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风起
这一晚, 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太后听闻皇后遇袭,瑶妃暴露一身高强武艺,又惊又怒:“这瑶妃当真是胆大妄为!”
身旁嬷嬷劝道:“瑶妃出身寻常百姓家, 许是不知宫中规矩。”
“入宫三十余载,还能不知宫中规矩?”太后饮了几口茶水,压了惊吓,才问道:“她人现在何处?皇帝意欲如何处置?”
嬷嬷稍稍压低了嗓音:“皇上将瑶妃扣在宫里,不许任何人见。”
太后将茶盏放到桌上, 磕出一声脆响:“胡闹!”
“皇上许是一时没转过弯儿, 毕竟平日里,瑶妃一直都是弱不禁风的模样。”
太后微微眯眼:“当初我就说, 这个女人不简单,来历不明, 意图不轨。可皇上偏偏被她迷了眼,我说什么都不听, 如今可好了!”
这话嬷嬷却是不敢接了。
太后自顾气了半晌, 道:“去请皇帝来一趟。”
……
皇帝垂下眼睑, 看着跪在不远处的瑶妃,面容沉静, 一如往昔,看似羸弱的身子挺得笔直, 纤细的颈脖扬起一个微小的弧度,整个人脆弱又坚强:“爱妃。”
瑶妃柔声道:“妾让皇上失望了。”
“为何不早早告诉朕?”
“当初入宫之时,妾并不知有此规矩,等知道的时候, 宁昶都出世了, 妾便不敢说, 只想着,深居宫中,本无用武之地,只要不动武便是了。”
“你生宁昶,落下病根,竟都是故意装来骗朕的吗?”
瑶妃轻轻笑了一声:“妾不过是会些拳脚功夫罢了,又非刀枪不入、百毒不侵,当初妾一时不查,被人下毒,以致早产,害得宁昶生而不足。若只是为了哄骗皇上,那这代价未免太大了。”
皇帝想起往事,又见瑶妃笑容勉强而苦涩,不由软了语气:“朕不过是随口一说罢了。”
瑶妃垂首,并未再言。
皇帝似乎想起什么,问道:“今日你与刺客交手,可有受伤?”
瑶妃缓缓摇头:“谢皇上关心,妾并未受伤。”
两人相顾无言,良久,皇帝又道:“爱妃没有什么要与朕说的?”
瑶妃抬起头,柔声道:“时辰不早了,皇上早些歇着吧,莫要为了妾耽搁了养身子。”
皇帝默然片刻,起了身:“爱妃也安寝吧,不必多想,一切有朕在。”
瑶妃磕头谢恩,送走了皇帝。
许久,有宫女轻声道:“娘娘,皇上还是念着您的。”
瑶妃勾了勾唇角,露出一个漫不经心的笑来,皇帝若当真念着她,哪里会让她跪那么远?还在房里安插数个暗卫。
不过,这一切都在瑶妃预料之中,那个男人有多无情,她早就已经见识过了,如今不过是轮到她了而已。
这一晚,瑶妃大约是唯一一个睡得安稳的了。
……
“事到如今,皇帝还要维护瑶妃吗?”
皇帝匍一坐下,正欲去端茶盏的手都尚未伸出,耳旁就传来太后的咄咄逼问,他下意识蹙了蹙眉,压下心头的不悦,才道:“我已经命人将她关押起来,待查明刺客一事,再做定夺。”
“还等什么呢?她一个后宫妃嫔,皇帝的枕边人,练出那么一身好武艺,是想要做什么?”太后劝道:“皇帝,瑶妃其心可诛啊。”
皇帝道:“太后,谢侯爷举办的比武招亲,刺客却公然行刺,在场的,不仅有当朝皇后贵妃,还有太子等一应皇子,以及堂堂侯爷。在朕看来,查明刺客要比处置瑶妃要紧的多。”
“不论瑶妃是否其心可诛,至少她在朕身边三十余载,一直规规矩矩、安分守己,并未有任何暨越的举动,而那些刺客,却是在明晃晃将我们皇家的脸面踩在脚下!”
“太后觉得,朕该先处置谁?”
……
深夜,相府。
“你以为当如何?”
“太后对瑶妃不满已久,势必会逼迫皇上处置瑶妃。”苏相顿了顿:“这就是机会。”
伊世鸣颔首,道:“听闻皇帝不满太后亦久矣。”
苏相轻叹一声:“皇上年少登基,彼时都是靠太后干政,时日久了,总有政见不合的时候,难免生出嫌隙。”
伊世鸣冷哼一声:“到手的权力,哪会轻易拱手相让,就算是亲儿子,也不行。”
苏相不接这茬,只道:“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娘娘这次想要全身而退,很难。”
这个道理所有人都懂,不论哪个朝代,都不会允许一个武功高强的妃子在后宫,谁知道哪天会不会就对皇帝动手呢?
伊世鸣道:“那该如何?”
苏相看向伊世鸣:“你不是已有决断。”
“总归还想听听苏相的意思。”
苏相叹了口气:“我答应的,自会做到,只是……”
伊世鸣冷笑:“你放心,那条狗命我已经不想要了,没了皇位,他活着可要比死了痛苦得多。”
……
第二日一早,皇帝久违地上了早朝。
谢侯爷第一个出列,愤而上书,请奏彻查刺客一案。
继而,太子党羽一派的言官上奏,弹劾瑶妃及六皇子。
朝堂上不知不觉吵成一团,始作俑者太子稳坐壁上观,略微侧过脸,得意地看向不远处的六皇子,暗想他这皇弟一年到头上不了几次朝堂,今儿倒是积极,只可惜,瑶妃犯下的罪过太大,谁都保不住!
六皇子半垂着眼,好似耳旁的争吵全然与己无关。
然而,还不等太子得意多久,皇帝猛地扔了奏折,发了好大一通脾气,只应了谢侯爷上奏的彻查刺客一事,对于针对瑶妃的弹劾只字不提。
在场的各位都是官场老油子,皇帝一开口就能揣摩出几分圣意,一时间,除了太子的党羽还在不怕死地坚持要处置瑶妃,其他人都渐渐住了嘴,打算再观望观望。
最后,瑶妃一事按下不提,抓刺客审问的差事儿交由大理寺卿去办,谢侯爷亲自监察。太子心下一跳,暗觉不妙,这大理寺卿惯来是皇帝的左膀右臂,谢侯爷亦是油盐不进,最关键是,这两人都是务实之人,他们二人联手,指不定还真能查出些什么。
下朝后,太子立刻去了后宫,见了太后,淑妃早已经指望不上了,太子只能仰仗太后替他撑腰。
谢侯爷则径自同大理寺卿一道离宫:“昨日侥幸,叫我抓了几个刺客,还要劳烦大人亲自审问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