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西晋的未来们

三角洲战役来势汹汹, 去得也快。不少谢兵和京衞从战时面临强大舰船的无措,逐渐稳重起来。

有了应对敌船的经验,他们不再对海上战争感到恐慌。就算以后还有海盗敢来, 他们也能一一应对。

事后谢兵和京衞军开着小船登上军舰, 缉拿了船上幸存的海盗。海盗们尽管身手不错,但还是三两招被谢兵撂倒。然后海盗集体被拳头打得怀疑人生。

论火器也许谢兵的力量不够, 但单兵作战素质却是最高的。

谢兵们在京衞军里里外外的协助下, 总共抓捕五百个海盗。其余海盗基本死绝。

京衞军和谢兵也损失不少,战死一万三千人,越国与石国府军民六万,伤亡总计达到七万三千人。另外有七千人受了很严重的伤。

大家为了避免自己人在大海上漂流溺死。大家白天找夜里找,才找回三百人。

晚上看不见大海,他们就取下海盗的油灯继续找。寻找了七天七夜, 能找的都找了。

马虎被找到时, 他趴在一堆船骸上几乎沉进去, 还好京衞军来得及时。

马虎被抬上岸后,第一时间就问:“海盗船现今如何?我们胜利了吗?”

京衞军顿时一个个惊喜告诉他:“将军咱们不仅赢了, 而且还俘虏了五百海盗。”

“可惜最后一艘海盗船还是让他跑了。”

“不过三角洲已经被我们都夺回来。”

“元帅那边还传来命令, 让我们想办法将海盗船遗骸拖回天京。”

马虎大概知道元帅想法。这次的海盗船实在是太强大, 如果再来十艘这样的船,他们肯定再无还手之力。

元帅和陛下都需要这些海盗船给工部提供参考,如果能将那么强大的船仿制下来, 那他们大晋再不怕强敌来犯!

马洪越想越激动,他赶忙道:“元帅说的对, 一定不能错过那个铁家伙。只要有了它, 我们就不愁打北胡匈!”

“不, 现在北胡匈已经没有资格当我们的对手。”

京衞军和附近的谢兵无不赞同他的说法。

这就是经过驱赶海宼, 三角洲战役洗礼的军人。他们终于意识到真正的敌人不在中原,而是在外海。

并且外海已经发达到连海盗都具备军事战舰,中原人很难想象外海的大国已经发展到什么地步。

而他们现在不再惧敌,只要能拥有战舰如此强大的技术,震慑八方,未来全球寰宇将无人敢侵犯东方!

三角洲战役险胜的消息传到新天京。甚至整个南中原,令无数百姓举国欢庆。

尽管百姓们没有见过海盗船,不知道海盗船多强大,但值得整个大晋都要防备的敌人,一定是难啃的骨头。

可现在就算再难啃的敌人,他们大晋的军人都啃下来了。还有什么不能战胜!

谢兰芝也走出顺天府,她走出顺天府那刻,司栖佟已经领着众臣门庭等待着她。

众臣纷纷朝她拱手行礼,甚至将要压低一半,大家无声地对她表示着自己的敬重。

谢兰芝微微一愣,她看向司栖佟。

司栖佟充满威严的玉容,泛起一丝淡淡的笑容:“兰芝,我们战胜了海宼。”

“此次战役不仅驱逐海宼,还成为我们大晋,不,西晋的立国之战。”

“从此以后,四海为邻,能歌善舞,我西晋再无能匹之敌!”

众臣们纷纷点头。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昔日荣光复兴的喜悦。陛下说的对,这一战不仅是立国之战,从此四海诸国听闻西晋的三角洲战役都会屈膝臣服,不敢再觊觎中原!

谢兰芝走到她面前,司栖佟主动摊出手掌将她的手紧紧抓住,然后两人转身往后面的香车宝马走去。

这一幕让谢兰芝有些恍惚,同时十分眼熟。

她突然想起她和小凤凰在沉香府时,也曾经历过。

只不过这次宝车的主人是小凤凰。

谢兰芝瞧着她的背影,她开心地笑了笑。

等两人上了车,众臣纷纷道:“恭送陛下,恭送元帅。”

谢兰芝没有忘记从窗口探出头,吩咐吴秋:“接下来就交给你。”

吴秋站出来道:“下官明白。”

之后宝车离开后,众臣以李令和魏昭为首纷纷围住吴秋询问下一步该怎么做。

吴秋被人围得水泄不通,甚至有人还不小心踩了他的脚趾。

他不得不支起双手,阻止他们继续靠近:“诸位大人,请你们不要着急。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很简单。”

“陛下也吩咐过我,此事非诸位大人不可。”

李令大概猜到什么,他特地跟魏昭说:“魏大人,看来你又要有的忙了。”

魏昭则是满脸感叹道:“我说过只要答应三角洲战役,我多忙都没关系。毕竟大家都是为了西晋立国而准备的。”

自司栖佟亲口定下新国号时,众臣迅速改口不再称大晋,而是西晋。

西晋代表着不同于大晋的新国度。从此再与旧时的大晋不同,虽说是一脉相承,但西晋绝不会再找大晋历代君主的老路。

民间与官场也将迎来截然不同的新气象。

吴秋便当着众人面前宣布:“还请诸位大人能够到民间筹款,共同建设海防工事,就比如海船,大炮,河渠等工程。”

“西晋立国初期需要的经费至少要五千万!”

五千万瞬间引起众臣的哗然,但很多人出奇地没有抱怨这个任务很难。因为陛下没有规定不许捐自己的钱。

吴秋还特别告诉诸位大人:“陛下说了,捐的可以立下名目,也可以自便。”

分明是在告诉所有人,司栖佟希望大家捐,并且可以无所顾忌地捐。哪怕曾经动过歪念头,或者本身祖上就积累的财富。

但是要捐了就是功臣,无论是从哪里来的钱,她都既往不咎。

吴秋没有本来说的是民间,转眼间又故意将注意力引到官员身上,分明是暗示他们尽量不要打民间的主意。

诸位大人好些人反应过来不敢吭声,他们都知道一旦上司捐了,他们敢不捐吗?

现在西卫查得严,谁敢将主意打到百姓头上。这三年陛下对民间的税务都是微调下降,涨的少,甚至说压根没涨过。

要不是税种越增越多,可以给国库增添不少税务,减轻压力。一般不会轻易将加税的压力转到百姓头上。

想到这,不少大臣明白过来了。也纷纷感叹现在的百姓跟二十年不同,会好生活许多,也不愁饿。

当天诸位大人们回到自己的家,开始让管家,夫人计算家产,然后提现出来一部分捐赠给朝廷建设海防工事。

吴秋捐了五千两。李令整副身家都捐进去,也才二千两。工部魏昭这几年得到不少奖赏,他个人捐了八千两。谢氏另外再捐了一万两。六部大人们多多少少捐点加起来总共五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