种电磁场耦合而成。一种是封装电磁场,用于封装量子炸弹。它的形状是一个可事先通过编码进行设定的封闭曲面,定义了量子炸弹的边界。另一种是压缩电磁场,被封装在封装电磁场所定义的边界内部。压缩电磁场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也可以事先通过编码设定各种参数。

首先,量子炸弹可以被大范围空间内的电磁场,进行精确地目标定位,在纳米尺度上,精确对准目标脑单元的空间位置。

其次,在需要的时候,通过外围电磁场的特定作用,量子炸弹的封装电磁场会被适度“破坏”,封装力度将会瞬间减小。封装力度的减小,将导致被封装的压缩电磁场极速膨胀。这个过程很像是发生了“爆炸”。封装电磁场将被“爆炸”撑得越来越大。压缩电磁场会根据事先的编码,产生出特定电磁波。电磁波的传递范围被控制在被“爆炸”撑开的封装电磁场中。压缩电磁场的膨胀力度随着膨胀而减小,封装电磁场的封装力度则随着膨胀而增大。这就像气球的膨胀过程,直到膨胀力度正好和封装力度的大小相同从而抵消,膨胀就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