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谢主如从前杀伐(第2/3页)

他即刻要进宫见见谢兰芝,想将商都一事定下。

谢兰芝早派人给他详细的定都策划书,劝他先回北域。

耶律李黎收到“策划书”,便带着耶律琦琦一早就离开天京。

谢兰芝接到耶律兄妹回北域的消息,她命令司磊明日就回七晋选出一位国主,并且不得将消息外传。

司磊收到命令,他盯着压力威都,恰好四晋国主拜访,询问谢主的意思。

司磊没有回答,四晋国主却提出另选恩主,侍奉石国府。

司磊冷笑了。自作聪明。

看来谢主已算计好,给他决定的机会。眼下四晋蠢蠢欲动,他唯有口头答应,而后给谢兰芝通报。

谢兰芝以四晋背叛南域的名义,她反手宣告八晋,她要保七晋,并要从剩下分晋选出最后一位国主。也就是取九留三。

最后决定权会在司磊手里。

此事传到四五六分晋,三位国主视七晋司磊为叛徒,纷纷对七晋出兵。

谢兰芝并未派兵支援七晋,司磊因为心虚也没求救,而是用亲兵五万对付三个弟弟,打了七天七夜难舍难分,以七晋勉强占据上风为胜。但损失也不小,四五六晋加起来七万军,损失三万,七晋损失三万,只剩下二万兵。

谢兰芝立即派出谢军三万人,从四县作为突破点,分别攻进四五六晋。

谢集作为主帅,他主动出兵。

兵分三路,以四县为驻镇第一日攻破四晋国都,四晋国主回兵增援,半路被谢峡带人截胡,命丧于十里坡。

第二日,攻破五晋国都,五晋国主带兵投降争权最后的国主保留位,夜晚刚上信,被五晋内地的激进派刺死,表示继续抵抗到底。

第三日,五晋杂兵被赶到六晋,六晋国主闭门拒绝杂兵,另外上信求司磊保自己。当天信没送出,五晋攻入六晋报复,烧杀抢掠。

第四日,司磊断不派兵,面对损失惨重,他拒绝弟弟们的降书。

第五日,谢集打到六晋,将五晋杂兵和六晋主力全灭,俘敌三万。

第六日,三晋攻进一晋拖住谢峡脚步,二晋残兵回援救下一晋国主,谢颖负伤。

第七日,一二三晋组兵反攻四晋成功收复了七镇,谢峡携谢颖撤退。

第八日,一二三晋回光返照打到六晋,谢集暂不出兵,而是耗着。

第九日,一二三晋势如破竹临时募兵十万人,联合七个晋余兵余民以六晋为名反击谢集。谢畩澕集出兵一万,冲散十万杂军。

第十日,谢兵各地回防包围了一二三晋。

今天是决战的一天。

司磊最后也没选出要保的国主,他虽感惭愧,但在想到自己的损失,他即刻写下保留国主的名字——九晋凤宁公主。

谢兰芝收到信后,她将其扔进炉火。

“司磊最后选小凤凰,是想在我手上多捞回点损失。”

吴秋忍不住摇头:“各晋攻打他,他本已寒心,打过仗的地方满目疮痍,一时之间根本争取不到什么利益,所以在您手里捞回,才是最理智的选择。”

“但也无情。”

此次事件完全可以折射出司磊在天京城破时,西城帝死时,他也是这般精打细算。

此人可当下臣,但绝不是良伴。

谢兰芝道:“他既然选择了,以后会付出什么代价,也是他该承受的。”

司磊的未来基本走到头。

吴秋很快递上一份清单:“元帅,八晋除七,余下剩余的司氏族人皆递来投和书。其中为首的便是一晋大公子司茂功。”

“哦,是他啊。”谢兰芝打开看看,第一个名字果然显然,司茂功。

像这种有野心的人,才更好驱使。

她道:“就让他待在一晋,虽不为国主,封二等公却也合适。”

“此事就交给凤宁公主处理。”

吴秋又道:“这第十日了,是否要屠...城?”

“你认为呢?”谢兰芝陷入沉思,屠城是多么沉重的字眼。

吴秋顾忌她,知她已不好杀戮,但该杀的她还是会下手。

而屠六晋非同小可,正如司栖佟所说,二十年发展不是能立马连根拔起,凡事不能急,但箭在弦上不拔也不可。

谢兰芝叹气道:“此次不是改朝换代,只是收复代价就何其大,我谢氏出兵也是人命堆起的胜利。”

“若不杀六晋,又怎么对得起为本帅死心卖命的将士!”

临末,她收气毫无感情道:“殺吧。”

吴秋微微一惊,他连忙道:“臣即刻传令。”

第十日,六晋仍有不断的青壮年参军,力保六晋,六晋将领以保家卫国誓死抵抗的口号,不断聚拢所有人上战场,无论男女老少愿不愿意都拉上战场填命。

谢集在城外,他面对里面的声势浩荡,多少有些忌惮。

也顾虑元帅下不了决心。

他不敢断言元帅的心软,但元帅的心软也会给战事带来巨变。元帅的心软可以护谢氏,同样也可以护住敌人。

她的心慈手软,已不复二年前,虽令人怀念过去杀伐专横的谢主,但谢氏更喜爱如今的谢主。谢氏从前在谢主身上学到是什么叫慷慨赴的死字,又在如今的谢主身上学到什么叫自尊自爱的活字。

谢氏想活,并且想活的更好。

谢集面色暗沉,手下大将将领们心思各一,都在猜他们的谢主是要劝降还是...屠城。

“元帅说过留人存地,人地皆有。”

“元帅也说过收复是名正言顺的!”

“末将认为谢帅会因为夫人不会对其族人下手,你看看天京那帮人不就懂了。”

“不一定,元帅下令杀叛军,哪怕叛军投降还不是给屠了。”

“元帅这次肯定会主和。”

“绝不能主和,不能让我们的人白死!!”

底下的将领们炒作一团十分影响士气,普通谢兵也忍不住交头接耳,第一次面临这种状况,明明打赢了,怎么反而比败了更让人愁。

小兵们也私底起赌注:“元帅杀十倍,不杀二十倍。”

不少十倍选了不少。虽然怄气,但很多人认为元帅不杀也会留有后手,根本不用担心。

但脾气烈的谢兵们认为不杀难平怨气,到时接收一些怨兵,迟早他们壮大后还会反谢。倒不如现在杀了。

这场六晋的战争第一次让谢氏上下摇摆不定。

谢集自称儒将,哪怕此时,他也认为六晋不可留。六晋的号召力太强了,底下的民众一个个愿意为六晋赴死,其气势已触动谢氏。

令谢集想起他们还在南域时,老元帅因年纪而怯战,终日只为子嗣发愁,想生个儿子继承衣钵,一边又培养谢主为预备。

谢氏那一年过得煎熬,被石国府痛扁,被北域劫粮,被收押的叛军抄粮道。更被九晋制约。

谢氏内部,老元帅嫡亲垄断物资,打压底层族人。简直内忧外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