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乡音

不知楼上的赵励英内心是何等的翻涌, 苏韵关于这首歌的唱法,倒还真的不是来自于什么血缘的羁绊,而只是一个奇妙的巧合。

方茉娜当年是才艺一流的女歌星, 翻唱这首歌时自然就是在尽力贴合原唱的同时,也带上了自己的理解,从而形成个人的独特韵味。而TBB在她入主其中之后,附属她手下的人必然也是顺着她的意思为主, 所以在引用到这首歌当作插曲时,就或多或少都会参考她的唱法。

苏韵这身体的嗓音也许是来自遗传,不过因为年龄的原因,就更偏向清澈纯净空灵的味道, 之前录的几首歌, 也都是适合她嗓音和唱功的清新自然小调类。当初《艺伎回忆录》的插曲单曲在香江发行时,报纸的评价就是“佢把声靓过伴奏的钢琴”, 意指她的声音清亮得连乐器之王都难以争辉。

没人能想到, 她转换一个唱法后, 那股子空灵清澈的韵味就随着歌曲的主题转化为宛转痴缠,因为耳濡目染到的就是TBB老影视剧的唱腔,所以机缘巧合之下,便让心神恍惚的赵励英出了错觉。

告别了打算继续一边游历探索一边练歌的二人,苏韵看了看旁边不远处的小楼,深呼吸一口气,便也继续往前走去。

苏韵既然来得这里, 自然也是做好了资料搜集:赵励英这些年一直都住在眼前三层小楼的三楼里, 而这栋三层小楼的主人是一对老夫妇, 偶尔用小楼作为家庭旅舍经营之用。

不过比起来去匆匆的旅客们, 住在三楼西侧房间的赵励英则是长住了许久, 几乎把这里当成了他躲避风霜雨雪的“家”。

私家侦探的调查报告上说,这对老夫妇是多年以前从香江移民到这里的,也许赵励英会选择这里作为他的定居处,似乎也有一定的乡音因素影响。

苏韵一边想着事,一边抬步走进小楼。

“开帘风动竹,疑是故人来——”不知哪里播放的粤剧,念白轻缓婉转,带着几分感叹的语气。

听得这熟悉的语气腔调,一向做太空人飞来飞去惯了的苏韵忽然间竟是有种奇怪的愁思滋味:大抵这就是乡音的动人吧?

在异国他乡处能听得这么一句,便总是让人忍不住泛起乡愁。

为了打消这种愁绪心理,苏韵只得抬头观察起小楼的内部结构起来:这木制结构的日式建筑还是来自于古时的唐风遗韵,而且因为内部设计得巧妙、平日的打理又精心,一走进大门,外间那阵炎炎夏日的暑气仿佛就尽数留在了屋外的泥土中,穿堂风迎面扑到面前,刹那间就能让人精神一振。

纵然没有空调的雾气,这里设计的窗户也已经巧妙地互相照应着,抵抗住外部暑气挽留下来去的风,几株绿植映衬着结构材质的暗黄碳黑,数条锦鲤浮在内景小水池水面上吐着泡泡,俨然就是一派风凉水冷大隐于市的韵致。

这里的旅舍有个挺独特的习惯,就是会把预定了房间的客人的名字写在小木牌上,然后挂在门边以示欢迎。

小木牌听风而动,轻轻扣着墙壁,撞出一声声清脆的木器撞击声,恍惚间竟是有点木鱼佛音的错觉。

苏韵踮了踮脚,举高手把记录着自己名字的小木牌取下,带着它走向前台。

这间小楼旅舍的老板姓石,年过六十但身体仍然颇为硬朗,听闻如无大生意都是他一个人打理整栋小楼,打扫擦洗烹煮一手包办,令客人很有到了长辈老人家的感觉。

平日里,石老爷子就是待在前台等待客人。

看到苏韵拿着小木牌过来了,石老爷子就拿出了装订得厚厚的一本册子,认真地对照着苏韵的身份信息,把苏韵入住三楼东侧房间的信息登记下来。

苏韵百无聊赖地等着石老爷子登记信息,微侧了侧身体,用一副四处看新鲜事物的模样打量着一楼大厅的环境。

前台所在的前廊普普通通的式样,没什么好说的,只是探头穿过遮挡了一半大厅光景的竹制屏风之后,眼前就豁然开朗起来。

大概小楼的主人是真的热爱自然,大厅里的摆设也多是以竹制和木制为主,最前方是一个垒高了三级阶梯的小平台,现在就随意放了些桌椅——等旅舍要是承办什么生日会、小聚会之类的,既能当主家台也能当小舞台。

不过现在是正常状态,所以厅里也不是摆着一套套的圆桌餐椅,而就是普通正常的家居长椅和小茶几。

看着坐在太师椅上安安静静地听着收音机唱粤曲的老婆婆,苏韵调整了一下表情,主动上前用粤语问道:“婆婆,你在听什么呢?”

收音机里咿咿呀呀地唱着戏腔,对于粤曲南音一道,苏韵这个半途出家的,满打满算也就是只听过在影视里最为多见的《客途秋恨》和《帝女花之香夭》。

除去“凉风有信秋月无边”和“落花满天蔽月光”之外,其它都基本抓瞎。

“是任姐和仙姐的《紫钗记》。”老婆婆平静地回答了一句。

“哦……”苏韵似懂非懂地点头:粤剧界里有名的神仙组合任白,即使是她这样的外行人,也是识得的。

说来也巧,她重生后完全清醒的时间,正是六一八雨灾筹款赈灾慈善表演大会节目的第二日——那一场马拉松般接力义演的表演大会里,告别影坛多年的任白二人的筹款义唱,成为了她们最后一次的公开演出。

苏韵在闲暇时有心探寻过任白二人的生平事迹,这两个出必一双入必一对的密友,一个是风流潇洒的女文武生,一个是清丽脱俗的正印花旦,合作多年深厚情谊亲密无间,早就已经成为了香江文化的一个象征。

任姐当年以男装大佬之姿风靡万千女性观众,乃是旧时代有名的“戏迷情人”,这老婆婆估计也是为任姐风姿着迷的迷妹之一,现在难得有个人过来跟她说话,还是说的乡音粤语,立刻就兴致勃勃地拉着苏韵的手滔滔不绝起来。

知道这就是小楼的另一个主人,苏韵也只好耐着性子听了下来。

老婆婆说得高兴,还亲热地招呼起了苏韵:“来,吃点鸡蛋仔吧,这一碟的味道还算不错。”

长者赐不敢辞,苏韵乖巧地吃了两个,那香甜的味道一下子就让她回忆起了王嘉遽那年没能送到她嘴里的那袋子花生芝麻馅的鸡蛋仔。

但这一碟鸡蛋仔里所花费的心思和精力明显要比当年路边摊贩卖的要多,就苏韵吃的这两个都是不同的“内芯”,而且配料特别足,火候又恰到好处,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流水准了。

“婆婆,这个鸡蛋仔你在哪里买的?我有个朋友也在这边,我想买点给他吃。”苏韵擦了擦手,开口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