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昌盛三十二年十月下旬。

扶江县百姓每天一睁开眼, 第一件事便是去田地里看看,瞧瞧这叶子, 瞧瞧这根茎, 长得多好啊。

凌家湖的化肥作坊跟县城的葫芦作坊也暂时歇业。

前者已经做了足够分量,下一波等明年再说。

葫芦作坊则因为,今年的葫芦已经用光, 只等着头一批打开销量,也等着明年再说。

一时间,扶江县百姓就剩一件事。

看庄稼!

说到底别看那些东西花里胡哨的, 可对百姓们最重要的东西,还是田地。

还是庄稼。

有些百姓甚至后悔, 早知道化肥这样好, 他们早早就应该用到小麦水稻上, 可惜那会知县大人让他们免费去县衙领, 他们都不愿意去。

生怕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再毁了庄稼。

如今想来,真是捶胸顿足, 后悔也晚了。

如果那会自家田地就用上化肥, 那今年的收成?

不能想了不能想了, 越想越觉得亏。

还好还好, 现在种下的豌豆跟白菜看起来还不错。

这也是今年最后一茬庄稼了。

豌豆先不用说,这东西要到明年二月才收获。

如今大家关注的,都是地里的大白菜。

种这些白菜, 基本两个用途,一部分是自家过冬吃, 另一部分则是十一月中旬时候, 隔壁县城有商贩过来收购。

那商贩拉着两个县城的白菜卖到潞州城。

商贩来的时候, 也会有货商随行,带着过年所需的物件,让卖了白菜的扶江县百姓们购买。

毕竟过了十一月,说话间便要过年了。

虽说白菜价格低贱,可能换些银钱,对扶江县百姓们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等于说,自家白菜收成好,那过年的银钱便充裕,收成不好的话,能顾着自家过年吃就不错了。

说起来一年辛苦到头。

地里的水稻小麦,除去交田租的,够自己吃喝已经很不错了,更不要说还钱。

平时也只能靠卖点菜有些余钱。

就这还要依靠有人愿意收购,所以扶江县百姓对隔壁县城商贩过来,其实充满感激。

谁让他们每年卖的菜太少,没什么人愿意专门跑来一趟,收那么点菜,挣的钱不够费事的。他们每年产的白菜,不够隔壁县零头的,因为土地贫瘠,菜的质量也一般,显得更加鸡肋。

也就是那商贩的娘子是扶江县人,这才顺手帮忙,每年辛苦跑过来。

这种情况下,扶江县百姓能不看重白菜吗。

纪炀也是刚知道这件事,既然事关百姓们过年的钱,纪炀自然无比上心,化肥的用法更是强调很多遍。

不要心疼就少放化肥,更不要揠苗助长就多放。

说来说去,不少人还在笑,他们小知县年龄不大,唠叨的倒真像父母官一般。

这种说笑自然是善意的。

经过这小半年的相处,大家若还不知道小知县是什么样的人,那他们真是眼瞎了。

可以说,扶江县所有百姓对纪炀改观,就是批条预支化肥开始。

这是大家实实在在得到的好处,知县大人那还会还力排众议,顶着凌家湖村民都不理解的情况下,一定要他们提前把化肥作坊建起来。

如今的好处自不用说。

那凌家湖基本是整个扶江县最有钱的村子了,他们都拿好银钱,只等着隔壁的货商过来呢,他们今年一定能好好置办年货!

其他村子百姓虽然艳羡,可他们也不弱的!

他们家的白菜长得这样好,也能卖不少铜板!

再说,明年他们还要种葫芦,种葫芦也能卖钱的!

纪炀见大家如此有活力,那也就放心了,如今终于能松快一阵,也趁着这个时间,让平安从箱子里取出匹布出来,给江小子江乖乖提前做两件冬衣。

他可没忘林家五姑娘拜托他的事,天气越来越冷,他们两个的衣服是该换了的。

做衣服这事也就交给同样住在衙门后院的县丞娘子和县尉娘子,再给她们一些加工费就行。

一说给江小子江乖乖做衣裳,两人都有些傻眼。

特别是小姑娘,她一岁的时候爹娘便去世,从不知道新衣裳是什么样,别说她了,她哥,还有扶江县好多小孩,都没新衣裳呢。

纪炀看着他俩傻乎乎的,故意板着脸道:“衣服可不是白来的,你们俩必须答应我一件事。”

“什么事?”江小子立刻抱住妹妹,表情明显警惕。

警惕过后又不好意思,这是知县大人,不会对他们做什么的。

纪炀看着便笑,摸摸两人的头道:“最近衙门清闲不少,我来教你们写字,学会一个字,过年的时候就多个鸡腿吃。”

!!!

学会一个字,多一个鸡腿?!

被说俩小孩了,旁边的捕快兵士眼睛也亮了。

他们也要!他们也想要!

纪炀自然没忘记他们,笑道:“你们也该认认字了,衙门的人本就少,识字的更少,办差也不方便啊。”

提到办差大家瞬间点头,以前跟着老大人不忙也就算了。

现在跟着知县大人,每天许多事情,这时候越发知道识字的好处,若是识字,有些东西都不用死记硬背,拿着文书去宣读就行。

反正识字会方便很多!

纪炀专门让他们腾了间空置的房间,接下来天气越来越冷,衙门事情也会越来越少,趁这个时间教大家读书写字,岂不是刚刚好。

纪炀县丞县尉,再加上平安,还有滕显也不时过来客串把先生。

这县衙书塾也算其乐融融。

不过教着教着,几位老师们的差距倒是显现出来。

他们这群人当中,最会教书的竟然是滕显,其次是纪炀。

纪炀自不用说,他好歹应试教育出来的。

但滕显更不一样了,他算是正统承平国私塾出来,从小启蒙都是正统路子,更是秀才之身。

可比县丞平安他们熟练多了。

滕显也是哭笑不得:“我是个做葫芦的,怎么还当起教书先生了。”

话是这样讲,滕显来衙门的次数明显增多。

几个学生们也学得认真,估计等到年后,捕快跟兵士能勉强学会几十个字,这对他们日常办差来说,已经是极好的了。

反而江小子跟江乖乖,两人年纪小,滕显对他们则按照正统启蒙来走,估计会学得非常扎实。

纪炀发现,滕显这么一接手,自己竟然又清闲起来。

既然闲着,纪炀也略略算了下衙门的收入,今年的田税收入共计二十四万四千八百斤米麦,折银约六百一十五两五钱,其中八成送到潞州,给衙门剩下的便是一百二十三两一钱。

这些银钱,一直要用到明年再次收田税。

一百二十三两银子看着不少,折下来一个月只有十两二钱,还要扣掉七个人共计七两六钱的月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