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劳务部的诞生
西卫和慎刑司抢着办, 新部门上任三把火,当天就将县令抓起来,还将祖产还给商人, 最后撤去县令的官职, 吏部直接任通过殿试预备役的学子入职。
如今县官不必从前那么安稳,更不是什么铁饭碗, 只要在徇私枉法尸位素餐, 不作为,马上就有人取代乌纱帽。尤其是中下层的地方官员,说被取代就被取代。司栖佟从一定程度在中下层官场保持清廉干净的环境。
劳务部的建立顿时吸纳一大批官员入驻,集体新官上任三把火,一天内之内各奔东西,处理了上百件民间工薪纠葛。
将各地商人震慑的跟惊弓之鸟一样, 商人们纷纷反应过来采取解雇不任用的方式抵抗。
很快商人们的商铺地皮, 被房东们收回, 就开始被人高价拍卖,转卖。
奸商们还想钻孔都无所遁形, 最后只能乖乖按照程序上来雇人, 发工钱。
一波就业潮也因此诞生, 因为民间做生意的小贩越来越多,商业环境又好,不像从前那么杂乱, 都是投机分子的天下。而现在谁是投机分子,朝廷就先打谁。给了不少老实本分的商人一个极大的安全感。
交税的人越来越多, 从乡下出来务工的人也越来越多, 人口流动同样越来越多, 给安保问题增添了极大的压力。甚至一度只能请军队镇压。还有路面问题, 天京除了主城,其他地方都是泥路,一下雨都十分难走。
恰巧工部因为火子药和火器的关系曾经多次失败,但失败也造出一些亚物。比如有一种石头竟然能锻烧成水泥,然后铺在地面三个时辰就干了,而且造价便宜。
工部将这件小事报上去,谢兰芝从私库出了一笔钱给他们请人修路。
工部魏昭受到五万两银子时,整个人都是懵的,水泥那么便宜,人工也那么便宜,甚至天京百姓因为新令带来改善的日子,为了报恩他们自发免费帮工,所以五万两都能修到天京外了。
不管魏昭不敢打扰谢帅,因为谢帅下个月就要启程去红河,她都是为了南部的发展,才会长途跋涉去北域的。这件事在民间和官场都一度是个热门话题。
偶尔茶馆的闲人遇到熟人都会来一句:“元帅是不是去北域了?”
“还没呢?估计快了。”
“不知道元帅去了北域吃得习惯么?”
“就是说,希望元帅能够好好照顾自己。”
“还是早去早回的好,这样殿下也不用担心了。”
与此同时工部魏昭刚贴上通告是修路,当天就来了一千百姓,男女老少都有,还自带了饭和番薯过来。
魏昭心想白白的人工不要白不要,但也不能真的不给点钱,于是就用多出来的钱买了鸡蛋便宜的小国水果当午后茶点安排在工地上。
没想到来的人更多了,一条三里的路不到半个时辰修好,晚上还有百姓自发巡逻保护道路,等路固化了才作罢。
五万两就这样修到天京外去了,甚至还在乡下村门口,乡下百姓出村就能走上好的水泥路,晚上孩子们也喜欢在这里玩,大人们也会搬凳子在这么好的地方聊天,吃饭。
还有的村庄有点积蓄,看见村口水泥路比石板路看起来还好,村后就一堆烂泥十分不雅观,村长就委派村里的壮年挑石子,在村里铺了一条路。这条村自发修路传到工部,工部又传到司栖佟那儿,司栖佟亲自为这条村写了一个牌匾:善路之村。
牌匾一下乡,整个村庄都成为了名人。
村庄上下一片自豪,出去只要说自己是善路之村的人,都会遭人羡慕。
有了善路之村的典范,不少村庄自发性出力,有钱的出钱开始整路,更有的宗族之村自己花钱去工部买水泥修村里的路和农渠。当然这些谢兰芝去北域之后发生的事。
天京一波创业潮,寻常时候官府都担心百姓会荒废田地,如今发现超级稻谷的增产,再有水泥修农渠耗费一些成本助产。其他生意哪怕做的再多都离不开以粮食为基础。何况广大司农官们日日夜夜盯着,根本不敢松懈,所以官府自然不担心百姓产量不够,以往粮产的压力也随着升级水稻肥料而卸下一大半。
底层百姓越发知道农务技术的重要性,司栖佟还特地将自己统计的农书:大晋农术。
下发给各个衙门免费复印,下发到百姓那儿。
不识字的百姓可以请画工,官府会出粮奖赏。
由于农书不需要太高端的画技,所以只要浅显易懂就行。不少民间画手纷纷上门应征,没一会儿就被官府亲自带去司农官面前,让画手作画。
农书这种东西从前得要一两银子才能从书铺买来,现在官府免费发,不少百姓都抢着要农书画,一个村大概会留二本,还是留给识几个字的带领大家。
第一部农书大晋农术由此诞生。大晋农术总共统筹与更新农技三百条,每一条都是司栖佟从谢兰芝那儿得来的见识。再经过司栖佟自己细化修改,得到一部不属于前朝的农书。
里面很多的种法还得司农官拿公家的田试验一下,才敢下发,不过多数管用,所以才会记录在里面。
天京大街小巷,每家其乐融融,商贾有了安定环境促进消费,百姓们务工早出晚归,二顿有饱。但因为今年番薯的产量不错,不少人家可以吃三顿,就晚上那顿是番薯。
不过总比没有吃的强,比起现在南部外好不少。那里不断起义,不断饥荒,刚熬过时疫,石国府又对小国发起战争。让小国百姓纷纷外逃,往南域和天京这边迁移。
为南部边境的将士们添加了不少压力。如今谢兰芝并没有打算接受外面的难民,三教九流,管理成本巨大。何况南部才安稳二年,内部也是还没完全发展,刚勉强温饱。实在无法负担太多。
而且即便边防军围得边境水泄不通,仍有人偷渡入境,每天天京附近都在增加一些陌生口音在附近游荡。虽说很安分,但到底是个隐患。所以谢兰芝临时想起天京有条废弃的运渠,刚好可以动用这批人修渠,平日只管些番薯芋头,暂时不会饿死,而且还可以聚在一起看管。
谢兰芝还参考现代的民术,抽调每个村子十人组成民兵,每个月可以领二斗米五十斤番薯作为俸禄看管这些外来难民。并且监督他们修运渠。
与此同时天京街道再熙熙攘攘,一片盛景,可随着一名谢兵敲锣打鼓,示意让路,百姓们纷纷推到两边,寻思着是不是又要有战事了?
这是谢氏百里快兵,平常需要重大的事不会这么大动干戈。
骑手已经二天没睡,他本可以坐船一天就到天京,可左将军不放心怕火器被截获,毕竟天京境内即便安全,也不免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