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全县红薯大疯狂 比从前要更加努力

“不敢不敢, 学生也是瞎折腾,侥幸而已。”

迎着江知县赞许的眼神,黎荞很是谦虚。

同时心里决定待会儿要去书铺逛一逛, 原来圣上又写小作文了,他得买下来研读。

这几年因为科举考试的策论题总是围绕着圣上的小论文出,所以每当圣上有新作问世,那必定以极快的速度传遍大盛的书铺。

最近天气炎热,他许久没来县城, 尚不知道圣上又推出了新作。

“不是侥幸,是你在这方面的确有天赋。年轻人, 了不起。”

夸了黎荞一句, 江知县又道:“今年全县农人种了不少红薯,农人奔着粉条而来,所以你三柳村的红薯作坊不能辜负全县农人的期许。”

去年三柳村的村民干了票大的, 今年全县的农人摩拳擦掌, 也要干一票大的。

他之所以不调任,也是为了干一票大的。

恰好圣上刚写了这么一篇文章, 这简直为粉条量身定做嘛,他会带领平城的农人,跳出圣上所提的怪圈。

用实际行动去回答这篇文章。

所以他必须先给三柳村的人做一做工作。

去年粉条出现的突然, 再加上认识不足, 手忙脚乱之下没能将利益最大化, 但今年准备充裕,必须整一波大的。

“麦收后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全县农人所种红薯的亩数, 全县十个镇, 一百七十个村子, 一共种了三十万亩的红薯。”

这是个很惊人的数字, 因为平城总共的耕地面积才四十万亩。

这说明全县农人只种了少量的小米、高粱、玉米等杂粮,余下的田地全部种成了红薯。

黎荞听到这个数字,睁大了眸子。

三十万亩红薯?

……

天,这得出大事。

陶竹也被这个数字给惊着了,他想象力有限,三十万亩具体有多少,他根本想象不出来……

“今年雨水足,我估摸着红薯的亩产量和去年差不多,一亩地能收个两千斤。”

“若是按照两千斤算,那三十万亩红薯能收获六万万斤红薯。这是一座红薯山啊。”

江知县感叹。

平城农人被三柳村的银子刺激得红了眼,所以今年这般疯狂。

若是粉条生意出了岔子,那全县农人都得疯。

因此,三柳村的红薯作坊是下半年全县的焦点,绝对不能有任何疏漏,一定要把这一座红薯山变成银山。

“农人种了这么多红薯,肯定急于变现,但红薯作坊每日的产出有限,为防止出乱子把好事变成坏事,我这里有一个想法,你且听一听。”

江知县心中已经有了计划。

首先,必须得扩大生产。

唯有扩大生产,才能让急着变现的农人安心。

但是,粉条的做法也必须保密。

因此他希望三柳村今年冬天甭管男人女人小哥儿,能做红薯粉条的,都进红薯作坊做粉条,尽可能提高粉条的日产量。

六万万斤红薯,六斤红薯出一斤淀粉,那今年平城能有一万万斤淀粉。

粗略的按照一斤淀粉出一斤粉条的比例去算,那么红薯作坊就算是一日做两万斤粉条,那也得花五千天才能把这些淀粉消耗完。

五千天,就是将近十四年啊。

所以说,这个账不算不知道,一算真是要吓死。

全县农人想要在这个冬日把红薯变成银子,哪能等十四年!

江知县留在平城是为了搞政绩的,不是为了搞惊吓的,为了避免出乱子,首先就是要提高粉条的日产量。

黎荞这会儿也受到了惊吓。

他知道今年全县农人种了不少红薯,但不知道具体种了多少,现在江知县把所有数字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他头皮不由麻了一下。

可怕!

若是这个冬天不能让农人的期望成真,那农人心中绝对生怨。关系到口粮,说不定还会闹出事来。

三柳村的人口算是多的,有两千多人,去掉老人和小孩儿,能做粉条的人有一千多。

一千多人拼了老命,一日的确可以做两万斤粉条。

但显然,一日两万斤粉条无法消耗掉全县种的红薯。

“老爷,我有一主意,要不让三柳村旁边朱家村的人也做粉条吧。”

他对江知县道。

扩大生产需要人手,看来看去,这活儿就交给一直跑的很快的朱村长吧。

“可以。”

江知县也是这么一个意思。

必须得扩大生产,但这个新的人手该找谁,他目前还拿不定主意。

现在黎荞给了提议,那就朱家村吧。

他对朱村长没什么意见。

但朱家村只是一个小村子。

就算是加上朱家村的人,那在明年红薯收获之前,也消耗不掉今年的红薯山。

所以,还得继续寻人。

其实,也不一定非得是整个村子的人一起上,也可以从各村招人手。

一起致富,那就该雨露均沾嘛。

他觉得可以在县城划出一块地,盖一个大大的红薯作坊,红薯作坊里的工人,全县一百七十个村子都有名额。

由他出面震慑这些工人,谁敢卖方子,那不是全家坐牢,那是全村每家都得有人坐牢。

在这种威慑之下,应该没人敢随意泄露方子。

既然是全县的红薯,那就得集全县之力来消耗,这样才能把大惊吓变成期盼中的大喜事。

当然了,因为粉条的方子是黎荞的,所以这个红薯作坊,如同三柳村的红薯作坊那般,黎荞可以拿两成盈利。

而且,县城这边的红薯作坊也不会和三柳村的红薯作坊争抢市场。

虽然他是为了全县农人考虑,但也不能寒了三柳村的心,毕竟黎荞之所以折腾粉条,出发点是为三柳村的红薯寻一条钱路。

他哪怕是知县,也不能为了全县农人的钱路而把三柳村的钱路给堵上。

按照他的打算,就算县城建了红薯作坊,商贩购买粉条的话,也得先从三柳村这边拿货。

只有三柳村每日生产的粉条卖完了,那才能卖县城红薯作坊的粉条。

想要消耗那么多粉条,只靠着小商贩不行,他还得提前给府城的大商贩放出消息。

……

总之,想要安稳的度过今年的冬日,想要满足全县农人的期许,那涉及的方面有很多。

他会尽力安排。

江知县的计划很详尽完备,还考虑到了三柳村乡亲的利益,黎荞挑不出毛病来。

不过,他如果还拿两成盈利,那就太可怕了。

粗粗算一下,一万万斤淀粉,也就是一亿斤,一亿斤淀粉做一亿斤粉条。

一斤粉条他拿的其实不到五文钱,若是按照五文来算,那就是五亿个铜板。

换算成银子,那就是五十万两银子。

五十万两!

这个数字太惹人注目了。

太烫手。

他靠着粉条日入十两的时候,众人理解,但当他年入几十万两的时候,绝对会有人眼红的滴血。