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纣王杯酒释兵权,苏护摔杯反殷商
……
等‘白娘子’提着妖狐离开,文武百官和天下诸侯,都不由得唏嘘,感觉刚才所经历的就像做梦一样。
‘黄少宏’传令开席,一个个宫女、内侍为殿中席位端酒上菜,等酒菜上的差不多了,他这才举起酒樽,朝诸侯一侧敬道:
“诸公为我大商牧守一方,劳苦功高,皆朕之栋梁也,朕在这里敬诸公一杯!”
满朝文武闻言,都拿起酒樽,随着‘纣王’一起,朝诸侯那边做敬酒状。
天下诸侯也不敢怠慢,人王敬酒,即便心怀叵测的西伯侯和冀州候,都随其他诸侯一起,举起酒樽,随着‘黄少宏’一饮而尽。
‘黄少宏’放下酒樽,见到所有人都喝了,忽然朝诸侯们笑道:
“你们就不怕朕在这酒中下毒?”
一瞬间不少诸侯都勃然变色,甚至有诸侯因为激动,打翻了案几上的酒菜。
西伯侯‘姬昌’却道:
“陛下说笑了,陛下以勇武文明天下,托梁换柱,倒曳九牛,有万夫不当之勇,千军辟易之威,如此武功,岂会行那宵小之事!”
“再说陛下已经阐明我等功绩,我等代人王牧守一方,陛下又岂会心口不一,是非不分毒杀功臣,以陛下仁德,必不会如此行事的!”
‘姬昌’说完,给自己倒满了一杯酒,然后拿起酒樽,对天下诸侯,与满朝文武示意,又对‘黄少宏’道:
“臣信陛下!”
说完仰头一饮而尽。
其他诸侯一见,都纷纷点头,言西伯侯之言有理,更有人学那‘姬昌’一样,倒满酒樽,然后满饮杯中酒,最后也来一句:“臣信陛下!”
‘黄少宏’心道厉害啊,这‘姬昌’先是对‘纣王’武勇一顿夸赞,然后又附和‘纣王’之前所言,将自己是功臣之事坐实。
最后一句‘臣信陛下’,若非‘黄少宏’这个‘纣王’乃是穿越的神魂,怕是也要龙颜大悦,生出知己之感,甚至于将西伯侯之前那句‘凤鸣西岐,姬昌当兴’的话忘到脑后去吧。
‘黄少宏’看着一脸风轻云淡,神色从容的‘姬昌’,心里的想法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我信你个鬼,你个糟老头子坏滴很’!
此时东伯侯‘姜桓楚’拱手道:
“敢问陛下,将臣等万里迢迢,唤来朝歌,不知道有什么事情要与臣等商量?”
其实天下诸侯都抱着这种疑惑,但是没人敢问,只有‘姜桓楚’即是天下诸侯之首,又是当今国丈,这才敢于直言不讳的问出来。
说起来,天下诸侯多有与满朝文武通好者,就如‘姬昌’,若是没有‘黄少宏’横刀夺爱,已经与丞相‘商容’结了儿女亲家,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所以这些诸侯在进入朝歌之后,等待大王接见这些时日里,也通过各自的门路,向朝中官员打探过大王召天下诸侯入朝歌的目的,但是一无所获。
少数几个猜出‘黄少宏’真实意图的重臣,如‘商容’、‘比干’、‘姜子牙’等,却心怀忠义,俱都守口如瓶。
是以这些诸侯倒现在为止,也不知道商王让自己来朝歌是为了什么,都心怀忐忑。
此时一听‘姜桓楚’问了出来,便都朝‘黄少宏’看来,等待这位大王的回复。
‘黄少宏’其实正想说这个话题,当即笑道: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朕担心你们会造反啊……”
‘纣王’第二次语出惊人,刚才说在酒里下毒,如今直接言明担心诸侯造反。
一句话,让天下诸侯再次色变,上千诸侯之中,有一多半起身跪在案几之后,对着‘黄少宏’叩拜,都表示自己一片忠心,其中以西伯侯‘姬昌’表现的最为激动。
‘黄少宏’心中冷笑,影帝啊,若不是知道这老头心有反意,说不定就以为他是个忠臣呢。
冀州候‘苏护’却没有如那些诸侯一般激动,只是淡淡说道:
“若陛下以仁德治天下,天下人人感恩,恩服四海,又有何人敢反?”
这话虽然没有明说,却好似在说‘纣王’做贼心虚,乃是自己不仁,所以才会有这种顾虑一样。
‘黄少宏’心里冷笑,冀州候此言看似有理,实则都是狗屁,古今帝王仁德者,不过三皇五帝,也就是没有能超过这几位圣王的。
其中‘舜帝’被誉为华夏道德文化的鼻祖,其提倡‘德为先,重教化’,乃是推动人族由野蛮走向文明的重要推手,《史记》中赞他:“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另外‘舜帝’还是二十四孝中,‘孝感动天’的主角。
这样一位‘仁之标杆,德之鼻祖’,开创仁德施政的一代人王,实际上却很可能是造反篡位才登上的人王宝座,并非人们孰知的禅让。
这可不是笔者胡说八道,有一部历史上唯一留存,未经秦火焚书的编年通史,名曰《竹书纪年》,此书在远古历史方面要比《史记》更为权威,其中就记载了有关‘尧、舜、禹’三位人王的帝位传承经过。
其中明确写道:“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意思就是‘舜’将‘尧帝’囚禁在平阳,自己取而代之,并让‘尧帝’与他的儿子不得相见。
《荀子·正论》中说:“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
意思就是有人说‘尧帝’将人王帝位禅让给‘舜’,这话是假的,是浅薄之人传的、鄙陋之人的说法。
‘韩非子’说的更加直白,他在《韩非子之说疑》中说道:“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这话不但说‘舜帝’得位不正,也明确说了‘禹王’也是如此,同时还说了‘商汤’放逐‘夏桀’,‘武王伐纣’都是臣弑君。
‘尧、舜’都是五帝之一,千古以来公认的仁君圣王,可这又怎么样,一个被自己的继任者所反,另一个乃是造反上位,也同样被继任者推翻。
这充分说明了会不会被臣子造反,被推翻王位,和仁德治天下什么的关系不大,心有反意的人,该造反还是会造反,重要的是王者的实力和手段,能不能震慑住心怀叵测之人。
所以‘黄少宏’才会将‘苏护’之言,当成狗屁。
他只是呵呵一笑,淡淡道:
“朕是否仁德且留待后世评说,至少天降功德做不了假,亩产千斤的谷粟出于我这一朝,此……即是仁德,诸公以为然否?”
他这么问,诸侯中只有少数表示赞同,更多的却是不发一言,因为对于天降功德、亩产千斤云云,他们没有亲眼见到,多半还是存疑的,只有满朝文武,都点头称是,歌功颂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