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贺兰山的储煤量, 那可是烧个几百年都烧不完的程度啊,这还单单只是一个矿坑!
不过,挖出来的第一批煤楚溪客没有用来烧砖, 而是廉价卖给了平川境内的百姓。
后来,执失婆婆带来草原上的消息, 说是北边下了大雪, 许多牧民都遭了灾,牛羊一批批死掉。
执失婆婆原本的意思是问问楚溪客要不要羊毛和羊肉,没想到,楚溪客不仅收了牧民的羊, 还赊给他们一批煤!
虽说是赊,但他没要任何押金或契书。
但是, 牧民们根本没有赖账的意思,不仅穿越数百里荒原送来更多牛羊, 看到平川城缺人手,还自发地留下来, 帮着挖煤烧砖。
楚溪客见此情形,干脆在城外划出来一片地方, 搭了几个厚实的军帐,盘上锅灶和火炕, 让他们把草原上的家人也接过来。
牧民们感激不已, 有了楚溪客的接纳,部落里的老人和幼童就能活命。
这一消息在草原上传播开来,前来投奔的牧民越来越多,城外的军帐从原来的十几个变成了几百个……
就是从这一年起, 每逢雪灾, 漠北草原的牧民南迁至平川城过冬便成了传统, 也只有平川城的百姓在称呼他们的时候会说“牧民”,而不是暗含排斥意味的“突厥人”。
究其原因,大概是从楚溪客发布的第一则关于漠北牧民的诏令开始的吧,他在诏令中说的是“牧民”,百姓们也就跟着这样叫了。
直到千百年后,后世史学家每每谈及这段历史,都大感惊奇。
谁都没想到,每逢冬寒季节,困扰历代帝王的突厥劫掠边境的问题会这样轻而易举地解决。
甚至有人觉得这段历史不真实,是此刻的平川王、后来的昭德帝的脑残粉杜撰的。
实际上,掠夺和杀戮确实没有完全停止,但至少绝大多数只想好好过日子的突厥人再也没有对平川城举起过屠刀。
漠北牧民与平川人延续数百年的亲密友谊,正是从这一刻拉开序幕。
***
与此同时,平川城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
理论上来说,这个季节天寒地冻,并不适合盖房子。
然而,百姓们听说楚溪客是为了修建王城,到时候会有免费的学堂,会有给女子工作的地方,便想到各种办法,挖来一车车的石灰和沙土。
楚溪客也没有亏待他们,不管是兵丁、牧民还是自发帮忙的百姓,都按工时给他们发钱。
这下,建城的人越来越多,干活也更加积极。
在这样的气氛中,原计划要盖上一整年的王城,短短四个月就建了个七七八八。
剩下的就是浇筑城墙、涂抹外立面、种植草木等细碎的工作了。
二月二日大朝会。
三省六部的官员们没有像往常一样坐在温暖的勤政殿里议政,而是跟着楚溪客走访了刚刚建好的王城。
“咱们来做一个游戏吧,忘掉你们此刻的身份,只把自己当成一个初到平川城的外地旅人,好好体验一下吧!”
楚溪客眨了下眼:“参观完,需要交八百字观后感哦!”
官员们纷纷笑起来。
实际上,楚溪客并没有开玩笑。他当真带着文武百官绕到南大门,然后停车下马,步行而入,一路参观。
进了南大门,有一条宽约两百步的笔直大道,一直通向王城。
这条路不单单是光秃秃一条,还有一系列新奇的“配套设施”。
中间的主路由三合土夯实而成,每日有专人清扫洒水,不见一丝扬尘。路两边各有一排暗渠,渠沟由水泥浇筑而成,渠上盖着青石板,每隔一段就有一个镂空的石板,可以往里面倾倒废水。
楚溪客带人路过的时候,刚好看到两个武侯在敲着锣通知各家各户:“不得将秽物倒在沟渠以外的地方,也不可在渠中投放易堵塞之物,若有违者或恶意损坏者,轻则罚款,重则鞭笞!”
楚溪客脚步一顿,扭头对书记官道:“加一条,如果看到哪里堵塞或损坏,可以报给官府。”
书记官认真记下。
沟渠两侧各有一排廊桥,可以纳凉歇脚,也能用来做小生意。
看到那些熟悉的桌椅和摊位,楚溪客不由露出浓浓的向往,好想过来摆摊卖烧烤啊!
沟渠和廊桥之间原本应该有一片绿化带,现在还是光秃秃的。楚溪客想着回头让人种上耐旱的芋头和桑树。
芋头可以做芋圆和粉条,桑叶可以养蚕,桑葚可以酿酒。可以说很符合楚溪客的实用风格了。
这条路的名字简单直白,就叫“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北达宫城,南通南大门,把平川城划分成东西两个部分。
西部自北向南分为三个区,为了方便就叫西一区、西二区、西三区;东部则是东一区、东二区、东三区。
每一区中又各自划分为六个小片,分别为一区一号,一区二号,一区三号……以此类推。每一号就是一个居民区。
住宅的设置类似于现代的街区,一个“号”就是一个小区,民宅在中间,皆是坐北朝南,规规整整。外围盖一圈朝向街道的二层小楼,用于开设店铺,类似于现代的“底商”。
除了东区和西区之外,王城以南还有一大片地方,同样划分成三个区,分别称为中一区、中二区、中三区。
中一区紧挨宫城,用于驻军;中二区在平川城的正中,集中修建佛寺、道观,以及驿馆和邸店。
楚溪客特意在中三区留出一片地方,用于牛、羊、马等大型牲畜的交易,冬季雪灾的时候还能收留受灾的牧民。
酒楼、食肆、杂货铺等百姓日常所需的店铺每个街道都有。噪音大、影响城市卫生的行当则安排在专门的街道。
比较特殊的就是医馆、学堂、武侯铺,按照楚溪客的要求,固定设置在了每个居民区的四角,有且必须有。
楚溪客一早就颁布了一项优惠政策,在平川城内开设医馆、药铺、学堂不仅不收房租,每个季度还有补助,并有武侯轮值,保障治安。
此刻,百姓们正聚在一个空置的学堂前,热烈地讨论着。
“听说了没,学堂里不仅收男娃娃,还收女娃娃!”
“我怎么听说,不仅收娃娃,多少岁想上都行呢?”
“行是行,但不是在这里,而是咱们平川王殿下专门叫人开设的‘成人班’,说是在忙碌之余补习知识,还教手艺。”
“这敢情好!让你家三妞儿上去呗,那孩子打小就机灵。”
“我也想呢,又觉得男男女女在一处上学实在不像样……”
“天爷爷,这话可不能说!没听说吗,一个大官就是因为说了这个,当场就被平川王殿下解了官职,赶回长安去了。”
“……”
其实,楚溪客犹豫过,要不要把男学和女学分开,这样百姓们还容易接受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