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报纸

报社是可以办起来的。

无论是在什么时代,报纸这种东西,都是传播的重要媒介。

报纸从一开始,就是为统治者的的利益而服务。折青经过数月的努力,用这些便民的医馆,赤脚医生,超市,首饰,衣服,娃娃,吃食等,让京都百姓时时刻刻都在讨论四公主,但是这些,还不够。

她努力的将活字印刷术不断加以研发和因地制宜改良,所图的是天下读书人。

而且,她不但需要办官报,一些杂七杂八的其他报纸也会生产出来——从来,报纸这种媒介的广告费用是最贵的,能多赚一分钱就要多赚一分钱。

银子啊银子,一定要开源,可不能节流。

她郑重的对莫启道:“官报,到时候会交给翰林院去做,我需要你做的,是打出自己的一条路来,将报纸——广告盘活了。”

官报接广告不合适,但是其他娱乐小报却可以。

这年头的官报是肯定可以办下去的,因为读书的人大多关心政治,关注着上位者想要什么,所以,翰林院这边不用担心。

但是,娱乐小报就不一样了——读书人还关心东家长西家短吗?就算是想看话本,也是找专门找着看——甚至是自己写。

这时候的话本,很多都是书生自己意淫的。折青就知道一个老大人在业余时间很喜欢写一些“黄”色的话本,还给配上了绘画。

别问她怎么知道的,因为他家父皇骂这位大人的时候,进行了人身攻击。

所以,基本很难盘活。但也不是没有路子,比如,她在网上查了很久,发现如果一份报纸能参杂一部分专业的政治理解来吸引客户,再用一部分板块留着引进广告位的话,说不定就能做起来。

属于强买强卖。

等到时候,她再请几个人写几本武侠修仙小说,开辟新的市场,慢慢的,慢慢的,将报纸的影响力打出去。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下,都是活字印刷术能做出来。于是辞别莫启回到宫里,她又去工部盯梢了。

说是工部,其实是在工部下面加了一个部分,专门来管她提出的东西。她叫的名字很简单,就叫做研发部。

研发部的人……折青每天都在给他们加鸡腿。实在是太辛苦了,东西出来一个又一个,他们根本没有时间休息。

所以,她给的银两是足足的,福利是很丰厚的,就是家人,也多有照顾。她最近就给工部庞侍郎家的女儿做了一桩媒(他们自己看好的,她请皇上赐婚),然后再赐予一抬嫁妆,这即便是在京都,也是极为有脸面的。

禹皇赐婚,公主赐下嫁妆,那庞家女要是在婆家受了委屈,是可以进宫告状的。

公主殿下如此的优待研发部,他们也玩命,在折青又一个熬夜查资料的晚上,他们拿着最终版本的活字印刷术来了。

***

自古,士农工商,将地位排的稳稳当当,不容易任何一个字颠乱。折青自认目前也没有能力让这四个字变成一样的地位,也没有能力将商字排到前头去。所以,字该排在哪里,还是排在哪里,她要做的,便是将这些字,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之前,她动了农,工,商,唯独不敢碰士。士,之所以在上层,简单点来说,就是有文化。这些文化,都掌握在他们手里,底下的三个层级都没有资源获取士的文化来源,甚至士与士之间,也有文化鄙视链。

书本,知识,文化,是最珍贵的。不过,有了活字印刷术,这种状况就可以改变一些了。

她要传播的书籍,她要做的事情,都可以靠活字印刷术印出来的书本去做。

她依旧是在云州做实验,先让印刷了一批书运去了云州,然后,就在京都建造了一座图书馆。

等图书馆建好之后,折青突然想起来曾经听说过一句话:士为知己着死。有没有一种可能性,如果,她成为这天下士的知己,那他们也可以为她而死呢?

她的身份太特殊了。公主,女帝,神女——她觉得没准有一天,真能成为万民心中的信仰。

想完又觉得自己定然是闲着了才想这些有的没的,不过,有一颗小小的种子,在她的心里种下了。

……

有了模板,书就很好印刷。京都第一个万民图书馆就这么开门了。图书证审核成了读书人最近忙着要做的事情。

“要带着户籍去才能办理图书证。”,一个太学院的学生对同伴道:“然后,你还得交定金,不过定金并不贵,只要一文钱就行,那证是铁做的,写着结书人的名字,很是好看。”

这也就是京都了,能有这么大的手笔。

万民图书馆里的书还没有多少。毕竟再是印刷快,速度还是跟不上。但就是书少,对一些学子而言,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他们节约了抄书的时间,而且,这里面的书,不仅仅是史书和四书等,还有其他的,比如农经,比如茶经,比如一些前段时间闹的沸沸扬扬的超市管理学等。

书就在哪里,早去借早能学。

有图书证的人,开始每天都泡在里面如饥似渴的翻阅图书,有的还搞起了寻宝活动。

比如,传闻一直都喜欢研究傀儡之术的黄侍郎,就在里面无意间翻到了一本“墨家学说之木械”,然后就不得了了,好像疯魔一般,是白天也看,晚上也看,看到最后在朝堂上打哈欠,被禹皇斥责,回去痛定思痛,竟然直接做出来一只辘轳。

辘轳的作用其实很简单,就是个起重装置,打水的,由辘轳头、支架、井绳、水斗等简单的东西构成,很容易做,以后打井水的时候,就不用费力气提着上来了。

折青听说的时候还很惊奇,然后就感慨果然要百花齐放才行。比如这个辘轳,她是绝计想不到要做的。因为作用太少了。

什么意思呢?

就是她每天脑子里过的都是大的事情,要有粮食,要有兵器,要有官员下沉乡下等,但是这种辘轳,她的脑子里根本没有闪现过。

所以,人才还是太少了。

有了黄侍郎的例子在前面,后面的人对于万民图书馆,就有了一种:捡漏的念想。

秦宽曾经这般跟她说过,“都想着自己能从那些书里面找到什么绝世秘密,然后一举成名。”

折青:“……”

行吧,其实这种心理她也能理解,她记得以前因为看过一本小说,里面说的就是去潘家园捡漏发财的,后来她去北京上班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坐着地铁去潘家园捡漏。

但因没文化,去的时候没查好攻略,去错了地方,古董街没看见,倒是到了潘家园眼镜城,然后进眼镜店问路,被老板忽悠着买了一副眼睛。

进去的时候是问路,出来的时候一百大洋没了,微风一吹,瞬间清醒,又不好意思进去退眼镜,只好愤怒的宝贝也不捡漏了,灰溜溜的回家,接着不久后,她就穿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