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连接现在与未来的通路(三)
当一众老学究还在纠结难受的时候,齐磊笑嘻嘻地走过去,贱兮兮地来了一句,“还研究呢啊?”
廖凡义他们这才抬头看到齐磊。
眉头都锁得紧紧的,庞清方突然道:“小子,挺得意吧?”
齐磊摇头,“不得意,骂的是我,也不是你们。”
大伙儿一翻白眼,那你怪谁?还是不你自找的?
其实,关于齐磊的这条新闻,大家开始是不理解的。拿自己开涮的,真没怎么见过。
“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廖凡义疑惑发问,指着数据无语:“只是为了展示这个‘沉默的螺旋’?”
齐磊正色起来,“算是吧。”
解释道:“这个实验项目,其实没有它实质的新闻目的,仅仅只是通过一个社会事件,来展现网络时代与传统媒体时代在传媒角度的差异。”
“但是……”齐磊话锋一转,“它展现的可不仅仅是沉默的螺旋。”
“嗯??”
众人一疑,“你还要展示什么!?”
齐磊笑了,“不是要展示什么,其实已经展示出来了。”
众人听罢,对视一眼,就在齐磊刚要解释的时候,陈兴福教授和廖凡义突然抬手制止。
“你先别说,让我想想!!”
是的,一群搞传媒、搞新闻的大拿,在这儿让一个小孩上课,心理上有点接受不了啊!
况且,廖凡义他们已经开始沉浸其中。他觉得,自己发现问题,要比齐磊说出来更能引起他的兴趣。
齐磊则是一摊手,不让说就不说呗,况且要找出来也不难。
就这样,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廖凡义几人翻阅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又对三天的实验过程做了复盘。
终于,廖凡义灵光一闪,“议程设置?”
齐磊一听,登时笑了,“对,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功能,同样是大众传播学的一个定义。
通俗一点的解释就是,传播媒介如果对某一个重要问题反复报道和强调之后,民众就会对相关问题产生高度的“对应性”,也就是反馈效应。
根据这个原理,学术上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为民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
打个比方来说,就是【前黑板】连续报道齐磊相关的事情,那么,不管观众愿意或者不愿意,都会被限定在这个议程之内,做出不同的反应。
当然,这个“议程设置”属于大众传播的天然属性,基本功能,还不至于让廖凡义他们忽略或者惊讶。
任何新闻只要连续、长期地登陆【前黑板】,都会形成这样的结果。你就是报道楼门前有一坨狗屎,连着报几天,也得有人绕着走。
廖凡义在意的是,前黑板的新闻,在齐磊这个人的基础议程之上,又做了进一步的限定。
想像一下,齐磊这个人,在二中的话题性是很高的,属于传说级的人物。
他写过校歌,带领十四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是学生会主席,还是校广播站最受欢迎的主持人。
甚至这小子挺帅的,和校园女神一般的徐小倩仿佛是神仙眷侣,等等等等!
他身上的话题无数,谈资无数。
可是,回首整个实验过程。
第一天:齐磊的成绩是抄的。
第二天,齐磊的家世起底。
第三天,齐磊和校长、老师的关系。
虽然没有一句明确地说齐磊的成绩就是抄的,他的家世就是导致他为什么能抄到,为什么要抄的诱因。而第三天校长和他的关系,仿佛再次佐证了前两天的议题。
所以,关于齐磊的话题,已经被逐渐锁定!!
被限定到了一个很小的范围,仅仅是抄袭、人际关系这个范围。
廖凡义发现,第一天的观点反馈里,大家还能从其它方面谈论对齐磊的喜欢、不喜欢。
负面的观点是从其它方面的谈论的,而正面的观点也是从各个角度为齐磊辩解。
比如他优秀,他有领导力,他多才多艺等等。
到了第二天,负面和正面也有从其它方面争论的,但是已经开始减少了。
到了第三天,就更少了。
即便是正面观点,也是从他抄没抄、家庭背景有没有影响抄成绩,这个结果的角度在争论。
也就是说,议程已经被锁定在了:他到底抄还是没抄,外加他的家庭背景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上面。
没人再关心他是不是长的帅,是不是多才多艺,是不是有领导能力了。
一个问题被无限放大!!
这是值得深思的……也许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议程设置……议程设置!?”
几个老学者一边念叨,一边琢磨。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东西啊,你展示这个东西,而且还得单独提一嘴,目的是什么?
齐磊看着廖凡义、陈教授,还有庞清方他们皱眉苦思,并没有去打扰,也没有去解释这个问题到底是不是严重。
而事实上,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非常严重的问题。
锁定议程,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益处多多。
举个随处可见的例子,“一个演员演技好”,只要锁定这个议程,那就没人关心他其它方面的污点。
一个明星,只要锁定他是不是你喜欢的偶像,就不再讨论他其它方向的缺陷。而认定议程为是自己偶像的群体,就成了饭圈文化。
说句可能让人难受的话,绝大多数人,除了自己擅长的领域,或者感兴趣的议题,在其它方面是缺乏逻辑能力的,甚至干脆就懒得想。
于是,很容易就会掉进别人设置好的议程之内,然后掉进去了都不自知。
而这种议程设置,在后世随处可见!
无害的,可能就是一个产品的营销、一个明星的设定。
但是,如果用的不好,或者被对手利用……
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比如……
“买HW就是爱国!”
这特么是最恶毒的议程设置!买就是爱国,不买就不爱国?
可这就是个伪命题,必然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认可形成势均力敌的舆论对抗。
一旦锁定了这个议程。
那就没有人再去关心华为的遭遇到底是对是错,华为作为中国企业的意义和责任,我作为一个中国的人价值观和责任。
甚至会产生抵触心理,即便有这种思考,也成了佐证“买华为就是爱国”的“强词夺理”,导致两方对立,争吵不休。
实际上,这事儿它就没有对立的道理!一个国家欺负一个公司,手段下流且恶毒,你就算隔着太平洋去看,也特么知道该支持谁。
可是,在一个议程设定里,必然有对立的双方,就像一盘棋必然有胜负,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