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正午时分,医学楼前。
佟小南、聂冰原、许焰三人站在花坛上。
不远处的束放蹲在没膝的雪地里。
他们看束放。
束放看雪。
单向奔赴的凝望已经持续了十五分钟。
许焰:“我们为什么要跟着一起过来?”
聂冰原:“看看他说的真的假的。”
许焰:“那他现在在干吗?”
佟小南:“观察雪层,看哪个位置最适合开展试验,之前都是夜里刨地,没条件做最佳挑选。”
许焰:“这你也知道?”
佟小南:“来的路上他说的,你忘了?”
聂冰原:“他压根就没听。”
许焰:“你俩到底站哪边?”
佟小南:“科学。”
聂冰原:“还有探索精神。”
许焰:“……在雪地上搞种植研究哪里科学??”
看来火烈鸟也不是什么都没听,至少路上束放说试验田的目的,是希望能找到寒冷下可种植谷物的方法。
粮食不像蔬菜,生长周期短,使用大棚保持住温度和水分就行,谷物的成熟需要更大的空间,更长的周期,需要大自然的配合,土壤,阳光,风,雨……
束放的科普专业得多,但侦查系三人组只能挑听得懂的,简化成以上理解。
佟小南:“他说这次确认好位置,就可以等下次雪后过来正式开始第一个试验周期。”
许焰:“所以被目击三次之后再也不出现,真是为了等雪?”
聂冰原:“我早说过,不现身的原因就是天气太差。”
许焰:“……”
“你们说,有可能成功吗?”佟小南望着一片白雪皑皑,忽然问旁边两人。
“要是能成功,他就是全世界救世主。”阴阳怪气的话,许焰声音里却听不出多少嘲讽,反而带着无奈的悲凉,就像你知道该心怀希望,可不知希望在哪里。
“既然这样,”佟小南看着那个蹲了许久的背影,“为什么这里的大学一个个都没了,农院却还在。”
“束放——”聂冰原忽然喊。
蹲了许久的背影回头,目光疑惑。
“你这个研究有戏吗?”北极熊问得直白。
束放没任何犹豫:“会有的。”
聂冰原:“什么时候?”
“不知道,”束放说,“我们都在努力,我们研究不出,就后来人继续,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不是“我”,是“我们”。
某个刹那,佟小南仿佛看见了许许多多人,一样的蹲在雪地上,一样的沉默而专心,固执也坚定。
“老聂,我现在特别想赶紧上陈比德的课。”
“想报仇啊,”聂冰原乐着撞他一下肩膀,“晚了,这都过去多少节课了。”
那个他们与陈比德针锋相对的课堂上,佟小南说完诺亚方舟从来不是我们的故事,陈比德其实还有后续——
他问:“好啊,你来说说,我们的故事是什么?
当时北极熊和帝企鹅都很上头,一唱一和,天衣无缝。
聂冰原:“大禹治水。”
佟小南:“精卫填海。”
聂冰原:“愚公移山。”
佟小南:“后羿射日。”
聂冰原:“对吧,别说区区灭世洪水,就是太阳烧太热了,我们都能射下来九个。”
陈比德笑了,像在看幼稚的孩子,还是一派斯斯文文,甚至从容推了推眼镜:“不要说这些虚无缥缈的,老师想问的是,我们具体做了什么?不是过去,不要神话,我只要当下,要现实。”
他可以跟你谈末日方舟,你不能跟他谈华夏精神。
郁闷的是两人还真被问住了。佟小南和聂冰原坚信一定有在行动,却说不出究竟是什么。
雪地花坛里,佟小南越想越懊恼:“束放这家伙怎么没早来两天。”不然何至于一口气噎到现在。
“现在也不晚,我随便找个茬再跟陈比德吵起来,你就说你想说的。”聂冰原双手插袋,流氓做派。
佟小南乐了:“你知道我想说什么?”
“不就是这个,”聂冰原看向束放,后者已经开始往雪地里钉标记点:“这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眼前雪地的身影,山上农学院的师生,还有无数正默默努力想要为这片土地寻回生机的人,他们不认命,不去留那些都不知道该由谁打开的末日火种,而是坚信着,能在绝境里劈出一条路。
“我们就是太低调了,”安静半天的许焰突然出声,“精神内核要有,名声气势也不能输,像这种项目就该起个响亮的名字。”
聂冰原罕见带点期待看他,等待创意命名。
火烈鸟认真思索:“大禹?精卫?愚公?后羿?”
聂冰原、佟小南:“……”
那堂地理课不知道火烈鸟听了多少知识,反正他俩跟陈比德吵架那段,许同学肯定聚精会神。
终于等到束放钉好第一块地的标记点,圈定范围。
趁他转站医学楼另一面之前,佟小南代表旁边两位同学,建议他给项目起个名。
结果人家早就有:“57号试验。”
帝企鹅:“……没啦?”
束放点头:“这算是我自己的私人编号,从初中……”微微停顿,没什么表情的脸上少见出现一丝不自然,“从初中第一次种小番茄开始,那是1号试验。”
“努力也是需要说出来的,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付出。”许焰恶声恶气。
束放不解:“别人本来就没必要知道。”
许焰气得心累:“束放弟弟,假如五十一百年后,你们农业战线真拯救全人类了,一追根溯源,这么伟大的集体成果竟然连个响亮的名号都没有……”
“我们有。”束放沉稳打断,似乎才听明白。
佟小南和聂冰原意外看他:“你们有?”
“全球气候变冷下的谷物种植研究,”束放说,“我们国家很早就开展了,我的老师,我的老师的老师,都在做这个方向,所以我现在做的也是。”
这个名字真是朴实无华,一览无余,不整虚的,全是技术。
许焰:“当初第一个提出此研究方向的人,就没有给这么有意义的项目起个帅气的代号?比如……大禹什么的?”
束放:“接近了。”
许焰:“?”
束放:“盘古。”
天地未分,宇宙混沌,一个叫做盘古的巨人孕育在混沌之中。
有天他忽然醒来,眼前一片漆黑,便从混沌深渊里取材化作盘古斧,用力一挥,混沌破开,轻而清的东西上升,变成天,重而浊的东西下降,变成地。
盘古怕天地再合上,便头顶天,脚踏地,撑在天地之间。
天升高,地变厚,盘古的身体也越来越长,就这样柱子似的撑了许久许久,天地成型,巍峨的巨人也倒下了。
他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声音化作雷,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与五岳,血液化作江河,筋脉变成道路,肌肉变成田土,发须变成满天星辰,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牙齿与骨骼变为金属与石头,精髓化作温润的玉,就连身上的汗,也化作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