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应如何学习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法]帕斯卡尔
人类的成就,从金字塔到登月,都是常识和创造力的集合。人类水平的人工智能只有同时具有常识和创造力,才能取得这种水平的成就。
——[英]穆里·沙纳罕(DeepMind首席科学家)
终于讨论完那些理论的部分了,现在咱们一起说点更现实的话题: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应该如何学习。
事实上,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成什么样,可能很多人不关心,或者说只看看电影就够了,但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怎么办,这是关系到生活的重要问题。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很近的未来就会威胁到人类的工作。
我曾经采访人工智能领域的十来位专家,未来人工智会取代多少人类工作?各个专家的估计有一定差别,但共识是:在未来的10—20年,随着机器学习快速发展,人工智能会在各个领域大面积使用,目前的重复性劳作、简单的脑力和体力劳动,未来交给人工智能去做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具体有多少工作会被取代还说不清,白宫的报告给出的数字是当前工作的47%,麦肯锡的报告估计是49%,Siri的创始人之一诺曼·温那斯基估计的数字是70%。即便按最低估计看,也有近一半工作受到威胁,不可谓不严重。
我之前的小说《北京折叠》预测了机器人取代人类劳动造成的社会影响,但是这篇小说是2013年写的,并未完全预测到技术发展的方向,我当时以为受冲击最大的是底层劳动力,但实际上,按照目前的技术趋势看,反而是初级和中级白领工作最容易被取代。底层劳动力只有工厂工人容易被取代,服务业的底层劳动力反而很难被取代,因为机器人的灵活性不如人,非标准工作环境会让机器人无所适从。但是相对而言,很多白领工作因为工作环境简单、工作内容重复、基本上是与数据和文档打交道的工作,很适合人工智能去做。可以说未来只要是标准化、重复性工作,多数都可以交给人工智能来做。
当我们的孩子们长大踏入职场,他们面临怎样的生存环境?
就我个人而言,我不赞成太具体的预测。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十年到二十年的市场和技术环境,肯定和我们今天非常不同。像我自己,是20世纪80年代生人,80年代当我们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是肯定预测不到今天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方式的。
我们只能很泛泛地说,未来世界的工作生活必然比现在的智能程度高。不管人工智能是否大量取代人类工作,但至少肯定会成为一种基础的社会环境。如果不能与智能社会同步发展,就像今天还不会上网一样,肯定是落伍的。
如果真的出现大量工作被取代的情景,可以预测,未来的工作需求将是两极分化的。在人工智能可以取代的工作领域,工作机会会越来越少,人员会冗余,职业收入也会越来越低。相反在人工智能无法取代或者说全新的就业岗位上,工作机会越来越多,人才越来越抢手,工资收入也会越来越高。人的能力属性属于新时代还是旧时代,将对收入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那么我们该怎样让自己和孩子做好准备呢?
在这个问题上,我不希望让父母们感到焦虑。一说到“做准备”,父母们可能会一下子紧张起来,陷入新一轮焦虑。但是这一次,很可能我们焦虑也没有用。
我们没有办法在专业学科和技术能力上提早布局——事实上,提早布局有可能适得其反,因为技术的更新换代和转向是非常迅速的。即便是未雨绸缪,让小孩从小学编程,但最后的结果可能就像我们小时候学Basic——程序语言,过时的速度是很快的。
我们也没有办法给孩子施加危机感和压力——危机感和压力能带来什么呢?埋头刻苦和兢兢业业吗?前面说过了,只需埋头刻苦和兢兢业业的职业,将会大量被更刻苦的机器人取代。我们即使再想把孩子逼成考试机器,他们也比不过真机器。
那我们能走向另一极端吗?走向反智的极端?既然工作都要被人工智能取代了,那我们就回到野外生活,不要再学习了,仰赖天地灵气,可好?
我非常不喜欢这样的反智主义。我们确实需要心灵的成长,但不能做反智主义的逃离。主张远离科技社会的人说,科技蒙蔽心灵,需要远离。但这样的说法其实回避了问题核心。问题的核心是:新科技给我们的心灵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挑战。这就好比武功高手遇到的问题,菜鸟并不会遇到。如果退回到狩猎采集的原始时代,确实远离了那些挑战,但那不是心灵的胜利,而是逃避了问题。但那有什么好呢,只是沾沾自喜。人类的认知发展总是向上攀登,所有问题也都是靠更高层次的认知来解决。科学是站在更高维度看待世界的眼光。不断攀登山峰,风景总是会逐渐明朗。反智主义不但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反而自己给自己蒙上眼罩——从此不可能在更高的山峰俯瞰大千世界。这实际上是一种怯懦的逃避。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能做的,就是站到比人工智能更高的山峰。
智能时代需要的能力
那未来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未来需要的,肯定是三大类能力:与人工智能相处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超越人工智能的能力。
与人工智能相处的能力
第一种能力,是围绕人工智能发展产生的需求,这一个领域要求人能理解人工智能,改进或发展人工智能,或者至少能够与人工智能工具和谐相处,并利用工具做事,正如今天我们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发展自己的事业版图。
我们首先要知道,与智能世界相处,基础思维能力仍然是重要的。
任何时代都需要学习。我并不反对按部就班的基础教育。实际上今天孩子的学习环境中,从小打下语文和数学基础,是很好的。智能时代知识技术更新很快,需要的是不断自我学习的能力,让自身更新的速度与时代匹配。而自我学习能力,最需要的是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自我反思能力。阅读和数学抽象思维不是人类本能,必须通过系统化教育打好基础,但我不赞成僵化灌输的教学法。对语言、数学的理解需要更重视基础思维,而并非简单记住解题技巧。学习语文、数学,不是学习背诵和计算,而是要理解语言表达的内涵,抽象思维的逻辑。人工智能程序的基础仍然是语言概念表达和数学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