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三方会谈
一年的时间,大梁连死两任皇帝,昭示不详。
而整个大梁境内的局势,在伊春城主府那一计内地移民政策之下,成了定局。
一如新皇驾崩前所料,在来年开春时,摄政王和汝阴王分别接到了伊春方面的约谈邀请。
约谈的地点就在冀州、司隶和兖州三州的交界点阳兰城。
摄政王和汝阴王双方应邀而至,带甲而来。
看到阳兰城人来人往,地里也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汝阴王心里酸酸的。他们徐青兖三州有多少田地荒废啊,置身期间,一眼望去,田野里中有零星的人在劳作。而伊春势力下的繁荣,都是偷他们的,可恨,可恨至极!
其实这几个月,摄政王和汝阴王双方都看明白了,对上伊春方面,他们没有胜算。
他们这情况,治下没了老百姓,真的就如同无根之木。以前还有老百姓养着他们养着军队,现在要他们自已掏钱养军队,就很难受。特别是对摄政王来说,原来那些贱民这么重要。
这会,便是伊春方面不约谈他们,他们也坐不住了。
他们治下领土的老百姓,偷跑了很多。目前还剩下个两三成左右,这两三成人还每天在减少。这些老百姓为了偷跑,无所不用极其。他们也防不胜防,也根本防不住。
这情况让他们清楚地意识到他们已经无力回天。特别是摄政王,这一系列的事让他深刻地理解到了何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所以,伊春方面邀请约谈,那就谈呗。
兰阳城外,摄政王和汝阴王相遇,两人对视一眼,大概是同病相怜的默契,不给足好处,他们是不依的。
这次约谈,不出司马贤等人所料,由姚春暖来主持。当然,作为对这两位的尊重,刑长风也出现了,但他是作为工具人的存在而已。
一听是她,摄政王和汝阴王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没办法,数次交手,他们没有一次是在她手中讨到便宜的,都怕了她了。
看着年轻面貌姣好却带着浑身气势的姚春暖,司马贤忍不住打量了几眼。没办法,交手好几次了,这还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他没想到,眼前的女子,既有不俗的美貌,上天还给了她超越常人的智慧,实在是太厚爱她了。
姚春暖与他们寒暄两句之后,就直奔主题。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留给摄政王和汝阴王的路只有三条条,一条是死,另一条是圈禁,最后一条就是出走了,离开中原,离开华夏境内。她觉得,死是谁都不会选的,还有圈禁也是。故而,只能离开了。她为他们两人准备的地方,一个是扶桑,一个是三韩。
这是她综合了两人的生活的习惯所选。当然,他们若想往西南的霜贵或者身毒方向发展,也是可以的。
若是他们同意,他们能带走愿意追随他们的人,以及他们自已的财物。
这大大地出乎了摄政王和汝阴王的意料,他们以为,对方会要求他们臣服,再给他们个封地什么的圈禁起来。
姚春暖可不放心将他们留在华夏,圈禁他们,还要养着他们?不划算!
他们都属于不安定的因素,她索性就放到华夏外面去吧。
司马贤也没想到,姚春暖会给他们指了这么一条路,但好像又在情理之中,对方对外族是真的没有好感啊。
姚春暖最后还说,如果他们答应,就签个字,然后在一个月内动身撤离中原。甚至还暗示,他们签了字之后,如果在打地盘的时候有需要,他们伊春方面还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为什么?这是摄政王和汝阴王的疑惑。
姚春暖玩笑似的回道,“你们那么能,我们也不放心留你们在华夏啊,你们出去打天下去吧。”用她的话说,既然注定了是祸害,那就祸害别人去吧!
这话摄政王和汝阴王都听懂了,差点没将鼻子气歪。
最终,两人在心腹的劝说下,还是签了字。摄政王选择了三韩,汝阴王选择了扶桑。签完字,两人就气咻咻地走了。
姚春暖很满意这个约谈的结果。
倒是她的得力属下封秀东问出了很多人心中的担心,“姚大人,真让摄政王和汝阴王带走愿意追随他们的人还有他们自已的财物啊?”军中好些人将皇宫内的财物以及汝阴王的财物都当成了他们的战利品了呢。
“对。”对方打地盘呢,不让人家带走这些怎么打?
姚春暖看他一眼,安慰道,“民心思安,放心吧,跟他们走的人不会太多的。而且咱们眼光放长远一点,别老把他们当敌人来看了,以后搞不好就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了呢。留一个好印象就当前期投资了。”不用打仗,不费一兵一卒解决这两位,已经是万幸了好不好?说起来,那些心中不乐意的就是军中那些好战分子,仗还没打够。等以后吧,有机会的。
他们走的时候,姚春暖亲自去送了。和两位亲切地道别,并送上了一些巴渊药厂研制的成药作为送别礼,还说什么中原永远都是他们的家,如果他们在异乡有需要帮忙的,可以给他们来信。
汝阴王赶紧撤,因为他发现,听了她这话,竟然会觉得输给他们也不错,心中那点不甘竟然就此消散了,也是见鬼。他提醒自已,自已可是被对方打劫了二十万两黄金的人!
汝阴王走了,独留下司马贤与之话别。毕竟人家来送行,还给送了这么一份拿钱买都买不到的礼,多少还得给点面子的。
对于司马贤的才智,姚春暖是肯定的,却从来没有提出过招揽,因为她知道,即使她提了,对方也会拒绝的。所以,由他辅佐汝阴王去扶桑也不错。
司马贤明白了她的明白,两人都是智者,一切尽在不言中。故而,都不曾提过这个问题。
“你们打算何时举行登基大典?”
“估计要到五六月份吧。”等忙过了春耕再说。
司马贤佩服地看着她,现在距离五六月还有两三个月呢,一般人得了天下,肯定是尽早登基的,但是刑长风和姚春暖都不急,真佩服他们面对这么大的诱惑还能慢着来。
姚春暖笑笑,俗话说,广积粮,缓称王,现在这两尊大神一走,在华夏一带,还有谁能威胁到他们呢?相比登基,民生问题,才是头等大事。
******
登基大典安排在五月,那时是春耕之后,同时也过了雨季。
同时,他们还邀请了几个外族使臣前来观礼。
特别是南蛮和北狄,面对请帖,敢怒不敢言,请他们观礼?威慑还差不多,但是他们能不去吗?最后只能捏着鼻子派出使团前去恭贺。
经过最终商议,拟定国号为明,年号天启。自此,大将军便是新任天启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