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第4/5页)

“我……”

元狩帝语噎,心酸得不行,霍惊堂小的时候不记事,喊过他爹爹,被他打了、呵斥了,自此泾渭分明,再是送他回靖王府以及他身中蛊毒,他送老六去冀州军,霍惊堂便彻底与他生分起来。

彼此相处始终没越过线,连气他时的桀骜不逊也死死把握在君臣本分里,再不像从前那样付出百分百的信赖和敬重,更别提喊他爹。

现在再喊他爹,是求他晚些时候再问罪。

可他没想问罪。

他就是希望霍惊堂能像以前那样忤逆他、气他,希望他能有些生气,别像现在这样整日死气沉沉的,仿佛人也随着昏迷的赵白鱼死去了一般。

“爹,爹不说了。但是你听爹的话,别人没醒,你先倒下去了。”

霍惊堂没回应,固执的脾性不知道究竟像谁,可是元狩帝没辙了。

他自知亏欠,眼前的两个人他都亏欠。

***

出了紫宸殿,元狩帝问身边的大太监:“听闻太后在洪福寺点灯为赵白鱼祈福?”

大太监:“是。点了盏祈福供灯。”

元狩帝:“很灵验?”

大太监:“据说十分灵验。府内是洪福寺,府外是宝华寺,香客如织,车水马龙的,不灵验也不可能有人去。”

元狩帝:“你去帮朕也点一盏。”

大太监赶紧回:“是。”

***

谢氏进不去暖阁,见不到赵白鱼,只能从旁人嘴里打听情况,得知赵白鱼求生意志薄弱不禁潸然泪下,自知是他们的罪过,奈何无能为力,帮不上什么忙。

回府途中突然拐道去了洪福寺,因她是最虔诚的香客,所以一到庙里便能直接去见方丈,开口便是砸了从前为赵钰铮祈福的供灯。

方丈定定地看她,脸上并无异色:“夫人想好了?”

“砸了。”谢氏又说道:“劳烦方丈再替我点一盏消灾祈福的供灯,便是要我从此以后吃斋念佛、或日日抄写佛经也没问题,但求,但求小鳞奴从此以后无惊无险、无灾无难。”

方丈:“请随我来。”

明灯在万佛殿供着,到了地方,谢氏发现万佛殿门口、栏杆之上、下方的大广场都摆满明灯,眼下是落日时分,明灯灯火朦胧,若是天色完全暗下来便是明灯万盏,尤其壮观。

但这不稀奇。

洪福寺每隔一段时间便会举行万众供灯的法会,府外的宝华寺也会举行,甚至一些小型寺庙也会举行千众、百众供灯法会。

谢氏之所以知道是因为她全都去过,她曾经为体弱多病的赵钰铮跪遍神佛,每个寺庙都留有她虔诚供奉过的痕迹。

可她贪求的福气没落到她的幺儿头上,不过这不怪神佛不显灵,怪她认错了人,怪她心狠迁怒无辜稚儿。

“俗言父母债,子女偿,是不是我前世造孽太深,欠了债要今世让我的孩子来偿还?为什么报应不报在我身上,非要落到无辜稚子头上?”

许是大悲大痛过了,连谢氏都诧异于她问出这话的时候,情绪很平静。

“世间一切皆是因果定数。前世因变数太多,不一定影响今世果,但前尘因今时果,因不一定是自己的因,许是他人的因种下来的果落到夫人头上。又或许他人影响了您种下的因,结的果落到另一个人头上。”

“对那个无辜之人而言,平白无故吃下恶果,公平吗?”

“因果定数,不讲公平。”方丈回头看向谢氏,温声说道:“吃下恶果的人便有可能种下新的因,也许是恶因,也许是善因,若是善因,便结善果,善果落到他人头上,却也是功德无量。”

谢氏面无表情,即便方丈仿佛洞察一切,有大智大慧,但她还是心有不甘。

凭什么他人种下恶因结出恶果不自己吃了,偏要来祸害她的小儿郎?

凭什么要她的小儿郎吃下恶果还要结出善因却落不到自己头上,去积攒什么功德?

方丈见状,倒没再劝了。

这时有个人从万佛殿里出来,打眼瞧见谢氏便过来行礼:“哟,赵夫人也来礼佛?”

谢氏抬眼看去,是元狩帝身边的大太监,没有寒暄的心思,只草草应和:“您也是?”

大太监朝天拱手:“奉命行事,来为小赵大人供盏祈福灯,差点没请到。”他扭头又对方丈说:“您是洪福寺的方丈?怎么还缺灯盏?赵夫人若是来求祈福灯恐怕得无终而返,里头没灯了。喏,都叫人供下去了。”

谢氏脸色一变,蓦地看向方丈,后者招来小沙弥一问,确实没了,再进货也来不及。

方丈:“怎会没了?近日不是万众供灯法会,怎么这么多香客来点灯?”

小沙弥说道:“不止咱们洪福寺供万盏灯,府外的宝华寺,府内的中小寺庙的灯盏估计都被供完了。最近府内外的人都疯了似的挤进来求盏青灯,先是几位有诰命在身的夫人们来求,没多久便是百姓们纷至沓来,还有几个人合供一盏……兼之前两日太后在咱们庙里也供了盏青灯,不知怎么的传了出去,今日便点完所有灯了。”

碰巧有三个布衣百姓从旁走过,手里拿着一盏合供的灯,谢氏拦下他们询问能不能卖给她,三人面露难色。

谢氏急忙说道:“我可以出十倍百倍的价钱,请求你们把灯让给我。”

其实她可以等几天,也知道所谓的祈福灯不过是求个心里安慰,不能唤醒五郎,可她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好像点到一盏青灯便能慰藉痛苦不堪的心灵一般,茫茫无所归依,只能抓住唯一能抓住的贫瘠慰藉,驱使她在这里纠缠三名香客就为了买一盏灯。

三人中的一人说道:“非我等故意抬价,只是供这盏灯只为心意。”

谢氏问:“为何心意?”

三人:“为一人祈福。”

谢氏:“为谁?”

三人:“赵白鱼赵大人。”

谢氏怔住了,连大太监也露出惊讶的神色,而那小沙弥自顾自说道:“这万盏明灯皆是府内百姓为赵大人供的祈福灯,我还记得有个香客从山门外头跪到这儿来,诚心诚意,求三万三千三百神佛,让那小青天脱离无边苦海,还他回人间。”

他回头看向二人,不解地挠头说道:“你们不知道吗?赵大人为民请命,还以身挡刀救圣上,如今命在旦夕,昏迷不醒,民间传遍了,这才一灯难求。我们京都府还算好的,听说两江那儿,有人立了长生碑,家里日夜供着青灯。”

天下万民供青灯,只求一人福星高照。

此时,谢氏已是泪流满面。

***

紫宸殿暖阁。

“公道在民心,民心里有杆秤。”霍惊堂在赵白鱼耳边低语,而方才是砚冰兴起说到了京都三万盏明灯为赵白鱼祈福的事,他便作如是说。“小郎,你为之立命的黎民百姓,都在求神佛把你还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