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女帝婚事!臣认为,许守仁不错!蓬儒毒计!

大魏京都。

街道上。

许清宵朝着吏部走去。

蓬儒到底是什么心思,许清宵暂时不去想了。

因为暂时没有任何必要。

去猜测蓬儒会怎样针对自己,倒不如好好将大魏的局势给确定下来。

稳定大魏发展,才是自己的当务之急。

蓬儒不管怎么针对自己。

依旧影响不到自己,无非是天下读书人的骂名罢了。

这种骂名,自己又不是第一次承受?

天下人怎么辱骂自己无所谓,只要大魏强盛,那么任凭他们如何辱骂。

一旦等到大魏真正一统天下。

焚书坑儒,许某又不是不敢做。

当然这个念头,自己想想就行,这话不能乱说,这要是乱说出去,那自己基本上就凉一半了。

大魏女帝可能都保不住自己。

所以话不能乱说,心里想想就好。

如果自己走到这一步了,那就别怪自己了。

抛开杂念。

许清宵来到了吏部之中。

六部尚书正在尚书房等待着自己。

随着有人带路。

很快,许清宵来到了房中。

六部尚书坐在左右,陈正儒则坐在自己的太师椅上,大家都比较安静,思考着一些事情。

而随着许清宵的到来,众尚书纷纷开口。

“守仁,你总算是来了。”

“守仁,我们可算是把你盼来了。”

顾言与张靖率先开口,两人这话不假,大家一直在这里等许清宵,彼此之间都没有什么交流,脑海里面全部都是许清宵这五个方案。

眼下许清宵来了,六位尚书自然有些激动和兴奋了。

“诸位尚书,清宵来晚了。”

许清宵致歉一声。

陈正儒摆了摆手道。

“无妨。”

“守仁,我等就不多说了,先听你说吧,有什么问题,老夫会询问的。”

陈正儒制止众人开口,先听许清宵的。

“恩。”许清宵也不矫情什么,望着六位尚书直接开口道。

“诸位尚书。”

“其实大致内容,我已写在策论之中。”

“眼下,大魏王朝历经此战,国威已扬,一举镇压异族国,此番不但得到数不胜数的战利品,使得大魏国库盈满。”

“更主要的是,解决了异族国的祸端。”

“而且还压制了各地藩王蠢蠢欲动之心,算是一举三得。”

“但对于大魏来说,做到这个程度还远远不够,大魏想要鼎盛起来,不可能靠战争发财,必须要靠自己的能力。”

“所以许某才会制定这五个方案。”

许清宵这般道。

六位尚书纷纷点了点头。

的确,一个王朝想要发展起来,怎么可能靠打仗发财?打仗也要有足够的兵力啊,看似发财了,无非就是拿命换钱,要是赚得多,还不亏。

但若是赚的少,就是血亏了。

这一次,大魏是赚了,而且赚的很多,可这种情况复制不了。

异族国为什么这么有钱?有两个很大的原因,其一是他们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国库有银子很正常,甚至唐国的国库比大魏国库还要富有,这也正常。

小国的支出不大,再加上国库的银子,存了上百年,才有这么多数量,等同于是提前收割了一波韭菜。

再加上突邪王朝与初元王朝的各种援助,粮草兵器,银两等等,才导致大魏这次光白银就收到了三百万万两,如若不然的话,正常情况下,最多两百万万两。

而且还是最多的。

靠这个,相当于赚了一波,促进国家发展,但想要长久促进国家发展,几乎不可能。

农业生产,军事发展,基建工业发展,教育发展,包括医疗发展,百姓福利发展。

请问那个不要银子?三百万万两投进去,三年内大魏绝对扛得住,可三年之后呢?

你扛得住吗?这还没有算上养老,官员福利等等事情。

对于大魏王朝来说,想要花钱还不容易?

三千万万两大魏王朝都能吃下去,只要你想发展的。

所以想要走上鼎盛之路,就必须要自补自足,顺便殖民异族国。

“守仁,你继续说。”

陈正儒开口,让许清宵继续说下去,他们认真听着。

“恩。”

许清宵点了点头,而后继续开口道。

“先从吏部开始吧。”

“五个方针中,最重要的便是人才选拔。”

“陈尚书,许某认为,大魏应当建立聚贤馆,增加大量人手,负责考察,审查,各地优秀人才。”

许清宵开口,这是他第一步,围绕吏部展开工作,想要发展大魏,就必须要人才,没有人才指挥,说什么都是多的。

可此话一说,陈正儒不由开口道。

“大魏有科举,也有举贤馆,应当是够了吧?”

陈正儒倒不是不同意许清宵的主意,而是认为大魏有科举,还有举贤馆,应当可以解决人才上的需求。

可许清宵直接摇了摇头道。

“陈尚书,您还是没明白我的意思。”

“许某是要招揽天下有才能之辈,没有任何条件,只需要这个人有才能即可。”

“是才能,而不是才华,不管这个人有没有读过书,也不管这个人,多少岁,哪怕他已经六十岁了,但他对种田十分有研究,那么就可以招揽过来。”

“研究农田,譬如说如何让荒田更快变成良田,又如何更好的种植大米。”

“不止是农业,还有擅于工部,擅于观星,善于策反,总而言之,只要是人才,只要有才能,不管是谁,不论出身,皆可入聚贤馆。”

“由聚贤馆进行审查审核,确定无疑后,设立官职,如大魏官商一般,可开辟新的一条官道,不同的是,给予相同俸禄待遇。”

许清宵将聚贤馆的用处说了出来。

当下,六位尚书皆然明白许清宵是什么意思了。

“聚天下之才能,任其之贤,用其之能,好,好,好,好一个聚贤馆啊。”

陈正儒彻底明白,许清宵要各行各业有才能者,从这一方面,也可以打压读书人的影响力。

大家拼死拼活去读书为的是什么?九成九的百姓都是因为,读书可以当官,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而许清宵这个聚贤馆一出,天下有能力者,皆来大魏京都,从而善农业者,苦心研究农业,善工器的,可以苦心研究工器。

有没有效果是一回事,对大魏来说,无非是根据官员俸禄发放银两罢了。

对以前的大魏,或许有些压力,可对现在的大魏来说,三百万万两白银,你还怕花不完?

陈正儒既然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