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回家

这是一家两进的书肆, 和宅子一样有垂花门和影壁墙,进去之后就该是店堂了。

等走进内堂,周青林才发现这家店的陈设与时下的书肆完全不是一个风格,没有花盆绿植装饰, 也未在堂前挂上几幅名人字画增添雅气。

宽大的店堂里摆满了货架, 那些在常人眼里的精贵书本在这里都随意地堆放在书架上。

周青林浏览了一番, 架子上有《三字经》《百家姓》这些孩童开蒙的书籍,也有自己现在正在研读的《左传》与《礼记》这些四书五经,可谓是应有尽有了。

感觉自己就好像进入了一个大型的甩卖现场。

再看那笔墨纸砚也都陈列在货架上,一排几十个白瓷笔筒里装着各种尺寸的毛笔, 周青林抽出一支小楷笔来,没想到居然还是短锋的, 像这种一厘米内的出锋,自己在云河镇还真没看到有的卖过。

这尺寸倒是可以用来写簪花小楷了。

想到刘莲芝和大丫几个, 周青林一口气挑了六支, 小的那几个暂时还用不了,就先给她们买来存着吧。

接着他又挑了几块光滑细腻的墨锭, 如今家里人都开始习书练字了, 多备些总是不会错的。

店伙计接过周青林手里的笔和墨,听到他还要买府试的历年考题, 便指着最末尾的一排书架对周青林说道:“喏,就在那边,客官说的卷子那儿都有呢,您过去瞧瞧吧。”

周青林照着伙计说的位置走了过去,看到最后一排货架上摆满了一卷卷的考题, 他随手拿起一份看了看, 发现居然还是康州府的, 又拿了另外一卷打开,这是陵州的。

按捺着心里的喜悦,周青林把这排货架上的卷着的考题都一一翻了翻,果然和他想得一样,这些也都是其他州府的。

没想到这家书肆的复习资料这么齐全,看来今天自己是来对了。

这些正是自己目前最需要的答题资料了。

从知道府试中要考一诗一赋开始,周青林就试着把自己印象中的几首赋词做了体裁分类,最常见的是辞赋和汉赋两种,如屈原的《离骚》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一种是以诗歌的形式表达,而另一种则是以散文的形式抒情。

他看了上次从静墨轩买来的历年考题,发现去年府试杂文中赋的命题大多是借景抒情,如春花如冬雪,语句要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语音要求声律谐协,这是典型的骚体赋特征。

周青林又看了安州府前几年的府试真题,发现也都是这种体裁,而不是体物写志一类的。

当时他心里就在想,是恰巧安州府这几年的考题都是这样的,还是大历朝所有的赋在内容上都如楚辞一般侧重于咏物抒情的。

无奈自己在云河镇买不到更多能解他心头疑惑的参考资料,所以这几天周青林都在纠结这个问题,一时想着府试时要不自己干脆就以散文的形式写吧,可转念一想,又怕这种写法在本朝根本没有出现过。

到时答不符题意,考卷直接被考官黜落,那他不是瞎忙一场了。

没想到正在他左右为难之际,今天居然让他在这里找到了这么多州府的历年真题,周青林一时乐得合不拢嘴,这可真是瞌睡有人送枕头,正是时候啊。

他兴奋地喊来了书店伙计,指著书架上十几卷考题对他说道:“我想买这种历年的杂文试题,烦请小二帮我拿些来。”

“客官,不好意思了,府试三场考试的试卷是一整套的,咱们店里可不单卖的。”

“啊,不单卖啊。”周青林不免有些失望。

整卷买的话那可不便宜,上次他在云河镇买的那一卷就花了他一两银子呢。

周青林不死心地问了问整卷的价格,大概是运费成本的差异,这边一卷考题的价格是九百文,比云河镇便宜了一百文,周青林数了数架子上的卷数,全买下来的话是十六卷,也就是近十五两银子。

周青林心道,怪不得都说穷人念不起书,光这买资料的银子就抵得上一年的嚼用了。

娘的,他那两头野猪才卖了十三两银子呢,这破纸居然比猪还贵。

心里想着不买算了,可又有些不甘心,府试就在眼前,自己好不容易理出了答题头绪,他是真的不想错过啊。

再想想在石别山扛石头的那几日,还有身后那时刻尾随的呵斥声。

周青林摇头,这样的经历他不想再有了。

舍不得金子弹,打不到金凤凰。

一咬牙,买买买!!!

……

店伙计抱着一大摞试卷去结账,加上先前挑的墨条和六支小楷笔,一共十八两三钱,掌柜给抹了零头,收了十八两银子。

看到周青林也没背书箱啥的,掌柜就让小伙计去库房拿来了油纸,帮着他把试题一卷一卷包好,免得把考题弄脏了。

然后还很贴心地给周青林找了一个旧考篮,是那种长耳式的,只是考篮盖子已经不知道到哪儿去了。

反正放在店里也无用,不如干脆就给这位小哥装东西吧。

虽旧了些,可篮筐倒是挺大的,十六卷试题放进去正好能装下。

等周青林提着满满一篮子考卷走出书云斋时,对面那些在风棠书院门口逗留的学子都看到了这新奇的一幕。

虽然外面用油纸包裹着,可读书人一看便知道这是府试的历年真题卷,不免都有些咋舌。

他们还从未见过一次买这么多考题的人呢。

再说这人不就是中午在府衙门口大快朵颐的那位吗。

“你说他这会儿买这么多考题干嘛?”一学子问另一学子。

“还能干啥,当然是照着做习题了。”有学子答道。

“府试近在眼前,此时再参详考题不过是临渴掘井、江心补漏罢了。”一位穿着灰袍的书生说道。

“黄兄说得对,想起他先前在府衙门前的行事,再看此时的做派,不过是哗众取宠徒增笑耳的人罢了。”

众人听了也跟着点了点头,觉得似乎有些道理,提着这么一大篮子考题招摇过市,可不就是故意引人注目嘛。

“丁兄学富五车,此次府试定然是榜上有名的。”

“哪里哪里,黄兄才高八斗,定能名列前茅才是。”

哈哈哈哈哈

……

等周青林回到客栈时,已是酉时,大堂里坐满了吃晚饭的人,其中大多是和周青林一样过来到府衙报考的士子。

众人见他提了这么多考题,也很是惊讶,纷纷感叹这人的分秒必争。

周青林没在意,他到了房间后就把竹篮里的考题都倒在了床上,然后一卷卷拆开,把里面的杂文卷子都挑了出来。

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历年府试杂文中赋的体裁了。

周青林先看了康州近三年的真题,采用的果然都是楚辞句式,又看了陵州的,也是抒情为主,不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再看庆州的也是接近于诗歌类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