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翌日,谢家宅邸,好好的门槛差点被接连的访客踏破,谢时都不知道自己平日里认识这么多人,就连秦睢都好奇前来。
岑羽本来还在研究谢时带回来的洗漱大礼包,摩拳擦掌打算给八珍阁上新的奇货,今早听到这一消息,也忙不迭地跑了过来。
“可是真的亩产八石?!”岑羽一见到谢时,连招呼都没打就是这么突兀一问。谢时一早上已经回答了不同人好几遍这个问题,心绪也早已从昨晚的激动变成了如今的平淡如水,此刻淡定地朝他点头。
激动什么,都淡定点,不过是区区水稻亩产四百公斤,人家袁大神的杂交水稻亩产上千公斤呢,对比大佬的试验成果,他这次撞大运成功培育出来的矮种稻这才哪到哪!这还是经过他一个专业农科生精心呵护,从一根嫩苗苗开始,就各种施肥,科学管理才能有这种结果率,换了普通的农户耕种的农田基本不可能完全复刻他的亩产八石。
然而岑羽却没法像他这么淡定,一得到谢时确定的答复,他便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挥着长袍袖子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神迹!这简直就是神稻!谢探微,你莫非真的是天上神仙下凡?说吧,你真身可是五谷之神?”
谢时差点没忍住把刚入口的龙凤团茶水喷了出来,他一脸懵逼地看着岑固安,怀疑此人可能失心疯了,要么尚在梦中,瞧瞧这说的都是些什么胡话。
谢时平复了下无语凝噎的心情,想了想,提前给他打了个“预防针”,他道:“先别激动,固安,这亩产八石称的是湿粮,晒干了肯定会少一些的,而且此等亩产唯有在我的试验田里方能达到,若是在普通的农田里推广种植,恐怕产量会降低为五六石。”
哪怕是听到这个,岑羽也没有如谢时想象中那般露出失望的神情,他停下不断来回走动的脚步,顿住,颇有些恨铁不成钢朝谢时道:“哪怕晒干了,也有个七石半的,而且这亩产八石的稻株,若是放在普通农户那,可是立刻会被地方官府作为天降祥瑞之物,快马上贡入大都,上达天听的神稻!”
生怕谢时不知道这个亩产有多惊人,岑羽又道:“哪怕是引种后,亩产会降低为五六石,那探微你可知道,如今我朝水稻亩产大多也只在三石左右,唯有在水土富饶的江南地界,在老农精耕细作的上田中才能有亩产五六石的收成!若是这样的粮种推广出去,那岂不是来年百姓们的收成能翻上一番!届时何愁无粮,何愁饥饿!谢探微,你将造福天下黎民苍生!”
谢时笑道:“可别把我说得这么伟大,这非我一人之功,这次培育成功的野生稻株都是韩兄他派人千里迢迢从琼州找来的,他才是造福百姓的人。”
提及主上,岑羽忽然想到一事,立马撩开袍子坐到谢时旁边的椅子上,低声道:“听闻微弟此次出海,从海中巨兽鱼腹中找到了一枚玉玺?!”
谢时赶紧撇清关系,“不是我,是你家主子哦。”他顶多贡献了鱼竿而已。
岑羽看着他,眼神颇为意味深长,“你可知,这枚玉玺如今可引来了多大风波?”
谢时没想到这事还有后续,听着还挺有趣,好奇道:“有何风波,说来听听!”
岑羽没有吊他胃口,将他所知道的都告诉谢时,“主上他命齐俟将此重宝护送到了福州的韩家,邀人鉴定此物真假。韩家也没宣扬,只是私底下给一些自认前朝遗老或是不仕蒙朝的大儒们递了书信,邀人前来鉴定。这一来,可算是把东南地区的那些避世不仕的大儒们一个个都给引了出来。不仅本来在咱书院养老的宋郗老先生跟着一同去了,就连远在仙华山著书不出的宋寿先生都出山了!要知道,之前邱斋长上门相邀,可是被这位婉拒了!”
谢时一时没反应过来宋寿此人是谁,竟还能让韩伋派人上门相邀,直到岑羽走后,他才回想起来,这宋寿不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开国文臣之首,一代巨儒宋潜溪!
谢时:我这蝴蝶翅膀扇的,把平行时空的朱重八的开国重臣给扇没了……
自觉“作孽”的谢时感慨了一番,便将这点“小意外”抛在脑后,继续完成试验田剩下的事情。谢时将海南琼州的野生矮脚种一号和本地栽培稻八号稻株杂交培育出来的这种改良品种称之为“琼州矮”,虽然试验田里的“琼州矮”表现增产明显,完全超出了众人的想象,高达八石,但是还不知道试种之后是否能维持稳定的性状,谢时觉得这一切都得等到来年春播,在地里引种之后才能确定,若是引种后依旧能够如此高产,那么届时才可以率先在乐县推广。
试验田的稻穗比起田庄的稻穗收割要早,因此隔了两天,谢家田庄那边才开始收割,这又给谢时带来了好消息。谢家田庄,一群老农穿着刚分发下来的棉衣,顶着凉飕飕的秋风在田埂上帮忙捆绑稻穗。边上,黄午指挥人抓紧时间打谷子,可得趁着天好将打好的谷子摊开来晒,晒干了好赶紧放进粮库里,虽忙得脚不沾地,但是人人脸上都有笑意。
打谷的农户边劳作边笑着唠嗑,“这稻子好呀,就没空壳的!”
黄午和其他几个管事也高兴,在边上道:“如今尚不知道亩产多少,但是肯定是大丰收了!大伙儿过阵子分粮后,也能过个好年!”
一旁还有之前从北方漂泊流离,被谢时安顿在田庄里的流民,他惊讶问道:“你们年底还能分粮?!”
“对呀!”那老农高兴道:“俺们虽然活不下去签了卖身契,但无论是韩家还是现在的谢家庄主,年底都会给俺们发粮,虽然比不上人家佃农分到的粮食多,但俺们吃穿都是庄主给的,如今还让俺们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若是生病了,大人们还会请大夫给我们看,冬天要到了还发棉衣,这日子过得比外头那些佃农还要好哩!”
其他人附和:“是呀,等我攒到钱,赎回身契,还要在咱田庄里当佃农,我可不愿意去外头受苦。”
那流民听后,更加诧异,“你们还能赎回卖身契?!”
黄午骄傲地点头,“那当然,谁攒到钱了,自然可以同庄主提出赎身,而且这费用还不高,反正咱们这的农户勤劳点的,攒个三年就差不多了,之后还能在庄主这佃田耕种,佃租只收十二哩!”
才来没两个月的流民们简直目瞪口呆,只收两成佃租,这简直闻所未闻,要知道,在他们原先生活的地方,佃租只收五成的老爷已经能够被人夸是仁善了,基本上都是收七成的佃租,而且若是有了什么旱灾水灾的,佃农们交租的时候,那些地主老爷们根本不会管你是否受灾,还是照样跟你要往年分量的粮!这也是他们受灾后,干脆弃地逃荒的重要原因,因为根本活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