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潮州十县,一地鸡毛(第2/2页)

且时不时有山贼下来劫掠一番。有时候县太爷还得靠海寇来保卫家乡,才能保住小命。

在这种地方当知县,危险系数可想而知了……

基本上历任惠来知县不是壮烈牺牲,就是被海寇拉下水,跟他们成了同党,最后被朝廷砍头……总之官场人人视来此地为鬼途,所以连举人都不愿意来,只能搞个监生来顶缸了。

所以朝廷对老知县叶朝镇的要求很简单,好好活着,不要投敌给朝廷丢脸就成。

什么钱粮赋税,朝廷政令,看着办就好了,绝对不强求。

这就是赵二爷治下十个县的概况。想想也真是心酸,人家在别处当官,叫戴罪官场,意思是随时可能因为某个原因丢官。

在这潮州当官,那都是提着脑袋当官啊,说是‘待死官场’也不为过。

……

这种情况下,户口田赋方面,自然惨不忍睹了。

潮州全府合计九万一千零三余户,六十二万余口人。当然这个看看就罢了,江南疯狂隐瞒户籍的情况潮州一样存在,不过因为大量人口下南洋,出入不会像江南那么大罢了。

其中海阳县占三分之一人口,在册人口十五万。但从感官讲,三十万也是有的。

潮阳县次之,在册十万人左右。

其余几个县都是五六万人上下。只有平远、普宁最少,只有两万人的样子……

如此少的人口,赋税自然少得可怜。

全府拢共三万六千顷在册耕地,应缴纳秋粮米十五万七千石。全府加起来,也才是叫花昆山一个县税额的一半。

昆山县以一万六千顷的在册耕地,每年缴纳秋粮二十九万三千石!也不知是该骄傲还是该哭……

“可见我们潮州这些县的状况有多差……”几位知县纷纷叹息道。

“这是好事儿啊。”赵二爷学着他儿子的口头禅,安慰众人道:“起点低说明进步空间大,农民负担轻嘛。”

顿一下他又笑道:“咱们这些人的担子也轻啊。你们是不知道,在昆山那会儿,本官和同僚们,最发愁的就是怎么把皇粮收到最低线……”

他这纯属是为了安慰人在瞎扯淡。每年昆山县的皇粮,昆开司一家就包了七成,剩下三成随便收收就齐了。后两年时,县库里的钱实在太多了,他还搞了个交税返现活动……百姓只要在期限前,主动将税粮交到县里的,就可以得到等于粮食价值一半的消费券。

都烧包到变相给百姓减税一半的地步了,是收不起税的样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