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一锤定音山东平息(第2/3页)

朱标无奈:“你们叹什么气?”

朱棡最心直口快,道:“我叹气,别的地方都是长辈考验晚辈,给晚辈历练的机会。到我家就反过来,哥要操心我们,还要操心爹和其他长辈。”

朱标:“……其实也不是很操心。”

朱樉和朱棡用眼神道,嗯,哥你说的都对。

朱标知道说服不了弟弟们,恐怕只有弟弟们知道亲爹是洪武皇帝后,才会对亲爹的印象有所改观。他转移话题道:“佑之,怎么坐立不安?”

孔佑苦着脸道:“学生养气功夫还不足,让老师见笑了。”

朱棡把着孔佑的肩膀挤眉弄眼:“你岁数又不大,养什么气?养成我哥这样,就像个老……嗷?!”

坐在朱标身边当乖宝宝吉祥物的朱棣和朱橚,非常默契地同时飞起一脚,踹到朱棡的伤腿上。

“老四,老五,你们想谋杀亲哥吗!”朱棡捂着伤腿震惊。

朱棣挑眉:“说大哥的坏话,杀了你。”

朱橚点头:“嗯。”

朱樉训斥:“你们非要当着外人面前上演兄弟阋墙吗?有什么事等关上门再做!不要给大哥丢脸!”

朱棣和朱橚对视一眼,乖乖向朱棡道歉。

朱棡:“……”一肚子气。

刘琏、宋璲和朱同三人用眼神隐晦地交流。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就算伯泽桃李满天下,也拿弟弟们没办法。

这几个弟弟怎么完全不像伯泽,倒是很像燕王?

以前他们还认为,至少幼泽像伯泽,结果幼泽只是表面装得像,骨子里也是燕王那一款。

(远在大越征战的燕王:阿嚏!)

朱标老僧坐定,对弟弟们突然调皮,心里没有任何波动。

俗话怎么说来着?习惯就好。当知道弟弟们就是洪武皇帝那一堆有名气(但不记得名字)的藩王之后,他对弟弟们的期待已经降低了不少。只要弟弟们不祸害大明和百姓,彼此间打打闹闹算什么?这是增进兄弟感情。

朱标已经不指望把弟弟们培养成一个三好青年了。

“好了,喝了这么多日的茶,你们也该动起来了。”朱标道,“南京尘埃落定,北京也要配合宣传。这件事就交给仲泽和叔泽,免得你们身上带着伤不能乱动就闲得慌。佑之,你跟在他们身边学习。”

刘琏笑道:“你对佑之挺看重?”

朱标淡然道:“孔家人是天生的搞宣传的料子。佑之思想较为开阔,愿意接受新事物,是个可造之材。你可别太欺负他。”

刘琏立刻道:“伯泽,你说什么?我是会欺负人的那种人吗?”

朱标瞥了刘琏一眼:“你是。”

刘琏:“……”

宋璲忍笑:“我和大同去学校转转,早日把南京的事告诉学生们。”

刘琏指着自己:“那我呢。”

朱同道:“当然是待在官衙干活。”

刘琏:“啊?!喂喂,伯泽还说我喜欢欺负人,现在是你们联合起来欺负我好吗?!”

众人大笑,连孔佑都忍不住捂住嘴。

不能笑,不能笑……噗嗤,真的好好笑!

孔佑笑得眉目飞扬,终于露出了丝丝青少年人的朝气。

朱标在心里点点头。这才对嘛。读书怎么能读得暮气沉沉?年轻人就该有年轻人的神采。

端茶,喝茶,舒气。

今天的北京仍旧岁月静好。

……

“葳儿,又在给标儿写信?”常遇春披着衣服出外散步,见常葳房间里的灯亮着,敲门进来,以为常葳身体不舒服。

“嗯。”常葳折好信纸。

常遇春欲言又止,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转移话题道:“你是要回山东,还是去其他地方?”

常葳道:“待把山东的地分完之后,我就去广东。”

常遇春道:“我听闻广东地方豪强势力非常强大,你留下,我去。”

常葳笑道:“正因为难,我才要去。若不去最艰难的地方,我要如何才能证明自己能够继承爹爹的衣钵,当好新的屯田元帅?”

常遇春皱眉:“你不需如此紧迫。你还有两个弟弟可以帮你。”

常葳摇头:“弟弟们不像爹,擅长庶务和抚民,只爱打仗。老师等弟弟们再历练一番,会将弟弟们送往燕王手下。”

常遇春:“……”闺女啊,谁告诉你你爹擅长庶务和抚民,不是只爱打仗?你两个弟弟才最像我啊!

常遇春心里十分不满。我都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为什么两个兔崽子(常茂常升:我是兔崽子,爹你是什么?老兔子吗?)就能在标儿的庇佑下做他们喜欢的事?

“不能让他们如此任性!”常遇春板着脸道,“继承家业是他们该做的事!”

常葳将虚握着的拳头放在唇边,失笑道:“爹爹你这个家业得到的民心太多,我来继承才最好。若是弟弟们继承,反倒对我常家不利。爹爹你别逼着弟弟们了,就让他们做喜欢的事吧。”

常遇春想了想,烦恼地抓了抓头发:“葳儿说的是,我忽视这一点了,这也是标儿教你的?”

常葳道:“知省不会如此直接的点明,而是引导我们思考。”

常遇春疑惑:“为何你叫他知省,而不是老师?”

常葳道:“知省说,毕业后去外地任职的人不可对外叫他老师,也尽量不要叫他校长。他是为大明培养人才,不是为自己收学生。”

常遇春愣了许久,苦笑道:“标儿是不希望师门成为朋党吧?不过就算他不让你们在外叫他老师,他的师门仍旧存在。”

常葳摇头:“无论事实如何,知省先表明了他的态度。有时候,态度也很重要。”

常遇春点头:“这倒是。你不叫他老师,这或许也不错……”

常遇春语焉不详,常葳却听懂了父亲的话。她神情黯然了一瞬,恢复平常神情,道:“父亲,明日可教我用刀吗?长枪易折,刀最常见,打仗时好更换。”

常遇春轻轻拍了拍女儿翘起的头发,道:“好,爹教你。这几日爹都会留在南京,你离开的时候我才离开。”

常葳笑道:“谢谢爹。”

常遇春看了一眼常葳桌上的信,再在心底叹了口气。

他若早知道标儿就是太子,就不会在幼年时担心女儿嫁入皇宫触犯忌讳遭遇不测而做出那等极端的事。女儿无论是等待婚约兑现,还是在皇上沉默中取消婚约,都能过上普通官家女儿的悠闲生活。

但既然常葳已经走上了这条路,为人父母,常遇春只能尽全力教导常葳,让女儿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北京城。

朱标收到了常葳的信,看到了从常葳视角描述的朝堂上关于衍圣公一事发生的变化,心头巨石落下。

爹的家书总是报喜不报忧,他从其他渠道收集的讯息比不上常葳这个“当事人”的描述,传消息的人也不如常葳了解他,能把他想知道的消息一五一十都收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