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两边互市让乾隆赚了个盆满钵满,永璋和永瑢也跟着赚了不少,算得上皆大欢喜了。

永璋特意给沐瑶挑了礼物,是一套和田玉的首饰,玉质极好,是从西边那里高价买下来的。

永瑢也赚了银钱,打算给沐瑶也送一套首饰,却被沐瑶拦下了。

她笑着道:“正好我有个想要做的东西,得让你来帮忙。”

永瑢自然一话不说就答应下来,好奇问道:“额娘要做什么,我真能帮忙吗?”

沐瑶就道:“你会画画,还会画结构图,自然你来帮忙才是最适合的。”

她比划了一下自己想要做的东西,其实就是小型的消防车了。

毕竟之前碧桐书院烧起来的事,让沐瑶想起后来九州清晏仿佛也是烧起来过。

说到底还是如今的宫殿全是木质结构,全是易燃物,一旦失火就烧得厉害,如果不及时救火,基本上就要被烧完了。

因为九州清晏烧着的事,弘曕并不知情,跟其他阿哥聊天说话正笑着,被乾隆偶然看见,心里就不高兴,还训斥了一番。

没几年,弘曕就因为内疚去世了。

所以沐瑶记得此事,更是记得永璋这个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弘曕来了。

弘曕实在无辜,怎么都不能让这样的事再发生的。

她发了一会呆,永瑢就疑惑道:“额娘,这个水车要怎么出水?”

沐瑶就解释道:“这车是四四方方的,前后都有能推动的地方,底下是轮子。两边也有拉杆,左右两人上下拉,让水从最上边的龙头出来。”

这是简易版的压力出水器,跟高压枪有点相似,不过没能达到现代那个强度,在这时候已经很合适了,水柱能够一三十米远。

就是需要人力去推动,而且车里的储水器有限,还得有人不停往里边加水才行。

不过在宫里,最不缺的就是人手了。

暂时沐瑶没能想到更好的水车,只能先把这个做起来。

永瑢按照沐瑶的意思把这个水车画出来,已经是几天之后了。

沐瑶看过后觉得该是差不多了,永瑢就自告奋勇道:“额娘,这个就让儿子去找人做出来如何?”

一来永瑢不想沐瑶费神,她还得好好养胎呢!

一来他对这个水车也很感兴趣,之前碧桐书院烧着的事恐怕还是吓着沐瑶了,她才会绞尽脑汁想出这个来。

永瑢自然不能让别人辜负了沐瑶的心思,索性自个做出这个来。

有自己盯着,这东西必然能尽快做出来!

沐瑶知道永瑢体贴,就笑着点头道:“那就交给你去办了。”

只靠永瑢去找匠人做,自然是不够的,他索性先去九州清晏找乾隆,把图纸一给,说要做这个东西,希望乾隆能够大力支持。

他跟乾隆解释一番,乾隆就感觉这是个好东西。

其实前朝也有救火的工具,就是宋朝的时候相当不少了。

比如防虞器具、桶索、旗号、斧锯、灯笼、火背心等等,而且还是官府出钱,成立了一队潜火队,算得上是如今消防队的雏形了。

甚至还配备了云梯,如果是高楼的话就能架上。另外有唧筒,就是最早的消防泵了。

小规模的火灾,还会用上水囊,里面储满水,在需要的时候直接拿就行了。

相比之下,水龙车有轮子能动,能挪到任何火势大的地方,还能调整方向,更为方便。

乾隆看着就不住点头道:“这个不错,让造办处协助你做出来,越快越好。”

他自然知道宫殿的隐患,哪怕如今的宫殿虽然用的木材,外边刷了几层涂料,防火却不尽人意。

如果在救火上面多用心,也能在出事的时候尽快灭火,不至于蔓延的更广了。

得知是沐瑶的主意,乾隆并不意外,笑着鼓励道:“既是贵妃想出来的,交给你是再适合不过了。”

永瑢的画画天赋不错,这结构图画得尤为清晰,基本上造办处的工匠一看,就差不多知道该怎么下手做了。

有永瑢领头,工匠们有些疑惑只琢磨一下就迎刃而解,选了铜来制车。

毕竟木头的话,里面储水时间长了容易漏不说,还容易发霉腐烂坏掉,哪怕有涂层在也只是拖延一段时间罢了。

这么个水车要是做出来经常要换,那就太麻烦了,索性用铜来制,不容易生锈,密封性更好,还相当耐用。

半个月功夫,这水龙车就做出来了,再三实验过,从不同角度来喷水,只要左右有人向下不停压,龙头的水就会源源不绝喷洒出来,落在火灾的地方,相当精准。

就是因为水压的关系,水用的特别快,需要有人不断加水进龙车。

如果只用木桶提水的话就太慢了,哪怕殿前一般都有两个巨大的水缸储水备用,不到一刻钟就要用完的。

而且把大缸里的水倒进水龙车也很慢,用水桶一次次倒进去,水龙车两头都有进水的地方,每次最多一边两个人倒,再多就不可能了。

一桶水才多大,两桶下去却是杯水车薪,动作慢一点,水龙车里面的水就要彻底用完了。

哪怕人手再多都不行,沐瑶就想到了虹吸原理。

只要管子是真空的,堵住两头或者里面充满水,就能从低处到高处去。

于是沐瑶让永瑢在水龙车最上面也做了个活扣,能够打开把管子戳进去,另一头在水缸里面,水自然而然就从低一点的水缸进到高一点的水龙车里面了。

当然前提是水管要泡在水里,或者堵住两头,一起放进两边才能成。

永瑢看着水竟然从低处去了高处,顿时十分惊讶,瞪大眼盯着不放。

工匠们倒是不觉得稀奇,只感慨纯贵妃果然博学多才。

永瑢有些疑惑,问起工匠道:“这个很常见吗?”

工匠就解释道:“六阿哥有所不知,汉朝灯具就是顶部有导烟管与灯体相通,中间是空心的,储一半水,烟雾顺着管道融入水中,然后消失,不会有烟雾出来。”

导管把烟雾吸进水里,就跟这个水管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从低到高吸进来。

汉朝的工匠把这个灯做得极为精美,点灯后屋内却没有任何烟雾。

具体原理如何,工匠们说不清,只知道能这么做。

一些灌溉的工具也是这个原理,把低洼的河水抽起来到上边的田地当中。永瑢点点头,只觉得这个水管极为方便。

后边如果着火了,宫人们只要去打水提桶送到这个水缸就行了。

水缸四面八方都能倒水,同时八个人都不在话下,就要迅速得多。

当然永瑢琢磨着如果水流能从低到高走,那么如果在大缸旁边放一个矮一点的水缸,再旁边打个水井,水直接落在矮点的水缸里面,再用管道倒入高的水缸,那就更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