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她还活着?(一更)

京城又一年早早地入了冬, 似乎从先皇后仙逝那一年开始,每年的冬天都格外漫长,纷纷扬扬的雪花从初冬飘到了来年二月。

萧凌安披着墨色狐皮大氅立于城墙之上, 背影挺拔沉寂如遥遥远山,稳重威严中带着几分辽阔苍凉, 洁白的雪花落在衣衫与发顶间,亦是有些残留在长睫上缓缓融化,他却始终未曾拂去,雕塑般久久伫立, 只有腕间一串佛珠一粒一粒地拨动着。

这是几个月前来宫中给太后讲经祈福的老和尚给他的,说他此生姻缘未了,不必太过惦念心中之人, 兴许余生中因为某次机缘,还能够再次相逢。

萧凌安当时不屑地瞥了一眼年近耳顺的老和尚,淡淡应声让安公公收下,心里却不以为然。

他心心念念的那个姑娘, 已经带着他们的孩子永远葬身火海,怎么可能再次相见呢?想必是这个和尚想要讨他欢心,才会故意说这些给人希望的话。

但是他还是把佛珠时时刻刻戴在身上,第一回 不那么排斥这些姻缘之说, 就当是个奢侈的念想,若是能多梦到一回也是好的。

“陛下, 姑苏又送来了紧要密函。”周恒之找了好久才发现萧凌安在城墙上, 爬上来时已经是气喘吁吁,扶着老腰将信件呈到萧凌安面前, 顺着气道:

“不知陛下是否记得一年多前, 有一位名唤陈鹿归的书生, 他如今在信中有出仕的意思,虽说得大义凛然,但心底那份野心藏也藏不住,陛下如今还要用他吗?”

“他一年前不是说生母亡故要服丧吗?三年之期还未到,他倒是心急得很。”

萧凌安稍一回忆就将当年的事情尽数想了起来,那时太后病重,朝野上下十分关切,他被扰得心神不宁,陈鹿归又恰好说是生母亡故,实在是应景,他也没有深究。现在一想,他才觉得有些奇怪,沉声道:

“若说他是在乎功名,看见朕要招揽天下名士才赶忙示好,那为何一年前征召时要拒绝?若说他是个孝子,三年之期都已经过去大半,难不成还耐不住剩下的一年多?”

此话一出,周恒之也跟着沉默许久,颇为认同地点头道:

“确实有蹊跷之处,除了恰好在太后病重时生母亡故,还有辞去文墨先生一职时只比偏殿大火早了几日,连祖籍都和先皇后一样,虽说是巧合,但此人每一步都过于巧妙,反而让人怀疑是否这一年多被什么别的事儿绊住了......”

周恒之一一清点着陈鹿归身上的奇怪之处,原意是想说此人别有用心,每一次都刚好躲过灾祸,看似幸运说不准是有意为之。但这话落在萧凌安耳朵里却变了味,他只听到了“先皇后”三个字。

萧凌安总觉得有哪里说不通,抑或是直觉认为这件事还有更大的隐秘之处,眸光变得凌厉又深沉,拧着剑眉问道:

“他和霜儿同是姑苏人?他们见过吗?”

周恒之一愣,没想到萧凌安竟然会往这上面想,心中疑惑不解地思忖着,将他所知陈鹿归此人在皇宫做过的所有事儿都过了一遍,迟疑道:

“这个臣也说不准,陈鹿归曾经在藏书阁任职,先皇后那段时日经常借阅琴谱,听管事的说陈鹿归是个勤快人,无人愿意去偏殿送时都是他主动站出来......”

他越说越没有底气,声音也变得越来越微弱,最终自己也觉得这话听着不对劲,好似先皇后在借此机会与陈鹿归私会一般,生怕误导了萧凌安,只能谨慎地住口。

“哦,是吗?”萧凌安尾音意味深长地扬起,唇角虽勾起一抹笑,但微微眯起的凤眸中却没有分毫笑意,只有看一眼就不寒而栗的阴狠和猜忌,仿佛酝酿着即将到来的狂风骤雨。

其实若单单只是同乡之人见面,倒也不足为奇,怪就怪在陈鹿归辞去职务的时间与大火之日太过相近,很难不让人怀疑是提前知道了什么,或者说是沈如霜告诉他些什么。还有眼下破绽百出的“孝子”形象,二者加在一起更为诡异。

萧凌安在找到尸首之时就以为这场火是沈如霜自己放的,可现在想来,如果真是如此,沈如霜何必告诉他人呢?就不怕陈鹿归胆小畏惧将事情提早抖搂出来?

两年时间,足够改变太多事情。

比如他已经从最初的不可置信到心如死灰,比如朝局中暗涌的波涛已经翻出水面,比如......霜儿若是还活着,孩子应当也会喊他“爹爹”了。

可是霜儿真的还活着吗?

萧凌安用了两年才接受霜儿已经离开的事实,但现在再次怀疑这个答案,甚至能感觉到心中正发生微妙的变化,仿佛有一个声音不断地否认着,让他不得不逼着自己再往深处想。

“你暗中派人去姑苏探查,务必去他住处好好查清楚。”萧凌安的声音带着不可抗拒的威慑和迫切,面色平静无波但心中早已焦灼难耐,那种冥冥之中的感觉再次紧紧缠绕着他。

周恒之领命退下,周身再次变得一片寂静寒凉,只有冰冷的北风在耳畔呼啸。

雪越下越大,密密麻麻地从夜幕中奔涌而来,仿佛急切地想要遮盖住什么似的,落在萧凌安发烫的掌心中很快就融化了。

他指尖都因为各种疯狂的念头微微发颤,拿出锦帕擦拭着沾了雪水的手指,不经意间擦过手腕上的佛珠。

只听得“哗啦”一声脆响,佛珠应声而断,从高大的城墙上争先恐后地滚落。

*

年关将近,大雪覆盖着一望无际的田野,折柳镇的村民忙完了最后的农活,都变得闲散又欢快,享受这一年中难得清闲喜庆的日子,也舍得拿出些积蓄来添置过年的东西。

阿淮这个时候已经能在眼皮子底下走路了,说话也越来越清晰利索,乖巧懂事不哭不闹,只要稍微费点心思看着就行,不会太过缠人,沈如霜终于有功夫来继续做绢花。

她去年过年时因为刚生完阿淮,气血精神都没有恢复好,故而断了一年,谁料那些太太姑娘非但没有把她忘了,听说她重新又开张了很是欣喜,争相来她这儿定做,一下子就接下了许多。

沈如霜想着阿淮年纪小娇贵些,很舍得在他身上用银子,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所以为了多挣些银两,她又自己摸索做了京城时兴过的胭脂水粉,搭配着绢花在年关一起卖,颜色媚而不俗,很受欢迎,时常刚做完就卖空了。

她自然是高兴的,可总会有人不高兴。

邻街的赵娘子原本专门卖胭脂水粉,生意虽不红火但也稳定,毕竟折柳镇太小了,卖这些小玩意儿的店面一只手都数得过来,那些姑娘太太也都是老熟人,除了她这儿也没别的好去处。

沈如霜这儿卖的抢手,她倒是日益惨淡,又恰逢年底,前些年都是赚钱的好时候,今年不仅门可罗雀,出门说起来被一个刚生完孩子的姑娘比下去也没脸面,难免心有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