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章 三奏(第2/3页)

但是看着粗粗描绘的山形,方信又问着:“里面多是崇山峻岭吧!”

“是!”

不需要说,方信也明白,这里地形复杂,茂密森林深处,又是世代祖居之地,大军一到,自然就是钻穴窜山,进行游击战,大军一退又是集中,如果一旦乱起,这事只怕不是一年二年能平得了,能十年平下,就已经不错了。

方信不由咬牙,自己竟然在这个时候出现这个事情,想了片刻,他说着:“本县,三式公文,把这个汇报到郡中省中,以及朝廷,就说发觉蛮司甚有些不稳的迹象,并且还有人自号称安昌王者。”

“大人,直接上奏朝廷,是不是不妥?还有,是不是要查实了再说?”宋文晨谨慎地说着,官场有官场的规矩,越级上奏,自然不受喜欢。

方信度了几步,心中预感,越来越清晰,断然说着:“这事重大,本县身为一方主官,也有权力直奏朝廷,这事你立刻就发!”

“是,大人!”宋文晨见他态度坚决,也就应了。

方信默想片刻,对郡中省中反应也有预料,这种大事,关系全省上下官员前途,自然不希望发生,估计就算报上去,也会“希望不是”,这就肯定有拖延之处。

自己上奏朝廷,自然就留了后路,其实这事就算子虚乌有,最大可能就是呵斥,最多贬上一级变成县丞,至于得罪了这省官员,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张阳!”方信再转了几圈,命说。

“卑职在!”

“你的巡检司,训练得怎么样?”

“回禀大人,尚是可战。”张阳回答地说着。

原本县中,虽称五十,其实只有三十个巡兵,方信到任后,就扩大到了一百,虽然还有亏空老弱,但是可战之人,就增加到六十,如此就差不多了,如果现在才扩编,没有经过一段时间锻炼,那这支百人队,只怕不可战——这就是知县大人的先见之明了。

“你回去,把老弱全部编到我县衙役丁名下,毕竟役丁多点并不要紧,亏空全部补上,一百巡检司编制,我就要一百可战之兵,明白吗?”就算在这时,方信等闲,也不肯摔人饭碗,毕竟那些老弱说不定就有些关系,有些地方势力,这时不宜切除。

“卑职明白!”张阳凛然回答说着。

真实的战争,可不像小说中动不动就是几万几十万,全省大着呢,分兵处处,一个县能遇到一万敌军围攻已经算是非常罕见的情况了,而县中如果真有一千可战之兵,就算是一万敌军也未必短时间内能攻下,那种一攻而下的情况,多半是县中根本没有可战之人——和平承久了,有一千编制,说不定连一百兵也没有,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张阳,你先下去,把那些关连的情报都整理出来,说服诸大人相信可不容易啊,别扣上一个谎报惑众的罪名,本县最多贬上一级,你可是有入狱杀头的罪。”方信意味深长地说着:“一个时辰,给你整理一下,提供相对多的辅证,时间足够了不?”

“禀大人,足够了,这些都在下官的衙门内。”张阳说着,巡检司有自己的小衙门,也在县城之中。

等他退了出去,方信就下达命令:“来人啊,传我的令,召集县丞、县尉、主薄,以及各曹一起大厅议会,本县也不能专断独行,还是要和诸大人一起商议。”

方信说着,现在这可不是他一人的世界,事事要讲究一个体制,一个规矩。

县城并不大,一个时辰后,县中高官都已经来了。

“卑职见过大人!”官员都行常礼就可,不必下跪。

“各位不必多礼,来,我们进去再谈!”方信露出一丝笑容。

分了位次之后,诸人坐下,自有人上茶,茶水上完,方信一挥手,顿时几乎所有人全部退了出去,仅仅留下吴杰站在了方信身后,诸官也不以为意,把他看成方信的家将了。

方信一一看过——县丞郑永泽、县主薄乔杰颖、县尉古庆斌、司户曹沙平、司田曹鲜希宜、巡检张阳、班头刘觉明、签押房书吏宋文晨。

这就是现在县中全套官员了。

众人静默下来,等待方信揭开今天的正题。

各主官,特别是县丞、县主薄、县尉,都有自己的小衙门,一般来说,只会每十天召集一次,交流情况,现在这种临时召集,自然有不寻常的事情。

“张阳,把你所说的情报,一一说来,各大人有什么意见,等他说完了再说。”方信说着,然后示意张阳可以开始了。

“是,大人!”张阳说着,然后就开始说着。

大厅中一片沉默,只有他在说话。

不过,虽然方信有言在先,但是说到蛮司意图造反之事,在场的人都是变色。

等张阳叙述完毕,县尉古庆斌就立了起来,直看着张阳:“张大人,你说的可有证据!”

“回古大人的话,请看!”张阳拿出纸条,以及准备好的各种情报,在场的人翻阅着,都是胆战心惊。

“张大人,可是并无铁证啊!”这些都是辅证,县主薄就开口说着。

张阳听了这话,却不知怎么样说才好。

“乔大人,这种造反的事情,只有等造反了,才有铁证,这个就不必多说了。”县丞郑永泽终于开口说着,又起身对方信行一个礼:“知县大人,您有何裁决呢?”

“本县以为,空穴不来风,无火不生烟,既然有如此多辅证,那就说明至少还是有些问题的,本县以为,可向郡中省中汇报一下,提到此事,如何?”方信扫看四周,说着。

“恩,是要向郡中省中汇报一下。”反正汇报又不用他们承担主要责任,而且这种东西,本来就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知县听见风声汇报,严格地来说,就算报错了,也不关大体,最多只受呵斥。

“其次,朝廷体制不可变,在朝廷,在省中郡中还没有命令下时,我们不能轻举妄动,但是可以预先作些准备。”方信就如此说着,眸光在县丞郑永泽身上转了一下,刚才,他很敏锐地觉察到了县丞郑永泽一些异常心理。

当然,如果说县丞郑永泽是土著方面的人,他第一个不信,帝国朝廷官员何等严密,异地为官,听说此官是三甲进士出身,姑且不说土著哪有这种人才,就算有,哪可能瞒的过祖宗五代的调查?

县丞郑永泽暗中松了一口气,说着:“那请问知县大人,要如何作?”

“古大人!”

“下官在!”

“朝廷法制,在无事的情况下,一县可允三百厢兵,本县的要求很简单,在这等时候,如有老弱,全部转到县衙差丁名下,而亏空的,全部补上,尽由青壮充之,本县要求三百编制,就有三百来日可御之兵,这条,大家意见如何?”方信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