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京师大乱斗(中)(第2/3页)

“……总督大人心系天下,鄙人甚是感佩。只是,如今北京已成孤城,明廷覆亡在即,大人的一己之力,又能奈何得了天下大势?吾主一向爱民如子,我大金更是内外皆有清名,国势蒸蒸日上,一统天下不过早晚之事!大人即以天下黎民为念,却又断然与大汗为敌,岂不是拖延战事,使百姓更遭战乱之苦?大人若是归顺我主,协助我朝天下一统,而后百姓方得安居乐业,大人亦可名垂青史啊!”范文程摇头叹息道。

“……岂不闻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胡元乱华之罪孽,历历在目!范先生却心生幻想,呵!幼稚!”

“……大人此言差矣!胡元无道,这正是吾皇深以为戒的……八旗铁骑入关,虽有若干杀孽,只是洪兄可曾想到,大明的皇上听谗言,诛忠臣,尽失民心,弄得民怨载道,就算没有女真八旗吊民伐罪,那陕西的流寇、山东的闻香教妖人、还有南方福建的叛将,不也是汉人?那叛将黄石还曾是天启帝的爱将,明国的常胜勇士,如今不也照样扯旗讨伐朝廷了?这就是因为大明的气数已尽,各路豪杰都在顺应天意啊!”

“……哼!一派胡言,强词夺理!”话虽如此,洪承畴却皱起了眉头,一时陷入沉思。

范文程见此话貌似有效果,便乘胜追击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尽义,所以仁至。我辈士人读圣贤书,所学何事?不就是辅佐明君,安定天下么?可是你想想,那崇祯皇帝自从登基之后,又为天下人做了什么?不过是敲骨吸髓的苛捐杂税而已!良禽择木而栖这个道理,洪大人应该还是明白的吧……”

总之,范文程对着洪承畴是好话说尽,百般的伏低做小。但洪承畴却依然一直是横眉冷对,语中带刺,貌似完全没有软化的意思。就连站在帐外的皇太极,都听着感觉有点泄气了。

但是,当范文程离开营帐,向皇太极汇报劝降任务的时候,却胸有成竹地说道:“……大汗,依臣之见,洪承畴的心思已经动摇了,他是不会舍得去死的——如果他当真是一心想要寻死的话,那么在被俘的时候就可以挥剑自裁,被俘之后也可以绝食自尽,但洪承畴都没有这样做……相反,他自从被俘以来,吃喝如常,可知其并无求死之心,既非求死,便是求活。眼下若是要求活,岂能不降?”

“……可他分明还没有任何投效和归顺的意思啊?”皇太极困惑地问道。

“……唉,陛下,越是人才,劝降起来就越是麻烦。不下足了水磨工夫,如何能让国士投效?”

范文程解释说,“……洪承畴乃极傲气之人,以文人之身,统领大军扫荡西北流寇,智勇双全,威名卓著。又并非与圣上正面对垒之时落败,而是因为偶然兵变,意外为我所破,故而难免有些不甘心,却也在情理之中。何况,明国之倾颓,世所共见,难道此睿智之人,便能视而不见?洪承畴此刻不降,主要倒不是为了什么华夷之见,而是一来心中不服气,二来还有所幻想,觉得北京城未必会陷落。陛下若能破格召见,使其得睹天颜,再温言招揽,想必更能动摇其心。待他日北京一破,再行劝降,便更有把握了……”

于是,皇太极便下令大排宴席,犒赏全军,预备誓师征讨北京城,顺便也让洪承畴一同赴宴饮酒。

——之前,后金大军分兵多路,四出扫荡,捷报连连,目前已经基本扫平畿辅,碾碎了残余少量明军的最后抵抗,掳掠到了大量财货和壮丁。如今正在武清县大营再次集结兵力,准备对北京城发动总攻击。

此时,皇太极的御营之中,一时间冠盖云集、名将荟萃。莽古尔泰、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豪格、阿巴泰等女真勇将,吴襄、祖大寿等关宁降将,以及入关以来投降的明国文武官员,此时全都奉命会聚一堂,举杯痛饮山西汾酒、贵州茅台等世间佳酿,甚至还有几瓶岭南“澳洲人”所造的“国士无双”酒……而身为战俘的洪承畴,也被单独安排了一席酒菜,由范文程在旁作陪,与众人一同宴饮。

宴席上,皇太极先是夸奖了一番诸将的功劳,鼓励他们继续奋战,然后又让人捧出两份文件,当众宣读。其中一份文告是表明皇太极对待明朝官员的招揽态度,上面写着:“……明朝官员归降,子孙世袭父职不变;杀官来归,授予官职;一人来降,国家恩养;率众来降,按功授职。”

另一份文告则是发给北京朝廷的最后通牒:“……我见黎民百姓涂炭,常以和睦为念,致书遣使不下数次,不知是下边的臣属欺骗蒙蔽明廷,还是明朝的皇帝明知黎民涂炭、人民死亡而漫不介意,不愿和平?我一再讲和,你明朝大臣竟无一言回答,这是有意在招惹祸乱!因此你国人民之忧苦、死亡并非是我之责,而是你国的君与臣之过。今后凡我大军所至,有敢逆我对抗者,杀之;逃避山林者,俘之;如安居不动,投降归附者,秋毫无犯。此次进兵,必要全取河北,决不似以前那般轻易撤兵!”

这两份文告一出,那些八旗豪酋听得一知半解,倒也罢了,诸位新近归顺的汉官汉将,却是听得眼神发亮,眉开眼笑。旋即更是对着皇太极连连谢恩恭贺,阿谀之声如潮,各种马屁不要钱一样地乱拍。

而肩负劝降使命的范文程,也趁机举杯对洪承畴说道,“……洪大人可看见了?我大金国一心仰慕汉化,容纳百川,傲立辽东。如今更是捷报频传,国威强盛,万民四夷莫不敬服!若论这天下有谁能荡平乱世,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舍我主之外还有何人?大人又何必为那朱家小儿,而荒废一身本事呢?”

“……呵呵,我大明朝承受天命,圣天子垂治四海。定鼎神州已近三百年,乃是万邦母国之尊,岂是几场区区小挫就能摧垮的?”洪承畴哼了一声,眼底隐隐有些怒容,但却略微显得色厉内荏。

“……圣天子?嘿嘿。”范文程嘿嘿一笑,“……洪大人可知,你口中的这位圣天子,已经丢弃了京师宫阙和祖宗陵寝,仓皇西奔了?连死守都城,与我军交战一场的胆量都没有,哪里配做这天下之主?”

“……这如何可能?!天子绝非这般脾性!休要以谎言欺我!”洪承畴顿时一惊,脸上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色——以洪承畴对崇祯皇帝的认知,这位死要面子的圣上是绝对不会学习唐玄宗,轻易丢下京师逃亡的。而朝中那些素来只会唱高调的大臣,也不会有哪个人愿意做出头鸟,提出这等丧尽脸面的建议。

既然如此,那么皇帝又为何会丢下京师出逃呢?就不怕那千古骂名和世人耻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