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牛肉蒸饺

刚进五月,竟就开始有人问关于粽子的事。

廖初用力看了眼日历,又瞅了胡顺一眼,脸上明晃晃写着:

是你穿越了还是我穿越了?

“老板手艺好嘛,”胡顺笑道:“去年来的时候,端午节都过啦。况且我年底就要走,再不吃,可能以后都吃不到啦!”

之前他签了三年外派合同,现在已经过了差不多两年半,顺利的话,再在这里过个年就能回南了。

几个熟客一听,都有些惊讶。

“这么快?”

胡顺点头,“可不是?之前刚来的时候,什么都不习惯,那叫一个度日如年……”

可现在回想起来,三年时间也不过短短一瞬。

好像一眨眼的工夫,就过完了大半。

姬总今天难得带家人来吃早餐,听了这话,倒插了一嘴:

“调走了也可以回来么。”

众人纷纷附和,“对嘛,常回来看看!”

习惯了抬头不见低头见,跟邻居似的。

一想到以后可能都见不着了,这心里呀,还真有些空落落的。

胡顺动作浮夸地捶了把桌子,“所以,现在我就很纠结呀!”

刚习惯了就要走,太难了!

走吧,不舍得这里的人和餐馆;

不走吧,也实在是离家太久了。

他固然也想常回来看看的,可上班族嘛,哪里有那样自在?

能一年来个三两次,就不错了。

算了算了,不想太多。

“来份特早!”

先吃了是正经。

今天的特早是牛肉蒸饺,有纯肉和韭黄的两种。

配的粥水则有小米粥和八宝粥两种。

胡顺要了八宝粥。

外派生涯进入倒计时,他对每一顿饭都格外珍惜。

蒸饺和八宝粥上桌时,先拍了照存档:

“五月三日早,晴,廖记餐馆。”

蒸饺是现蒸现卖的。

廖初就站在玻璃墙后面捏,好多等餐的食客就围在玻璃墙边看。

看了会儿,就有人窃窃私语:

“你们觉不觉得,廖老板的速度越来越快了?”

众人纷纷侧目:

真男人不能说快!

说话那人瞪眼:

大清早的,这都什么黄色废料!

瞎想什么呢!

众人这才收敛心神,专心看起来。

嗯,别说,还真是。

以前廖老板做饭的时候,大家好歹还能看清步骤。

可如今,他就跟单独开了倍速似的,几根手指头都恨不得拖出残影来。

大家还没反应过来呢,一笼屉八个月牙形的大蒸饺就装满了?

哎,什么时候的事儿?

这是正常人类能有的效率?

那边三个人擀皮儿,才能供得上他一个人包。

别说客人们,就连胡海等人每每见他火力全开时,眼珠子都得掉一地。

那个年轻人没有点儿争强好胜的心呢?

私底下,他们四个帮厨都曾向往过,还偷偷相互掐表计时。

然后……手抽筋了。

罢了罢了,吾等凡人,就不跟挂比比了。

曾有人拍了视频发到网上,众网友纷纷大呼不科学。

“这踏马肯定是后期处理过啊……”

结果当场就有几个技术大佬跳出来证明:

“原装视频无疑,没有后期加速的痕迹。”

“别挣扎了,那是廖初,厨师界手速第一人,输给他不冤枉。”

这条弹幕一出,整个屏幕都干净了一瞬,然后爆炸式刷屏:

“我怀疑你在开车,且我证据确凿!”

那边廖初包完蒸饺,瞅了胡海四人一眼:

看清了?

以后就都这么干。

胡海等人:“……”

这不难为孩子吗?

来廖记餐馆之前,他们每个都是佼佼者,可来了之后……一天不挨顿打击竟然不习惯了!

别的不说,光同时掌握红白案这一点,就特么不科学!

当初四个年轻人第一次目瞪狗呆地看着自家老板操作完之后,颤巍巍发出了灵魂一问:

“您怎么做到的?”

廖初的表情竟然有点迷惑:

想做,就做到了呗。

没系统之前他就会啊。

为啥?

穷!

寿命短!

他就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学最多的东西。

所以,他觉得现在的孩子,没追求。

这很不好。

廖初一身轻松地洗了手,又去看布丁。

还是装点着大量水果的幸福布丁。

一般来说,如果遇到很特殊的感情果,廖初要么收藏,要么就单给自己人用。

可架不住枣儿娘的感情太过丰沛,短短几天就攒了一大罐子。

数量多就罢了,浓度也高得离谱。

普通感情果制作甜点的话,可能一枚也就做两人份左右。

但枣儿娘的幸福果,那小小一枚,就够做十多只布丁了。

太多了会齁嗓子,也容易让人情绪失控,产生成瘾性……

正好最近五一假日,隔壁的休闲吧正式开业,廖初就顺势推出了五一节日限定款幸福布丁。

每天限量六十只,销量很不错。

他刚把布丁拿出来,就见门口进来一对父子。

当爹的见了他就笑,“廖老板。”

是之前春节时,满大街找条头糕的父亲。

廖初颔首示意,又看向他身边的年轻人。

两人足有六七分相似,都是浓眉大眼的方正长相,高高大大的,看着就很舒服。

只是小伙子有点瘦,脸色好像也比正常人少点血色。

“好了?”

廖初问。

小伙子咧嘴一笑,“嗯,差不多好了!”

他有些好奇地打量着这座在过去几个月内,每天都跟自己产生联系,却从未来过的餐馆,年轻的眼底满是喜悦。

心脏手术是个大手术,再加上后来大量失血,小伙子足足在床上躺了两个月,才能在别人的搀扶下下床走动。

出院之后,爷俩就在医院附近租了房子养病,也定期会去检查。

当爹的每天都会专门跑到廖记餐馆来买汤水给儿子补养,久而久之,跟廖初也就混熟了。

小伙子一天天好起来,也就对这家餐馆越加好奇。

他有时候就会忍不住想,如果当日没有那份条头糕,自己还能不能坚持到下手术台?

毕竟,事后就连医护人员都说是奇迹。

廖初擦了擦手,像接待朋友一样,过去跟他们聊天。

“走过来的?”

爷俩脑门儿上都冒了汗。

小伙子点头,“我每天都走。”

当爹的有点骄傲,“他犟呢,今天走一百步,明天两百,一点点的,还真就自己走过来了。”

手术成功后,后期恢复就成了重中之重,其中一日三餐,尤其重要。

因为条头糕的事情,当爹的对廖记餐馆很有点雏鸟情怀,租的房子差不多就在医院和廖记餐馆的中点处。

当爹的天天来,早就对这里的规矩烂熟于心,当下就要了两份特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