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那是我老婆

这次回到古代, 池母的野心更强了。

一次次搬运酵母粉也挺麻烦的,她准备在古代办个厂,自制酵母粉, 当然小苏打、泡打粉什么的也不能少,厂正好交给池父管, 反正他闲着也没事。

池父:?

他来古代真的只想度个假而已,他老婆要不要这么有事业心?

在现代待了那么久, 扈春娘也明白了, 以物易物终究是小道,技术才是赚钱的根本,所以她开始研究起那些化妆品的制法。

刚巧和池母研究膨化剂制法的想法不谋而合, 两个人开始一起钻研起化学学科。

扈春娘是古代人, 池母那时候九年义务还没普及,文化水平也不高,所以那些原子公式对她们来说可是太难了。

池砾的理科成绩倒是很好, 但他太忙了,平时也不着家, 问不上他。

不过只要有钱,一切都没有问题, 既然两位妈妈还这么有求学精神, 那给她们请个家教就是了。

说起来, 那两个土木工程的女学生,就是理工生,高考的时候化学肯定是必修课。

虽然水平不一定怎么样,但教两位妈妈是绰绰有余的, 还可以顺便教她们一些其它基础课程, 丰富一些常识。

只是池砾万万没想到, 他低估了谭玉书他娘的魅力。

一开始确实是雇那两个女学生教的,但学化学跑不了做实验,为了让两个从来没见识过化学实验的阿姨见识一下,两个大胆的女学生跑去学校借化验室。

然后A大一个化学系丧偶的老教授,就这么对扈春娘一见钟情了,开始了猛烈的追求,时不时就来扈春娘的店里坐坐,展示一下博学的魅力。

扈春娘是什么样的人啊,当即把这个老教授迷的五迷三道的。

谭玉书:……

“娘,你是要在现代给我找个后爹吗?但恕我直言,那位老先生,好像能做我爷爷了……”

扈春娘一扇子拍他脑袋上:“放屁,我好不容易上面不用伺候老的,下面不用伺候小的,来现代无牵无挂,自由自在,干吗想不开给自己找个祖宗?”

“那……那位老先生?”

扈春娘一摇扇子,冷笑一声:“男人,不就是那么回事吗?下至十八,上至八十,都没什么两样,他愿意免费给我驱使,我干吗不用?”

谭玉书:……

他娘莫非就是传说中的“海后”?

不管怎样,看老教授那乐颠颠的样子,恐怕是乐在其中?

老教授的子女倒是来了好几次,虎视眈眈地盯着扈春娘最好不要有别的想法。

不过在池砾开着那辆800来万的超跑,送扈春娘来店里后,老教授的子女就不来了。

这位夫人有颜有钱有事业,难道图他爸年纪大?图他爸不洗澡吗?

百分之八百他爸一头热。

不过他们家老头最近焕发第二春,整个人都有劲了,哎,就随他去吧。

就这样,扈春娘和苗冬梅闺蜜俩,一直免费蹭人家老教授的课,连那两个女大学生,都沾光混了一门选修课,妙啊。

来到古代,有了充足的原料后,池母就想把现代美食带来古代。

说实在的,她甚至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一想到从没吃过现代美食的古人,吃到以前从未见过的蛋糕、炸鸡、薯片什么的,她就满足的不行!

这种心理是为什么,她也不知道。但想到古人脸上那惊诧、享受的表情,她就开心得不行哈哈。

所以这次回来,她做好了充分准备,推出一个新款美食,那就是蛋糕!

但做蛋糕免不了用到烤箱,古代没有烤箱可怎么整?

池母就愁了一会,很快就信心百倍了。电烤箱是现代发明的,但是古代西方人没有电烤箱,就不做蛋糕了吗?

办法总比困难多,所以池母立刻研究起古代西方是怎么做蛋糕的。

这个时候,那两个女大学生又派上用场了。

她们俩是学土木工程的,生生给池母研究出一个古代的烤炉构造。

难怪说现代社会,大学生是最廉价的劳动力,给点钱,啥都干得出来。

于是回到古代,池母直接买下了一个宽敞还带院子的门店,准备砌一个烤炉,钱自然还是和厄法寺借。

池砾敢不借吗?

而且蛋糕这种东西很容易让人上瘾,古人从来没见过这东西,卖得肯定很好。

做蛋糕的成本那么高,肯定不能像包子馒头一样卖的那么便宜,价格尽情往高了定,专门面向有钱人。

古代穷的人是真穷,有钱的人也是真有钱,这门生意肯定会比苗娘子面铺还赚钱。

从厄法寺银行投资角度来说,这钱也没道理不借的。

这次来古代,带来的大多是技术,东西反而不多。

要说带来的东西里最贵重的,就是四袋种子。

年节一过,春种很快就来了,谭玉书现在正管农业呢,可不得给他整点业绩。

带来的种子其中一种就是谭玉书上次想带的棉花,棉花不仅能用来保暖,还能用来纺线,是一种非常必要的经济作物。

不过对于处于农耕文明的雍朝,最重要的还是粮食,于是池砾就把“杂交水稻”技术弄来了。

让自花授粉的水稻品种杂交育种,使杂交品种集中父本母本最优良的性状,这个技术培育出来的水稻品种被誉为“东方魔稻”,不仅亩产高,适应性也强,凭一己之力解决了全球的粮食短缺问题。

当然作为一种专注产量的水稻品种,口感不算好,在粮食储备充足的现代,基本用作工业用途,很少摆上餐桌。

但对于大部分吃饱都困难的古人来说,可不会挑口感,杂交水稻这惊人的产量,就是他们现在最需要的东西。

南方可以种两季水稻,杂交水稻在南方推广正好,而北方池砾带来的是玉米。

同样是一种高产粮种,亩产能达到千斤,而且抗寒、抗旱、抗倒伏,生产周期短,对各种地形适应都非常好。

古人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很弱,能有个安全生长成熟的作物极为重要,玉米这种比较“皮实”的粮种,一经引进,很快就能推广开来。

虽然作为粗粮,味道也不好,但就和杂交水稻一样,穷时用来救命,富时用来酿酒做饲料,怎么着都能有销路。

最后一种东西,是用来凑数的。

因为谭玉书觉得这三样东西,“一南一北一冬”,若再来个“夏”,就对仗了,跟嘉明帝说的时候比较朗朗上口有B格。

池砾:……

作诗作疯了吧,这玩意都得给整个对仗?

那夏天需要什么呢?硝石制冰?这技术雍朝也有啊,怎么也不能让他把空调整过去吧?

想了半天,还是没想到夏天有什么必须品,毕竟夏天不像冬天,一不留神会死。

就在纠结的时候,谭玉书扫了一眼他平时直播的那个平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