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韶华倾盖
因为渣兰尚有另外的拍摄任务在身, 这一次的客串,还真的是标准的一次客串。
“要不你和伯恩演父子吧,我看你们还有点神似的。”苏韵的安排就是在女主两个双胞胎哥哥在玩音乐那一小段剧情里, 插一个渣兰和伯恩在演奏乐器的短暂露面画面:都是大导演维斯康蒂(挖掘出来)的男人, 两人虽然性格南辕北辙,但其实外形还是有点相似的。
那种躁动不安的天然诱惑之美, 哪怕他们什么都不做, 也照样勾得人动魄惊心。
大概维斯康蒂作为导演界的颜值巅峰之一, 为他所拍的电影选美男子的眼光, 便也是一等一的好和上心。
“过分了我还年轻!”听到苏韵的安排, 好心过来帮忙客串的渣兰差点气倒。
“那你们演叔侄怎么样?”苏韵连忙出言顺毛,“我也不是不能让你们演兄弟,主要是剧情里是让双胞胎哥哥在男主爸爸提到他曾经是萨克斯手时, 邀请他要不要加入一起玩的,所以得有个年纪相对成熟一点的例子……”
那一段剧情,也是给男主爸爸这个一贯以反派形象示人的角色,来一次更为立体化的转折点:作为事业家庭双美满的“成功人士”男主爸爸, 在前期是一直嘲讽女主家的人玩音乐搞绘画这些东西, 是不务正业才导致了家里穷酸。
那种高高在上看不起人的态度, 让男主家对其颇有些怨言。
不过,在两家人聚餐的那一晚,男主妈妈回忆起两人第一次认识时,说, 他正在乐队里演奏萨克斯。
接下来, 双胞胎哥哥聊音乐聊得越多, 男主爸爸就越沉默, 还尝试伪装出一副笑脸——结果却是笑得比哭都难看。
一下子, 一个为了生活而放弃了梦想的可怜可恨中年男人,就跃然于其上。
这点复杂情绪的演绎,对于德尼罗来说完全不是问题,因此苏韵对他很是放心。
而渣兰只需要露个脸装个演奏的样子,对演技需求基本无限约等于零,所以苏韵这次也不用担心要各种折腾像从前合作那样,拍多次多角度的素材给他“剪”演技……
唯一要担心的,却是伯恩这孩子——看到他顺手就把剧组里剩下的碗碟盘子全洗了之后,苏韵不禁关切地来到了他旁边:“剧团虐待你了?”
怎么洗盘子洗得这么的……熟练?
“啊?”伯恩把擦干的盘子放到一边,有些茫然,“没有啊。”
“那你……”苏韵欲言又止。
“哦,这是我休闲的一种方式——我觉得亲手把脏污的盘子通过洗刷让它们变得干净,是一种很享受的事情。”伯恩解释道。
苏韵认真地看了他一阵,确认他不是在开玩笑之后,方才挤出了一句:“你真是……贤惠。”
于是路过的汤姆忍不住看了苏韵一眼,然后开始回忆起了自己从前给她摘的果子、做的意面、烤的饼干——这么多的付出,却换不来一句好。
偏心!
都是金毛的,怎么就夸他不夸我?因为他比我高?!
还说我们是什么好朋友,其实对谁都比我好!
人一旦生起气来就容易智商退化,以至于完全听不出什么才是夸赞,什么又是嘲讽。
不过忙着拍摄,汤姆还是好好地藏起了这点比较的心思,只等电影杀青后,再慢慢和苏韵好好算账。
但是这种比较的心思,就很类似于追妻火葬场后男主的随时随地吃柠檬心理——于是,最近汤姆甚至还被苏韵和导演卢卡斯夸了演技有进步……
杀青戏就是篮子男孩拍卖会的大场面,在学校的礼堂布置好了之后,剧组是请了学校所有愿意参与的师生作为活体背景,让他们各自在座位上坐好,基本随意发挥,和平常在礼堂活动一样即可。
顺利地拍完了这一场之后,正当大伙打算各自起身准备自由活动时,小舞台上忽然又出现了一点未纳入计划之中的动静。
招呼着人从音乐室借来的把乐器推出来后,趁伯恩、瑞凡、陈柏杨和张榷嵘在调试各自的乐器时,苏韵走上了演讲台。
把麦克风调低到适合自己的身高后,苏韵清咳一声,开始说起了话:“请大家暂时不要离开,我有一个消息要宣布。”
“今日7月3号,除了是我们剧组如期正式杀青之外,也是我的好朋友——汤姆的生日。”
“噢——”听到这里,在场的人基本就明白了苏韵这一下临时加场的意思,纷纷感叹出声,然后将目光落到了站到一边的汤姆。
他这时正呆呆地提着道具篮子,画着精致妆容的脸上眼睛瞪得大大的,嘴也是因为惊讶而半张着,露出了那一双被善意嘲笑了多次的小兔牙……
看着挺像只童话故事里穿着西服的兔子先生,幼年版本的那种。
苏韵忍住心里的暗笑,然后继续说了下去:“我记得去年的时候,有人说我不太重视他,送的生日礼物很不走心……”
“所以今年趁着这个难得的时机,我打算请大家一起和我庆祝他的十四岁生日。”苏韵说着,又低头看向了汤姆所在的方向,“汤姆,生日快乐。”
随着苏韵的话音落下,在场的人便都纷纷出声跟着祝福了起来:“汤姆,生日快乐!”
与此同时,后台亦随之推出了一个三层的生日蛋糕,缤纷的彩色水果块和嫩滑莹泽的奶油堆砌,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于是汤姆就显得越发的呆了:即使在学校这么久,他也未曾尝试过,得到这么多人的生日祝福……
一片欢快的热潮里,苏韵转头往后眨了一下眼睛,后方的伯恩和瑞凡顿时会意,双双抱着吉他上前了一步。
但首先响起的,却是陈柏杨弹奏起的电子琴声和张榷嵘打出的鼓声。
悠扬的前奏里,苏韵再次开口说道:“这段时间,我在这里过得很开心,我相信并且希望大家也是如我所想的一般——这首老歌发行于1964年,也就是我出生的那一年,但愿我能用这首歌,为我们的相遇和分别,印下一个在大家的记忆里都永远难忘的记号。”
“接下来,让我们为大家献上探索者乐队的《I'll Never Find Another You》。”
也许这个探索者乐队(The Seekers)不如披头士和滚石那样闻名全世界到至今仍然辉煌不断,但在六十年代的乐坛里,无论是歌艺的出色程度与受欢迎的程度,The Seekers都足以和Peter,Paul & Mary媲美。
当年,他们就仅凭如这首《I'll Never Find Another You(我永远不会找到另一个你)》等的民歌作品,已经可以力敌披头士乐队的流行作品及滚石乐队的摇滚劲歌,与他们分庭抗礼,乃是令人惊叹的一宗乐坛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