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
美稷城,护匈奴中郎将衙署。
“主公,经这段时间的甄选招募,我新锐营共募得新卒七万众,刨去分往外围防线的五万两千众新卒,现留守驻地新卒一万八千众。”
方悦神情严肃,对立于地舆图前的吕布,认真讲述着目下新锐营操练兵马的情况。
随着这段时间的筹谋,吕布麾下兵马直线扩充,而造就这一畸形发展模式的基础,便是通过商盟、十常侍、地方势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吕布点点头道:“好,这段时间辛苦你们新锐营了,能让这些新卒知晓战争的残酷,那便是对他们最大的仁慈。
这么多新卒撒在漫长的外围防线上,本侯希望通过接下来可能出现的战斗,使得他们能够快速得到锐变。”
随着幽州、并州边疆局势的动荡,吕布心中很清楚,现在看似平静的并州之地,恐要不了多久时间,就会陷入到激烈的战争状态。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使得吕布在通过张奉、赵孟手中的权柄,引诱他们大肆迁移地方黎庶、流民的同时,从中招募适龄的青壮,加入到了自己的麾下,并移交到新锐营进行战前操练。
而为了达成这些想要的成果,除各营所需战马,美稷军马场所留战马,余下剔除出来的战马,全部都转卖到了张奉、赵孟手中。
方悦眉头微蹙道:“不过主公,我军骤然招募这么多新卒,对粮食、军械的需求极大,依照我部当下的势力,恐难以支撑这样的规模。”
作为统兵大将,方悦对当前所扩充的军队,这心中充满了担心,一旦粮食出现问题,那必然会出现营啸!
吕布神情淡然道:“此事博阳不必担心,目下本侯已筹措足够麾下兵马、屯户所需三月的口粮。
并且我军治下,现已进入临战状态,除参战将士、铁匠聚集区匠户外,其余人等每日口粮减半。
而且本侯已与张让他们,在私底下达成了协定,一旦我军与塞外异族在并州边疆交战,我军所获的战马、军械,可交由他们进行贩卖,但他们必须全力供应本侯麾下粮草。”
随着与张奉、赵孟合作的深入,吕布所表现出的一种态度,获得了张让等十常侍的信任。
为了确保这一本万利的买卖,不会出现任何的意外,张让他们愿意先行筹措粮食,但战后吕布必须要多支付两成的利息。
作为分期付款的首创者,张让他们跟随在刘宏的身边多年,也使得其学到了其中的精髓,出于对吕布统兵的绝对信任,这使得张让他们愿意冒这样的高风险。
现在吕布的麾下势力,虽说呈现一种畸形的发展势头,但面对当前的情况,吕布除了用这样一种办法,才能设法抵御住来犯的召唤异族势力外,其他再无更好的办法了。
只要能够抵御住这一拨大范围进攻,那么随着麾下地盘的不断扩张,吕布便能顺势做出种种调整。
好在这样一种组织严密的耕战体系,使得吕布在美稷一域,拥有不容置疑的权威,麾下那些屯民亦按部就班的展开生产。
面对召唤异族势力的压力,全部被吕布、程昱、贾诩、满宠等一应高层承受,而治下军屯体系下的屯户,则没有任何的心理压力。
“主公,雁门郡一带出现异动了!”
就在吕布他们讲述这些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这让本认真观看地舆图的吕布,眉头微挑,心中涌现出阵阵的异动。
“文和,你怎么突然回来了?”吕布快步走去,看着消瘦许多的贾诩,脸上露出关心的神情,见贾诩几欲摔倒,当即便伸手扶住贾诩。
贾诩被吕布这么一扶,才止住了向前跌倒的势头,但此时他并未在意这些,而是语速极快地说道:“主公,据塞外玄武卫传回的消息,塞外之地的拓跋部,出现大规模调集的迹象。
根据诩的推测,恐这是拓跋鲜卑部单于拓跋焘,准备亲率大军进攻并州边疆的前兆,且他们的目标,很可能就是主公此前提及的平城一域!”
自幽州边郡遭遇契丹大军进攻后,贾诩就行走在幽州、冀州一带,为玄武卫、商盟的发展奔走。
经过这段时间的发展,玄武卫的势力迅速扩张,这使得玄武卫的触角,开始朝着塞外之地小范围发展。
果然还是来了!
吕布在听到这里的时候,眉头不由得紧蹙起来,脑海中思索着当前的局势,心中却不由得暗道。
这拓跋焘果真是会挑选时机,居然趁着幽州边郡之地,局势这般动荡之际,领兵南下准备发动战争。
方悦此时说道:“主公,若是这样的情况,我军必须要尽快驰援,赶赴到平城一域的长城防线。
目下我军筹建的外围防线,已经对美稷一域形成严密的包围圈,可是雁门郡边关一带的驻防力量,却依旧是非常薄弱的存在。”
随着张奉、赵孟将治下边关防线、要隘之地,悉数移交到吕布的麾下,这使得吕布根据美稷一域的实情出发,做出了相应的部署调整。
但留给吕布的准备时间,还是太少太少了。
倘若拓跋焘所率的大军,能再晚来一个月的时间,那吕布就可以完成驻守部署,确保并州边关之地的防线,能够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之下。
可显然拓跋焘这位雄主,不会做出这种利敌损己的事情。
毕竟现在汉室边疆之地,多数都处于那种动荡不安的状态,汉室遇到这种情况,在兵马上处于捉襟见肘的状态。
如此有利的局面,拓跋焘怎么可能会不抓住,毕竟在他的心中,一直都想将平城一域,彻底纳入到自己的统治之下。
拓跋鲜卑部若能得到此地,那么就能获得安身立命的核心发展之地。
届时可依托有利地势,或北征强大的蒙古部,或南征缺少地势优势的汉室内郡,如此重要的宝地,拓跋焘怎么可能会放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