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完结

胤礽傻眼:“啊?”

李彤呆滞:“啊?”

康熙笑着让常泰捧出衣服。

常泰给了自家外甥一个同情的眼神,在胤礽面前跪下。

康熙将胤礽头上的太子礼帽摘掉,又将自己头上的皇帝礼帽取下,亲手戴在了胤礽头上。

然后康熙又从常泰举着的托盘上将龙袍拿起,披在了胤礽背上:“大清的江山,就交给你了,保成。”

康熙现场表演了这一出“黄袍加身”的好戏,看得众位大臣宗亲目瞪口呆,胤礽更是处于石化状态,半晌没回过神。

在海外时就已经知情的胤禔干咳一声,提醒胤礽:“太子……皇上,你赶紧叩谢太上皇啊。”

胤礽终于回过神:“太上皇个鬼啊!汗阿玛,你怎么回事!你怎么能这样!”

康熙拍着手哈哈大笑:“看,他果然吓到了!”

胤禔抱着手臂道:“不吓到才不可能吧?保成,你就认命吧,汗阿玛的禅位旨意已经在宫外宣读,不可能撤回。”

胤礽看看胤禔,看看康熙,又看看胤禔,看看康熙。

太子大婚本就折腾人。从天还没亮开始,他就穿戴着沉重的礼服冠冕忙来忙去。

现在又是六月,日头极其毒辣。胤礽早就体力不支。

现在被康熙一气,他眼前一黑,晕厥了过去。

康熙吓得半死,赶紧叫御医,并亲自上手给胤礽掐人中灌凉水。

好端端的太子大婚,因为康熙给的惊喜,变得鸡飞狗跳,混乱极了。

李彤扶了一下自己太子妃的冠冕,不知道该做出什么表情。

总之,肯定不是高兴的表情。

胤礽只是中暑加气急攻心,很快就醒来了。

他一醒来,就像是个孩子一样扑到康熙身上嗷嗷嗷大叫。

康熙哭笑不得:“多大的人了,怎么还和小孩子似的?”

胤礽气急败坏地扯着康熙的袖子:“我像小孩?我像小孩?汗阿玛您才像小孩!”

康熙笑道:“老小孩,老小孩,朕……我现在是小孩,怎么了?唉,该你自称朕了。”

胤礽板着脸:“不要。”

康熙道:“不要就不要吧。皇帝其实私下也不常自称朕,只是我年幼登基,需要保持威严,才总是如此自称。”

康熙揉了揉儿子被汗水打湿的头发,接过赵昌递过来的湿帕子,细细替胤礽擦拭头上的汗水。

胤礽拽着康熙的袖子不放,低着头道:“汗阿玛,您刚过四十岁,正是壮年的时候,不老。”

康熙先吩咐一直等着的李彤换好衣服去陪太后说话,他带着胤礽一同换好轻便常服,去东煌宫花园树下乘凉。

太监端来凉碗给康熙和胤礽解暑。

待暑气散了之后,康熙才回答胤礽之前的话。

“我确实是老了。”康熙道,“比起二三十岁的时候,老很多了。”

“你还这么高的时候,”康熙用手掌比了比石桌子的高度,“我每日批改折子到三,小眯一会儿,五更就要上朝,精力十分充沛。就算稍稍困顿,午睡一会儿,就能缓过来。”

“那时候我不但能处理好内外政务,还能给你生下那么多弟弟。”康熙自己开自己的玩笑,“那时候你的阿玛,才叫年轻。”

胤礽闷声道:“汗阿玛现在也年轻。”

康熙轻笑道:“你遇袭的时候,朕……我生病了,感染了风寒。”

其实太上皇也能用“朕”自称,但康熙却强迫自己把自称改过来。

这或许是给胤礽铺路,也或许是他自己想尽快从皇帝的身份走出来。

“那时候,我浑身无力,明知道你可能有危险,明知道朝中形势险恶,却怎么也无法起身。那时候我就想,我或许是老了吧。”

“我之前的大清皇帝,都活得不是很长,或许我也快到了这个时候了。”康熙怅然道。

胤礽抓住康熙的手臂:“汗阿玛一定长命百岁!您身体那么好,和祖宗们完全不一样!”

康熙点头:“确实不一样。但也有一样的地方。”

他轻轻拍了拍胤礽抓着他手臂的手背,继续回忆。

过了三十岁之后,康熙突然发现,自己再熬一宿,第二日很难迅速恢复精力了。

过了三十五岁之后,康熙已经很难熬夜。还好太子为他承担起大部分政务。

有一日,康熙例行在景山骑马射箭游猎,下马时却闪了腰。

御医对康熙说,康熙现在身子骨不比年轻人,脆了些,不要做太危险的动作。

又有一日,康熙有几日没睡好,起床时发现半边身子麻了,手居然使不上力。

御医为康熙施针后,康熙的手恢复了正常。御医告诉康熙,康熙已经人过中年,要注意休养,少吃味重油腻的食物,要饮食清淡,多吃瓜果。

当过了四十岁那个坎之后,康熙连去后宫都有些感到力不从心。

当然,不是他不行了,只是总是不比年轻时候生猛。

一点一滴的事聚合在一起,让康熙明白,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已经过了巅峰时刻,开始走下坡路。

现在康熙其实还能算在壮年,所以各种细小的情况并不明显,康熙还能大着胆子去海外闯荡。

若再过几年,若等他过了五十岁,恐怕就要顾虑很多事了。

康熙这时候终于明白了一些本来英明的皇帝,为什么暮年会如此昏庸。

或许是时光磨灭了他们的雄心壮志。但更大的可能是,他们的身体已经不能承载他们的雄心壮志。

以前他一个通宵就能把政务处理完,能将朝中大小事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朝中文武百官的小心思他都能猜得清楚透彻。

但现在,他已经做不到以前那样事事关心,面面俱到。

有太子在,他将许多琐事给了太子,才能维持大清朝廷如他青年时一样高速运转。

若没有太子,他可能就只能抓大放小。

然后,随着年龄继续增长,他又要从手中抓着的大事中继续抓大放小,循环往复。

那不断漏掉的事,足以让一个好端端的国家变得千疮百孔。

当康熙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就想禅位了。

他知道,自家的宝贝孩子是一个对权力欲。望极低,对兄弟们极其信任的好孩子。

比起自己在位,自家的宝贝孩子一定会将更多权力坦然分给兄弟们,让大家有力往一处使。

以保清对弟弟们的压制、保成对弟弟们的爱护,其他阿哥们也一定不会有不臣之心。

当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政务和权力分给其他阿哥。但这样,便是分了太子的权力。

康熙看透了人心,知道人心最不能考验。

即便现在的小阿哥们都以太子、大阿哥马首是瞻,但他们渐渐长大,搬离了皇宫,谁又能保证他们不会因为手中的权力生出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