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高呼吾名天外来客
李小姐今年芳龄十六,正是少女怀春的年纪。
李家家大业大,李小姐身为他们家唯一的女儿,从来都是受尽宠爱的。在她小的时候,家里就给她请了女夫子教她读书认字。
深闺之中能够解闷的东西很少,话本算是里面最有趣的了。
只要书肆有新出的话本,她都会第一时间让家里的小厮给她买回来。
上次新出了一本《绣娘传》,李小姐刚一拿到,就忍不住翻开看了起来。
书中总是说里面的主角多么好看多么俊秀,可是李小姐无论怎么想象,也想不出一个十分好看的男人应该长成什么样子。她平时见到的除了父兄之外只有小厮仆人,他们明显是不符合那些词语的。
李小姐边看边摇头,当她的手翻到下一页时,却突然愣住了。这本书后面的插画和以往的话本一点都不一样。
以往的插画写意较多,虽然能看明白上面到底画的是什么意思,但是一点都不美观。
这本书上的插画却不一样,十分写实。无论是头顶的桑叶,还是下面的小草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的。最重要的是,书里画的两个人实在是太好看了。
女的一身素衣,头发随意地挽了一个髻,她眼含秋水,琼鼻皓齿,指若葱根,好一个绝世美人。
男的穿着学子服,俊眉朗目,唇红齿白,看上去仪表堂堂,风度翩翩,实在是非常符合当下女子择婿的标准。
李小姐看着看着就看痴了。
她开始模仿画中女子的衣着打扮,就连发髻也要梳一样的。你别说,这李小姐之前喜欢上浓妆,这次一改打扮,反而更适合她这种小家碧玉型的女子,人人见到都赞不绝口。
李小姐的闺蜜们都很好奇,一段时间不见,这李小姐怎么突然变化这么大了。李小姐见瞒不住,就依依不舍地将他珍藏的那几幅插画拿了出来。
这一看,其他的小姐们也不行了,这也太好看了吧?她们打听清楚之后就派家中的仆人去买。
一时间,城中的女子皆以着素裳为美,书中的几款发型也成为了流行。这样的消息自然是瞒不住其他人的,于是乎,翰墨书肆火了。
《绣娘传》卖光之后,他又把楚辞做模板费其他几本话本推了出去,一时间,闺阁小姐们的梦中情郎由风度翩翩的书生,又变成了温文尔雅的大家公子,再转成英俊挺拔的大侠,可以说影响力是很大的。
其他书肆的掌柜的也想方设法的想把生意招揽回来,这段时间他们的生意简直都没法看了。人家去一趟书肆自然不可能只买几本话本的,其他的东西被带动着也卖了个好价钱,这才是陆丰合不拢嘴的主要原因。
楚辞听完,表情变得诡异莫测,没想到追星一族不只是现代才有的。他之前是高中的班主任,课间的时候就经常看见那群女生聚在一起讨论明星,脸上的表情那叫一个激动,如果她们肯把追星的心思放在学习上,那楚辞就要高兴死了。
“那些写话本的都有一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号,你看,你是不是也要取一个响亮的名号?”陆丰提议道,主要是为了防伪。不是他小人之心,而是现在市面上确实出现了模仿画,这对垄断生意来说很不利啊。
名号啊?楚辞心中瞬间出现了五柳先生,青莲居士,少陵野老之类的大文豪的名号,他苦思冥想了半天,忽然灵机一动,“就叫天外来客吧。”
“天外来客?”陆丰重复了一遍,心里觉得这名字听起来有些奇怪。
“是啊,让他们不好猜测,一时半会也找不到我头上来。”
“嗯,这个好,听说咱们镇上确实多了一些外来的人。”陆丰突然有了点危机感,他把要结给楚辞的钱用袋子装了推给他,然后又给了他一刀纸假装楚辞是来买东西的。
送楚辞出门前,陆丰低声说道:“楚秀才你放心吧,章子我会让人去刻的,这几天你最好不要来镇上了,以免被那些人盯上。”
楚辞听了之后,反而往店里走去,用柜台上的纸笔写了几个字,然后递给陆丰。
“印章用我的字吧,以免让人仿造出来。”
陆丰连忙点头:“还是你想的周到,我会找个熟人去办的。”
楚辞微微颔首,然后抱着纸往外走。
可惜他今天出门也没想着要买东西,以至于连个背篓都没有背出来。现在手里这些纸扔了可惜,不扔又难拿,实在叫人为难。
就在楚辞为难之际,一辆马车从楚辞身边经过,突然又停了下来。
“阁下可是楚兄?”一个年轻公子打扮的人从车窗里望出来,语气中带了点犹疑。
“小生正是长溪村楚辞,敢问公子是?”楚辞回忆了一下,发现原主的记忆中好像没有这个人。
“我叫张文海,曾经与楚兄一同在启山书院学习过,只不过楚兄入学半月,就转到县学去了。”张文海解释道。
启山书院?楚辞想了想,确实有这么一回事。原主十二岁那年,村里的夫子已经再无东西可以教他了,于是便写了一封推荐信给他的老朋友,让原主上启山书院求学。
原主去了那里之后,便迅速地追上了进度,表现十分出类拔萃。县学的一位夫子偶尔听说了他,就私下和楚辞接触,考较了他的学问之后,说可以让他免费上县学。
启山书院一个月要交二两银子学费,县学则更甚,一个月需要五两。免费二字对家境不太好的原主来说,还是很有诱惑力的,于是在读了半个多月之后,原主就去了县学。
为此,村里的老夫子有些看不上原主,对他也就冷淡了。
“原来是张兄,恕小生眼拙,一时没有认出来,还请见谅。”
“楚兄哪里的话,你学识渊博,是我等的榜样才是。”张文海下了车,看样子想要和楚辞多聊一会。
楚辞无法,只得抱着手上的纸和他站在路边说话。
这张文海先是感慨了一番楚辞时运不济,而后又安慰他有才识的人总有出头的一日,希望他不要气馁,再接再厉。说着说着,又说自己天性愚钝,考了这么久的科举竟然还没考中秀才,不比楚辞十四岁稚龄考上秀才,那何其风光。
楚辞耐心地听着他的话,渐渐懂了他的意思,这家伙是觉得自己很聪明,想要从他口中得到一些考秀才的诀窍。
想清楚这件事之后,楚辞知道,赚钱的机会来了。
“张兄也不必妄自菲薄,依我看,你并非学识不如人,只是方法没有用对罢了。只要方法找对了,做事便可获得事半功倍之成效,反之,则是事倍功半。”
张文海一听,眼睛立刻亮了起来。他就知道这楚辞有诀窍!当初楚辞在启山书院时,书院上到院长,下到学子,提起这人无不啧啧称赞的。果然,他转入县学学了一年多,就考上了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